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整图文版)中国后妃百图100P(下)

 miyasa 2012-11-11

  51. 南越三主后樛氏

  52. 齐宣王后钟无盐

  钟无盐复姓钟离名春,无盐人,世称钟无盐,是齐宣王的皇后。

  钟无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由于貌丑,到四十岁还没出嫁。但钟无盐武术高强,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是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虽然齐宣王喜欢饮酒作乐,好色无能,但他对钟无盐的奇才高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便立她为皇后。在她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齐国王后钟无艳的传说。过去人们常用“貌似无

  盐”来形容丑女,这个“无盐”就是指战国时齐国河北无盐县的丑女钟离春,后人多

  叫钟离春为钟无盐,渐传为钟无艳。

  传说钟无艳“四十未嫁”、“极丑无双”。但她关心国家大事,见齐宣王不理朝政,

  花天酒地,国力渐衰,便以进宫中献技为名,为齐王打了几个哑谜:一是举目仰望,

  二是紧咬牙齿,三是高举双手,又以手抚膝连呼:“齐国大难将至!”齐宣王不解,

  她便说:“举目是看烽火之变,要加强国防,以防外患;咬齿是惩拒谏之口,要广

  开言路;举手是驱奸佞之臣,要清除奸臣,上下弘扬正气;抚膝是拆游宴之台,国王

  应把心思用到加强国力上,不然齐国将难抵邻国入侵。”这诤诤谏言使宣王番然醒

  悟,并封她为后。后来齐王在钟无艳的辅佐下,任用田忌、孙膑等大将,大力发展军

  事和经济,齐国一时成为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在文化上设立稷下学宫,集中了

  学士“数百千人”,临淄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对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


  53. 前蜀高祖妃徐氏

  54. 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

  公元319年,身着盛装的羊献容,从使者手中接过皇帝刘曜的诏书,被正式册立为“赵”皇后。这一刻,她一定有点恍惚。她也许想起了五废五立的坎坷经历,想起了金墉城里朝不保夕的岁月,想起了洛阳城破被掳时的惊恐羞辱……她一定很难相信自己竟会有这样离奇的命运: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曾为两国皇后的女人。所以,在晋怀帝继位后,她被尊为“惠皇后”,而前赵给她的谥号则是“献文皇后”。

  55. 秦庄王后赵姬

  趙姬,秦始皇嬴政之母,以一舞姬之身而為垂名千古的天下母,可說是一大傳奇。

  趙姬是趙國邯鄲人,在商人呂不韋家中習舞。呂不韋見趙姬有殊色,便收為姬妾。當時呂不韋知道秦昭王的庶出孫兒異人正居於邯鄲為趙國質子,認為異人奇貨可居,若能扶助異人為秦王,自己在秦國定必扶搖直上,於是呂不韋決心與異人結交以獲利。

  異人雖然名為王孫,可是由於他是秦國太子安國君庶出之子,生母夏姬又不得寵,所以他在邯鄲可算是潦倒無依。當呂不韋帶著千金到訪異人時,異人驚喜萬分,他可是萬萬想不到一個落難王孫也會得到如此厚待。於是毫無機心的他全心傾向這個素未謀\面的呂不韋,又在呂不韋府上作客。呂不韋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特意讓趙姬為異人獻舞。看到這個美麗不可方物的趙姬,異人不禁心動了,整夜目光也離不開趙姬。聰明的呂不韋當然留意到異人的異樣目光,於是大方把趙姬送予異人。趙姬自歸異人後,十二月而生子,取名嬴政。當然,後世指趙姬以有孕之身侍異人,嬴政實為呂不韋之子等等也只是傳說而已。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二五一年﹞,昭王病逝;安國君繼立,在位不久也病死了。太子子楚立,是為莊襄王,趙國為討好新王把趙姬與嬴政送回秦國。於是,趙姬被立為王后,嬴政為太子。子楚在位三年而崩,十三歲的太子嬴政繼位,趙姬為了秦國的太后。而呂不韋,也成了秦之相國。

