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 《我的父亲母亲》教学设计

 天雷教育 2012-11-10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 《我的父亲母亲》教学设计  

2011-10-17 14:34:52|  分类: 教案(人民版) |字号 订阅

 

 

第一课 我的父亲母亲

第一框《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受剑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的责任;孝敬父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正确区分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具体要求的能力,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热爱白己的父母,厌恶不孝行为;并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过程与方法】

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 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领悟父母的爱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情感熏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音乐欣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情感铺垫。

【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影《垂直极限》片段

【设问】

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完这段影片有什么感受?

展示课题: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看影片后感受父母爱的伟大!

 

通过影片的惊险场面,引起学生内心的震动,导入新课

 

 

 

活动一:体味父母的爱

多媒体显示四幅图片:

图1:一个疲惫不堪的父亲正给孩子喂奶;

图2:在公园里,一个父亲正用塑料袋给孩子接尿。

图3:一位母亲打着哈欠仍然陪着儿子读书;

图4:一群父母在烈日下、考场外焦急地等候。

【设问】: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细微之处流淌出父母对你的绵绵爱意?

 

得出结论: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进一步【设问】: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只是我们的父母吗?

得出结论:2、其实,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

学生述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畅所欲言

图片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心的共鸣

 

 

 

 

 

 

 

 

[来源:Z§xx§k.Com]

击活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与空间

活动二: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多媒体显示:一把倾斜的天平

【设问】如果有一把爱的天平,你觉得哪一头装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哪一头装的是我们对父母的爱?

学生集体回答:那头重的装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爱,那头轻的装的是我们对父母的爱!

让学生直观感受父母的恩情难以为报,为下一步的内容作铺垫

多媒体显示:张大爷辛辛苦苦培养儿子长大成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成家立业,开始幸福的生活。张大爷夫妇年纪大了,生活困难,就希望儿子寄点钱回家,不过,没想到钱没有寄来,却寄来一封信:

父同志母同志:

     新时代新风尚,

     自己挣钱自己花,

     哪有余钱寄回家!

                 儿子

活动:请同学替老大爷写回信

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替张大爷写回信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使他们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

[来源:Zxxk.Com]

 

 

 

进一步请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得出结论: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 和法律义务,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活动三:现场小品展示:

《父爱如山 母爱如水》

 

得出结论:不要忽略父母对我们的爱

学生上台表演,谈看完这段小品后的感受

 

 

 

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活动四:爱的献礼

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多媒体显示:

爱的献礼

──我的“孝心”要让您感受到

让我们共同来设计和制作出一份能表达我们心意的母亲节礼物

可以是一张贺卡、一幅画、一束花、一封短信、一首诗、一件手工制品、甚至唱一首歌、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老师献上自做的忘忧草作为送给天下所有父母亲的礼物,希望他们永远忘却忧愁,永远健康、幸福!

多媒体显示:祝天下所有父母亲幸福安康! (FLASH礼花为背景)

下课并及时播放音乐《咱爸咱妈》

学生展示自己母亲节的礼物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来源:学.科.网]

课堂总结及板书设计

活动一:体味父母的爱

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2、其实,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

活动二: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活动三:现场小品展示

不要忽略父母对我们的爱

活动四:爱的献礼

设计并制作母亲节礼物

课后活动:

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为父母做一顿饭,为父母洗一次衣服,或者为父母洗一次脚,并写一篇感想。

 

学生课后为父母做一件事。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

第一课 第一框《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2、其实,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

3、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4、不要忽略父母对我们的爱

 

第二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和

第三框《给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因为这两课时的内容不多且内在关联密切,所以可作一课时处理。本课时主要是要告诉学生,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爱子女的方式有所改变,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是永恒的,子女不要误解了父母;在双方彼此理解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作为子女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    

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理解体谅父母的言行和良苦用心,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和长辈,教育学生要从日常点滴做起,关爱体贴父母,积极承担家庭责任,

从而使自己的心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

教学重点

理解、认可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的改变;落实具体行动,回报父母

的爱。

教学难点

1、要让家庭“小皇帝”、“小公主”接受父母爱的方式的改变,

一时心理难以承受。
2、教会学生积极承担家庭责任且持之以恒也非易事。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1、让学生搜集表现亲情的感人文章或自己以前写的以父母为内容

的作文。
2、歌曲《常回家看看》磁带、录音机的准备。
3、抛出话题让学生在家和父母讨论。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导入

出示两个话题让学生讨论:(1)父母现在对你还像原来那样好吗?(2)在

家你为父母做过什么?

