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浙江省初中语文教研动向简介

 缤纷生活 2012-11-09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研动向简介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蔡少军

 

近年来,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具有浙派特色的观念。在与一线教师以及相关专家深入研讨后,我们以为,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有些问题甚至是“原罪”式的,不从根本进行纠正,可能陷入南辕北辙的境地。其中,文言文教学体系、现代文阅读教学体系、写作教学体系是问题最集中的地方,要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必须对这三个体系进行程度不一的重构。

【文言文教学模式重构】

现行初中文言文教学体系的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学生缺少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由于目前国内小学普遍未进行文言文教学,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语言养成关键期形成基本的古文语感和乐感。在没有任何积累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了解所谓古人情致、儒道文化,无疑只能成为教师的一厢情愿罢了

教材缺少足够的文言文材料。在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重严重不足。如使用量最大的人教版教材,其七年级课文中只有七八个古文语段。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全为文学作品,很难想象在积累了可怜的几个语段后,学生能自如地领略古代文学作品的风光。人教版教材全册文言文比重为10.9%,远远低于香港、台湾语文教材的比重。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学生又怎么如何能进入古文的境界呢?

授课缺少语言教学意识。我们知道,一门语言的教学,除了要有好教材,还必须要有专门的教学方式。但在现行教学体系中,文言文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小部分,它与现代文教学混杂一处。教师将两种教学拼凑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两种语言体系中飞快地转换,很难形成稳定的语感。很多语文教师本身缺少扎实的文言文功底,经常用教学现代文的方法教授文言文,导致笑话百出。

对于文言文教学体系,只有将之上升至课程的高度,对其教材、课时以及授课方式进行独立于现代语文教学的完整编排,形成专有学科,才能真正使其成为一门专业语言教学而不是七拼八凑的可怜附庸。另外,教授文言文的教师必须专人专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才能,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

【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重构】

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只有尽快引入文学类文本教学与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概念,才能彻底摆脱唯信息化的旧有阅读方式,将感悟、评价、鉴赏等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恢复阅读美学的原初需求。

目前,我国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价基本遵循以下要求: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6.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混为一谈,忽略了文学作品阅读的个体性、主观性、和多元性。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过份追求答案的标准化,筛选文章信息,发现关键词并整合成答案又成了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答题方式,要求5、6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在每年各地学业考试试卷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007年,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组在《语文学业成就测验方案》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这样的评价要求:1.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2.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3.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括文本的内容。4.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内容,阐发自己的感受。5.对文本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并有自己的看法。6.能辨析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7.能结合文本的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9.品味文学类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10.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现行语文教材绝大部分课文为文学作品,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强调学生对文章的品味赏析,引导学生探求文章内涵,充分保证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还原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本身诉求,体现出阅读教学的新导向。

《2012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对文学类作品阅读的阐述是:⑴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⑵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⑶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⑷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体验。这一修订从根本上指明了未来浙江省现代文阅读的方向。

【写作教学模式重构】

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多年以来,在某些不恰当的评价倾向的影响下,中考作文“假大空”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语言华丽却无实际内容,结构精致却缺少生机活力,没有真切的体验感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下文章一大抄,出现喻旭初先生所说的“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日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汨罗江上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了”现象呢?王荣生教授认为这缘于目前国内的作文教学大都为“我感想”式的小文人语篇教学。他在《写作单元样章》中指出:“文类的重心不应该放在‘我感想’式的‘文学性散文’,而应该放在‘它如何’式的文章乃至把自身的想象、情感对象化了的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其教学方法适宜采用言语教学法,分为写实、虚构、抒情、阐释、论证等四部分加以教学。

除了文学作品写作严重空白外,写作教学还急需思维的参与。没有思维量的写作只能成为修辞学意义上的雕饰手段。所以,在经历了命题、半命题、材料与话题等各种作文形式后,问题作文的引入成为当务之急。后者的推行,能真正将写作与生活、社会同构,让学生直面当下去自由地发表观点。

另外,上述假大空的文章将在中考写作考查的评价中受到全面狙击。写作考查改革的导向原则是:中考作文应该朴素、真实,文中有“我”。如2008年衢州市中考作文题是“我们这帮人”;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求学生将目光转向自身,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可是有部分考生却写成了“我们是一片树林”,从环保的主题立意,明显有“套题”痕迹。另有部分考生拟题为“我们这帮中国人”,大写中国人该如何如何,自己(“我”)却在文章中“消失”了。像这样通篇是大话、空话和假话的文章,今后将难以得到好评。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返璞归真、回归自我,摆脱预先准备几种模式并在考场上临时“仿制”作文的不良倾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