  趙姬年輕守寡,始終未忘當日與呂不韋的舊情,於是兩人暗通款曲。可是呂不韋看見嬴政一天天長大,擔心若他與趙姬的私情為其發現,自己在秦國地位不保勢所難免。於是他找來了擅於银樂的嫪毐,先捏造罪名假以宮刑,後保存其身以宦官身份獻予太后。結果,太后移情嫪毐,終日宣银不止。為了瞞著逐漸長大成人的嬴政,太后遷居於雍,更為嫪毐誕下兩名兒子。

  只是,嫪毐恃著呂不韋的提拔和太后的寵愛,開始恃勢凌人。他的門客足以與呂不韋分庭抗禮,他更打算在時機成熟時,廢嬴政而立自己與太后所生的兒子為秦王。

  可是,有人向嬴政告密,說太后與事實上是假宦官的嫪毐私通並生二子。秦王本打算秘密作進一步調查,可是嫪毐卻先發制人,於雍地起兵,準備推翻嬴政。嬴政以相國昌國君等迎戰嫪毐,大敗嫪毐於咸陽城外。最後,嫪毐被車裂示眾,其餘黨羽,重罪則身死,輕罪者判勞役。嫪毐與太后所生二子也被殺。

  嫪毐與黨羽雖已被處決,但太后為其同謀\,秦王於是把太后遷離咸陽,決定永不相見。

  當時有齊人茅焦,見秦王狠心幽禁趙太后,於是到秦宮求諫。當時已有二十七人因為了太后求情而死。茅焦婉轉的指出秦國正致力於統一大業,如今秦王對親母的狠毒,難以令六國降服,也許更因而團結起來對抗暴秦。秦王覺得也有道理,於是赦免了茅焦的死罪,讓他位列上卿。

  後來,秦王親自往棫陽宮迎回趙太后,但同時秦王請相國呂不韋就藩,斷絕了不韋與太后的舊情。不久秦王又因群臣為不韋求情,擔心他東山再起,而命令他再遷蜀地。呂不韋知道秦王對他並不放心,於是自殺而死。