分小组讨论,然后

交流。

切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①课前布置完成P7表格。
②引导学生讨论:父母爱子女就是要陪伴在子女身边吗?

①课前自己试着填写P7表格。
②围绕“父母爱子女就是要陪伴在子女身边吗?”讨论。
③交流讨论结果。

目的是为了引出一种现象:父母因为忙而不能经常陪伴我们,我们要理解。

检查家庭作业

①检查课前布置的表格完成情况。
②教师积极引导,围绕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进行正面教育。

修改完善在家和父母共同完成的表格;交流表格

教育学生要学会理解父母的言行。

学会感受父母爱的不同方式

①讲述:亲情之爱是不变的、永远的,但随子女的不断成长,父母爱的方式却是不同的。
②引导学生完成P7“比一比”。
③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①独立完成P7“比一比,感受父母爱的方式的变化。”
②讨论:能理解这样的变化吗?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方式的爱。

框题过渡

教师总结前框内容,

过渡到下框教学

承上启下

体会

爱的

细节

①讲述:孝敬父母不一定是表现在物质上,而更多的是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②点评学生所填表格的部分内容。

①孩子和父母共同填写P8两个表格。②交流表格。
③就表格中的细节出入较大的地方进行评析。

通过完成表格,在比较中学生形成更深的感受。

活动:

临时

家长

①讲述:“心动不如行动”。请你当一天的“家长”并作记录,切实体会父母平日的辛苦和繁忙吧!
②引导学生分析所填表格。

①事先与父母沟通,以得到家长的支持。
②交流做“家长”的体会。

让学生切实体会父母平日的辛苦与繁忙。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父母这样做的原因

1、父母因工作需要,不能天天顾及子女。
2、应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3、要从父母的日常行为和话语中体会到不平凡的爱。

给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

  
1、父母为我们做过――很多
2、我们为父母做过――?
        3、我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四框我们的心一起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作为子女,应与父母同呼吸、共甘苦。

(2)同呼吸、共患难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

(3)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心都应该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动。

2、能力目标:

认识到我们应该同父母亲同呼吸、共患难,我们的心应该与父母的心一起跳动。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做子女的不仅要和父母一起过顺畅的日子,更应分担家庭的责任,与父母共同面对风浪。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理解与父母同呼吸、共甘苦。

课前准备

印发两篇短文:《最美的声音》、《爸爸,让女儿来救你》。

教学过程

提问:上节课回家与父母亲活动的内容。

学生回答:(略)

导入新课:

孩子用单薄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重担的感人事迹,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短文《最美的声音》。

 

最美的声音

包利民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装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是纳闷: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为了能让他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并努力为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无言的爱塑造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我们被深深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教师重复:

“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

1、作为子女应学会与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

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与他们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一起坦然面对。

活动:阅读《勇敢的人》(P10)。

第一步:一位同学朗读。

第二步:学生讨论,①请你想像一下,那些来听音乐会的人听到罗军的那声“妈妈”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可以从他们的表情、言语等角度揣测一下。②你怎样看待嘲笑别人父母的人?你会嘲笑别人的父母吗?

