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经典电影赏析
2012-11-10 | 阅:  转:  |  分享 
  
经典电影赏析第一辑:关于电影的电影<<天堂影院>>《后窗》《开罗的紫玫瑰》《雨中曲》《正午》《开罗的紫玫瑰》:在现实与虚幻
之间自由穿行编剧、导演:伍迪艾伦(美国,1985)[提问与思考]1、?银幕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何关系?走出银幕的白马王子为
何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儿?2、?如何理解电影的本性?(虚构性?娱乐性?游戏性?)3、?通过这部异想天开的电影学习一些关于电影表
演、制作、发行、放映等的知识。4、如何理解这部影片的“假定性”结构?5、从这部影片看伍迪艾伦的美国式幽默。6、为什么可以把
这部影片称作“元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前苏,1925年)编剧、导演:爱森斯坦(1898-1948)[提问与提示]1、
本片入选1929年美国电影评议会“世界四大电影佳作”、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四次“十部世界电影佳作”、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世界电影十二佳作之首”,是否名副其实?艺术的魅力竟然可以超越政治意识形态?2、体会影片的紧张感、强弱相间,以及那种错落有致的节
奏感、恢宏的力度、气势和张力。3、注意画面与构图方面的匠心独运,思考影片如何表现人的孤立无援,又如何表现气势宏大的力量的觉醒和汇
聚?如何表现力量的冲突与对比?4、注意镜头的剪辑以及通过对比(运动/静止、大/小、整齐/散乱、强/弱、不同方向的力的运动等等)所
产生的力量。?5、注意影片由小到大、层层递进的节奏感:镜头内部/两个并列镜头之间?/系列镜头之中?/蒙太奇句子/蒙太奇结构。
6、注意影片的结构特点。影片的五大结构段落分别是:人和蛆;后甲板上的戏;死者呼吁报仇;奥德萨阶梯;与舰队相遇。7、注意电影某些
细节的运用(许多是不止一次反复出现的),如眼镜、婴儿车、花伞、残疾人等。8、爱森斯坦在他的影片中非常注意利用“类型演员”来表现人
物,注意影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9、注意通过影片的观赏更好地理解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思考其优势和
缺陷。《罗生门》1950年日本出品片长90分钟编剧:桥本忍黑泽
明(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导演:黑泽明
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二十四届(195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奖[提问与提示]1、影片的剧作结构有什么特点?这种结构特点有什么思想蕴含?你是否联想到《党同伐异》和《公民凯恩》等影片,试思考
比较它们的同异。2、不妨把本片的结构与经典意义上的戏剧结构方式作一对比,看有什么异同和各自的优劣短长。3、你认为四个人的四种叙
述哪一种相对来说最为真实?但是不是就绝对真实?历史能不能绝对客观?4、注意影片的音乐是怎样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的?5、注意影片中
的运动镜头(尤其是“晃镜头”)与特写镜头的运用。它们是如何渲染气氛或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的?6、注意每一种叙述展开时所使用的
电影语言的不同(如音乐、摄影机运动、镜头、画面等)。7、黑泽明曾自述,”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甚
至可以这样说,即使人死了,他也不放弃虚饰,可见人的罪孽何等之深。这是一幅描绘人与生俱来的罪孽、人难以更改的本性,展示人的利己之心奇
妙的画卷——如果把焦点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这一点上来读它,那么,我认为就容易理解这个剧本了。”如何理解这段话?《罗生门》讨论
哲理主题:一、人性的虚伪与矫饰、自私二、客观真理的不确定性(短刀——阿喀琉斯脚踵)艺术语言:剧作结构音乐综合性运动镜头
特写镜头空镜头与隐喻蒙太奇《黄土地》?1984年出品,片长92分钟
编剧:张子良导演:陈凯歌摄影:张艺谋美术:何群
