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PPT爱好者,也许你也听说过Edward Tufte这个人,在大部分人眼中他是一名数据可视化专家。其实他的专业既涉及到统计学,也涉及政治经济学、公共事务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等。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后又到耶鲁,现在是耶鲁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 其他方面无需多言,在数据可视化方面,他是一个公认的专家,他的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mation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正因为对这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他与我们常用的PowerPoint产生了一些瓜葛,直截了当的说,他是反PPT的最极端的代表。在PowerPoint Is Evil一文中,他把PPT批的体无完肤。 为什么提到此人?他的一些观点很极端,但对我个人来说,这也正是我很欣赏他的地方,我一向认为,对于一个严谨的学者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必要的素质。但从图表设计的角度来说,他的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思路。今天就说说他对于Bar Chart的再设计思路。 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说他的Data-ink理论。Data-ink是什么意思呢?上网查了一下,没发现比较好的翻译,基本是字面直译,“数据墨水”或“数据笔墨”,所以这里就不翻译了。 设想一张图表,其可能包括文字、包括用来代表数据的点线面、包括坐标轴、包括边框……总之,某些要素是跟数据直接相关的,少了它们图表就改变了意义;而另一些要素是与数据本身无关的,大都可有可无。 Data-ink是指一张图表中用来代表数据的无法擦除的核心部分所使用的墨水。当然,“墨水”是从纸质印刷的角度来说的,却也不妨碍我们将此概念推广至电子屏幕显示等其他领域。 Tufte认为一张图表中的绝大部分笔墨都要用来展示核心数据信息,其他无关信息或冗余信息都应尽量减少,从而降低对读取核心数据信息的干扰。因此他引入了Data-ink的概念,进而又提出Data-ink Ratio的概念,即“数据笔墨率”,用来表示Data-ink在印制一张图表所用墨水中所占的比率。 很显然,要精确测量Data-ink Ratio的数值难度较大,这个理论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一种尽量精简图表、突出核心数据信息的理念。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Tufte重新设计了多种类型的图表,其中就包括Bar Chart。下面看看他的设计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