第三步:学生回答(略)

第四步:归纳(1):“儿不嫌母丑”,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在大庭广众之下,看到为了生计正捡废品的母亲,响亮地叫一声“妈妈”,真是勇敢之至。

因为这一声“妈妈”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是孩子将自己与母亲联结在一起的心灵之链,是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责任感的表现。

归纳(2):

①惊讶并佩服:原来罗军的家这么穷,难怪他平时穿着不好。不过他真是了不起,可以这样爱自己的母亲并帮助她。罗军的母亲也会感到自豪,她有个不嫌弃自己的儿子。

②嘲笑与鄙视:哇!罗军有这样一个母亲啊!以后可要好好地嘲笑他了。

③无动于衷,面无表情: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拾废品的人很多,贫穷的学生也很多,很正常。

④羞愧并躲开: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有一个这样贫穷的同学。

⑤反省并脸红:假如我的父母也这样,我能像罗军那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吗?我敢在公众场合和罗军一样大声地叫自己的父母吗?罗军多么勇敢啊,我以后再也不嫌弃自己下岗的父母了。

2、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责任感的体现。

活动:细细品味漫画(P11),回答问题并表演。

第一步:请三位同学表演。

第二步:思考:这组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你还见过类似的情况吗?

第三步:学生回答(略)

3、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心都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动!

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甚至是大风大浪。做子女的不仅要和父母一起过顺畅的日子,有时候还要分担家庭的责任,与父母共同面对风浪。也许只有在艰难的时候,我们才更能了解亲情的力量。不论发生什么,我们的心都应该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动!

 

活动:

(1)有的孩子在家里出现意外事故后,用单薄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重担。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讲一讲,让我们一起感受爱的力量。

思考、讨论、讲故事。

(2)你家曾经遇到过比较大的困难吗?比如父母下岗,家人患病,遭遇意外事故等。如果遇到过,你是如何与父母一起面对家庭困难的?如果没有遇到过,你能设想一下自己会如何与父母一起面对这种困难吗?

讨论:

以202班李传兵同学父亲在外地工地上遭遇工伤事故导致家庭困难的事例,请同学们介绍李传兵同学与父母一起面对家庭困难的动人事迹(在该班上课时则请李传兵同学自己谈一谈)。

请一位同学真情朗读短文《爸爸,让女儿来救你》:

 

爸爸,让女儿来救你

杨 洋

 

12岁的张婉晴是北京市的一名中学生,她的父亲得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救父亲,小小年纪的她毅然决定为父亲捐献骨髓。

骨髓移植量须与病人的体重成正比,病人每公斤体重需要5——10毫升骨髓。当时张婉晴的体重只有40公斤,可是,为了尽量缩小她与父亲体重间的差距,减小手术的危险,确保手术成功,短短的3个月里,她的体重增加了15公斤。同学拿她开玩笑,她说,能为挽救爸爸的生命做些事情,别说自己变胖变丑,就是让她豁出性命也愿意。

张婉晴住进医院后,每天都要打各种各样的针,其中有一种是刺激造血干细胞生长的,要连打7天。这种针打到身上特别疼,还会引起心跳过速、发烧、全身酸痛等一系列不适反应,可是婉晴始终是带着微笑接受的。

为了保证婉晴的安全,手术分两次进行。她每次都咬着牙,硬是一声也没吭。抽取干细胞前,妈妈告诉她手术时如果怕疼就睡觉,医生却提醒她如果睡着了干细胞就不活跃了,抽不出来手术就会失败。于是,她硬是几个小时没睡觉。第二次手术,医生将在她身上取1200毫升骨髓。医生每扎一针只能抽取5——10毫升骨髓,他们在婉晴身上扎了200多针……

尽管最终父亲还是没能幸存下来,悲痛的张婉晴却说自己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她为爸爸奉献过、努力过。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子女应该与父母同呼吸、共甘苦,尽力分担家庭的责任。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更应该与父母共患难。

 

作 业

探究与实践:小亮的爸爸有残疾,为此,小亮总觉得很自卑,他经常叹息自己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面,总是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且越来越讨厌自己的父母了。

(1)小亮的想法和做法对吗?如果你生活在与小亮类似的家庭里,会怎么想?

(2)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甚至是大风大浪,在家庭面临困难的时候,做子女的应该怎样做?

板 书

我们的心一起跳

1、作为子女,应学会与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

2、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责任感的体现。

3、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心都应该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动。

教学反思:

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特别是联系本班(本年级)同学的家庭实际,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轻松,接受得快。

但由于平时参加表演不多,学生在表演时有些不够自然。教师今后要在活动多样性方面下些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