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是光棍节了,众多的商家、相亲机构都打起了单身男女的主意,更有媒体炒得热火朝天,似乎要赶在这个刚刚开始的冬季(今天立冬),给还混在光棍群里的单身男士们点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他们不再寂寞,不再孤单,不再一个人面对着暗夜长叹! 那么,谁又能为这些坚守在单身贵族里的人们点亮一盏“回家的灯”?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欣赏“光棍”】 中国人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女帅哥并不急着找人过日子,倒是他们的老爸老妈急得“上蹿下跳”,大有“嫁不出女儿”死不休,“找不到媳妇”不罢休!呵呵。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的相亲活动中,父母比儿女们更加积极踊跃,可谓皇帝不急太监急。我有一位极好的大姐,她唯一的女儿留学英国回来后,就在北京的一家媒体工作。32岁了,还一个人优哉游哉,急得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两年前,女儿总算找到了一位黄金男,比她大8岁,也就是说40岁了,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两人相亲相爱,关系融洽,今年暑假,双方父母不仅见了面,两家人还自驾游,一起到了趟云南。 那天,相约跟这位姐姐聚会用餐,我笑嘻嘻地说:“您女儿什么时候结婚,我也混口喜糖吃吃。”大姐慢悠悠地说:“女儿说,现在不急,两年后再办结婚手续”。我差点叫出声来,扶了扶眼镜,不解地看着大姐,似乎要找出一个准确的答案。看来,大姐已经默认了女儿的选择。事实上,在中国,又有多少做父母的为了儿女的婚事急得直跺脚呢?似乎自己的孩子如果嫁不出去,或娶不到媳妇,做爸爸妈妈的就感觉脸上挂不住。其实,即便单身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以后我会说到这一块。 【中国的美女群体不介意“光棍”】 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正在形成一个不可小觑的美女群体经济,她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手头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薪水足够让自己不时地挥霍一下,不会为了经济压力而结婚。她们经济独立,生活自由,敢于投资。 有人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8个大房产代理商调查得出结论:2001年上半年以个人名义购买房子的女人同比增长52%。事实上,这些年来,女性买房的比例一直在攀长。 爱情是买不来的,但可以买来一个家,没有家庭,但同样可以有个窝。根据社会学对家庭结构的描述,有一种家庭形式就叫做“单身家庭”,意指“未婚独居、离异独居、丧偶独居”。可见,一个人也可以算作家庭。如此看来,单身美女,有个安乐窝,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家了。 在她们看来,一套产权属于自己的商品房,就是自己的“幸福港湾”,“停靠的码头”;就是自己坚实的臂膀,能靠上疲惫的头;就是一双手,可以为自己支持最沉重的时刻……而最重要的是:商品房是自己的固定资产,这套房子的所有权是永远属于自己的,可以陪伴自己到天荒地老,而一个男人的“所有权”能保证“50年不变”吗?一位女性主义者的比喻很有趣:“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鱼不需要自行车。”如此看来,中国的光棍们还真得担待点,如若碰到一个中意的女孩(女士),学会相处,学会经营爱情的确是要补补课啦,呵呵。 【当代人的婚恋观制造了“光棍”】 我的一位学生在婚介机构工作,他告诉我,男女比例失调,是导致相亲困难的主要因素。我感到奇怪,从历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男女出生比例都是男孩比女孩稍稍多一点,怎么会出现男士少,女士多的现象呢?他告诉我,真正到婚介登记的男士大多是有身价,有地位的。而那些无房无地位,又没有丰厚经济收入的男士,干脆就不进这张大门。他们心里明白,没有房子,谁愿意跟你结婚? 许多男士不无遗憾地慨叹,“奋斗一辈子,也不见得能买得起一套房子”,所以,宁愿背着光棍的不雅之称,也不愿做一辈子的房奴。巧的是,刚刚看到一位来访者的个性签名:好男人,对自己有要求,对女人没要求!猛一看似乎挺不错,但仔细揣摩,却感觉有点累!男人都对自己有要求,能不累吗? 有次我去某政府机关办事,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见我是教婚恋课 由此看来,光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光棍的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