分享

大陸在臺老兵故事 傷痕讓人痛

 雪冬红炉 2012-11-09

2011年11月09日 09:06
來源:中評社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中評社臺北11月9日電(記者 黃惠玟)一本記錄大陸在臺老兵回憶歷史故事《烽火、離亂、老士官》今天下午在臺北市信義公民會館,老眷村“四四南村”舊址舉辦新書發表會。編撰者之一譚端回顧采訪20多位老兵過程,感受老兵在沒有選擇、沒有退路,只能被迫離鄉背井來臺的苦楚,他不禁感嘆說:“如果愈來愈多人關注老兵,現在很多的誤會、仇恨,一定可以緩和一些!”

這本書由“一江山戰役協會”所策劃,采訪20多位最下層的士兵,由士兵們口述當年如何投入軍旅,如何隨著國民政府來臺,及來臺生活的適應經過,盡管這本書是由協會策劃,不過,今天下午的新書發表會,卻是由兩位主要編撰者譚端及黃洛斐個人舉辦,沒有被采訪的老兵出席,更沒有“長官”蒞臨指導,兩人也用聊天的方式與現場出席的媒體及來賓分享采訪的心得。

譚端指出,這些老兵投入軍旅有些是很意外的,就像有人只是在街頭走,就遭到五花大綁綁走,還被關上個把月,后來,綁他們的人發了一套軍服,從此之后他們就穿上軍服,跟著軍隊到處打仗。最悲慘的是,跟著軍隊來臺后,還被迫不得退伍,與臺灣人當兵2、3年即可退伍相當不同,如果真要論公平,這些人又要怎么說? 

譚端以“國防奴隸”形容這些最基層的老兵,在累積采訪很多故事后,他表示,他可以感受到這些“國防奴隸”一開始對于依附政權的厭惡及痛恨,但來臺后,因為語言不通又人生地不熟,反而感謝起被依附政權對他們生命的照顧,那種“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的癥狀,每次看到老兵痛哭回顧付出慘痛青春的歲月,總會讓他跟著淚流滿面。

另一個編撰者黃洛斐也是外省第二代,她則講述自己父執輩遭受白色恐怖的陰影,透過采訪基層老兵來臺后,因為接觸左派思想而遭到迫害的故事,讓她從小時候家里總有著沈重的氣氛中解放出來,她終于了解自己父親為什么會對過去噤聲,這些傷痕歷史每每讓她無法從悲傷中拔除。

這本書的出版,配合在眷村“四四南村”保留下來的展場發表,在其他展館中,也展出與書相關的“守望民國的歲月-看見老士官生命故事展”活動,讓這段國共內戰,跨越兩岸的歷史顯得更有意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