作曲:赵季平[提示与提问]1、你觉得这部影片沉闷吗?为什么?你感觉影片给你的情绪主基调是什么?2、有人称这部影片
为“诗电影”或“散文诗电影”,你如何理解和评价?并思考由此而来的电影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问题。2、注意从视觉造型的角度来看这部影
片。影片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视觉形象是什么?为了营造某种视觉造型效果,导演调动了那些电影语言和手段?为什么摄影机运动如此缓慢?什么颜
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影片的标题“黄土地”有什么文化蕴含和象征意义?4、注意体会影片淡化情节、人物类型化、追求抒情品格,
强化视觉造型的特点。5、“腰鼓”和“祈雨”这两段镜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与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否不和谐?6、结合《黄土地
》前后中国电影的情况,思考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黄土地》赏析一、电影与文学:散文诗电影(《深谷回声》)淡
化冲突、抒情写意、象征化、人物的类型化和象征化二、《黄土地》的造型艺术与影像美学的崛起:1、静态造型:呆造、“黄土地”的象征
意味2、动态造型:镜头内部,——缓慢的摄影机运动高速摄影机运动
镜头外部:呆照之间动静的大跨度组解
‘祈雨’、‘腰鼓’段落3、其他造型元素:灯光、音乐《顽主》1989年出品,原著、编剧:王朔
导演:米家山主要演员:张国立、梁天、葛优、潘虹、马晓晴《公民凯恩》解读一、若干溢美之
词:《公民凯恩》从形式到理念,这都是一个意义重大、果实累累的贡品,是一篇关于方法论的贡品。——巴赞从1940年以
来,电影史中一切有创见的东西都来源于《公民凯恩》和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特吕弗威尔斯是电影界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绚丽
多彩的视觉形象、令人眼花缭乱的移动镜头、错综复杂的音响、千变万化的剪辑风格、零碎的叙事和大量象征性的主题,最能说明他对风格的着迷。
——路易斯贾内梯二、人物形象的丰富复杂性、多义性和现代性自我意识、积极奋进、冒险开拓、敢作敢当、真诚/粗暴、专制
、固执、武断、自我中心三、美国形象寓言与美国性格神话、现代性反思的主题意蕴好莱坞的财政专家们能接受优美的散
文—甚至能接受富于诗意的散文——但在接受纯粹的诗、传说、寓言和神话时,却颇感困难。——特吕弗不是威尔斯创作了《公民凯
恩》,而是美国人创造了《公民凯恩》四、艺术成就:一、结构:现代性意义、创建原型的意义(一个人的不同视角—一件事的不
同视角)二、电影语言:方法论的集大成长镜头:(摄影机运动)蒙太奇:餐桌蒙太奇景深镜头、场面调度:构图(静态)对比和寓意
光:浮夸的风格、臆想不到的光源、光的表意性、风格化的视觉效果声音:广播剧演员(1938年)、对话与过渡
、先声夺人、空间感和层次感《公民凯恩》电影海报《公民凯恩》每个情节所占比例图示雄心勃勃的青年凯恩寂寂寡欢的老年恺恩从物理
距离到心理距离:景深镜头的典范:跨度:《疾走罗拉》VS《公民凯恩》课堂讨论?(参考议题):1、在结构上,请与《公民凯恩》(
也可与《罗生门》)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其异同。2、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曾说过,‘从1940年以来,电影史中一切有创见的东西都来源于
《公民凯恩》和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那么,如何理解电影《公民凯恩》中艺术上的创新?另外,这句话在今天对照《疾走罗拉》时是否也
有点过时了?3、《疾走罗拉》中的一些艺术创新(如三维动画和虚拟技术)是否对原先的电影观念形成了冲击?4、请思考这两部影片背后的哲理蕴含和哲学(如时空观)观念。比较其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5、该片导演说,本片“是一部有关世界可能性、生命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该如何理解这句话?6、请思考电影中“奔跑”意象的象征性含义。你还想到其他有关奔跑的电影吗
献花(0)
+1
(本文系mgxbyhzhc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