  七年後,趙太后去世。在秦王嬴政統一天下,自立為皇帝後,追封其母為帝太后。

  56.清道光帝皇后钮祜禄氏

  鸦片战火骤起,英吉利大炮轰开国门,现代史家认为道光帝屈辱求降,签订和约,开始了清政府卖国的近代中国史。然而这位背上恶名的道光帝,在清代史家眼中,不失为一个忘我谦和,注重道德的皇帝。 据史料记载,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天理教”首领李文成、林清起来造反,有一支教徒连结宫内太监,乘黑夜进入紫禁城,攻击东华门和西华门。这天晚上皇次子旻宁正在上书房攻读,见有人爬墙,想杀入大内,来不及召集禁卫军抵挡,便命内侍取过鸟铣腰刀来,上了梯子,从墙上朝外一看,见有人爬墙上来。旻宁便将弹药装入鸟铳枪里,瞄准对方一枪,这人就被打落坠地,随后又是一枪,又打落一个。余下的人不敢再爬,大叫“快放火”。然而老天恰在这时下起雨来,很快将火势浇灭。一场紫禁城叛乱,就此平息下去。嘉庆帝十分高兴,以为皇次子这番立了大功,封他为智庆王,每年加给俸银一万二千两。嘉庆帝本来就因旻宁是嫡子,有意立为皇储,经此番立功,更加爱重,便亲手密写立储诏书,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生了一种头痛发热病,日日加重,至八月驾崩。智庆王旻宁于太和殿即皇帝位,改元道光,史称清宣宗,册立嫡福晋佟佳氏为皇后。 佟佳氏是三等承恩公舒明阿的女儿。旻宁为皇子时,她入侍王府。旻宁的元配福晋钮祜禄氏是户部尚书一等子爵布颜达赍的女儿,嘉庆元年旻宁十五岁时册为嫡福晋,但嘉庆十三年即病死,佟佳氏扶为正室,故得以立为皇后。 然而佟佳氏也不很长寿。于道光十三年四月崩逝。六官无主,道光晋封全贵妃钮枯禄氏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事。第二年又册立她为皇后。 这位皇后是皇太后的侄女儿,姑侄成了婆媳,亲上加亲,可见道光对太后的孝心。皇后的父亲颐龄是宫中的二等侍卫,封一等男爵。她幼年时曾随父亲上任去苏州,学成江南女子的纤巧秀慧,还发明了一种七巧拼板,作为闺中清玩。 道光帝听说颐龄的女儿才貌双全,名闻遐迩,亲自下诏求选。进宫后侍奉君王,曲意承欢,大得宠幸。先为贵人,进而嫔,再进而妃,贵妃,皇贵妃,还因才、智、貌样样都全,特赐予“全”字的封号。道光十一年六月,她为皇帝产下一个麟儿。由此,更得宠幸。册全妃为后时,道光帝显得比第一次册后时更为欣喜。 帝后过了两三年伉俪情深的安稳时光。转眼是皇太后六十岁诞辰。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的寿康宫颂读驾寿。而皇后为了讨得两宫欢心,也来凑热闹,亏得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 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觉得她讲得奇怪。太后又道:“妇女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谁知宫有好事之徒,长舌妇人,把皇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搬绪皇后听。皇后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份么?”这样,她便觉得太后有意损她,不很高兴。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娇之气,翁姑小看她,她不免心存芥蒂,面上也就流露出来。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皇太后一贯养尊处优,又是皇后姑母,怎么忍受得了?婆媳两人竟然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嫔们从中搬弄是非,关系更加不和。只是苦了道光帝,一面是母亲,一面是爱妻,两头周旋不过来。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冬,皇后钮祜禄氏偶然受了些风寒,躺在床上。皇太后亲自驾临坤宁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好转,她坐上风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过了两天,太后特派一名太监,亲赐皇后一瓶美酒,说是饮食后能祛风寒,舒筋活血。皇后谢恩之后把杖盏酌饮,尤觉甘美异常。谁知当夜躺在床上竟遽而仙逝了。 道光帝悲痛之余,觉得皇后死得可疑,但因家法森严,不敢怀疑慈亲,只好隐忍下去。皇太后也显得很悲伤,三次亲临奠祭,显得不同寻常。 这年冬天,道光帝封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贵妃,命她抚养年方十岁的皇子。道光帝时常悼念死去的妻子,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57.清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氏

  清德宗叶赫那拉皇后(1868-1913), 满洲镶黄旗,慈禧太后之弟桂祥之女,1889年被册封为皇后,比光绪皇帝大三岁,慈禧临死,为培植叶赫那拉氏的势力,规定国政交摄政王载沣,但事必须禀询她方可,慈禧死后,她不顾国库空虚耗费百万两银子办丧事,她残忍狠毒,贪权横行毫不逊色其姑,辛亥革命爆发后,她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后在袁世凯胁迫下,只好接受清帝逊位条件,1913年病死,与光绪合葬与崇陵。

  58.清光绪帝珍妃他他拉氏

  你是他阴暗生活中唯一的一点光亮。

  你用你的天真、你的善良、你的快乐、你的美貌打动了一颗早已被折磨得如一潭死水的心。

  可是,你却没有办法感化这世上的每一个人。

  你爱他,可你却没有办法让他摆脱周遭的一切一切。

  你只能陪着他在那黑暗的漩涡里无力的抗争。

  他爱你,可他没有办法挽留你的生命。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你被人推下那冰冷的井。

  他哭泣,他呐喊,他哀求,可他却依然救不了你。

  当你在那冰冷的井水里一点一点下沉的时候,你的心是否也在一点一点的下沉。

  不要哀伤,不要落泪,我美丽亲爱的姑娘。

  让我们许个来生吧。

  珍妃---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礼部侍郎长叙的女儿,清光绪帝载的妃子,性贤德,有才貌。

  他他拉氏出身名门,少时拜翰林院编修文廷式为师,粗通文史。公元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与姐姐同时应选入宫,姐姐封瑾嫔,后晋封为瑾妃;她封珍嫔,后封为珍妃。

  珍妃姐妹是西太后授意入选的,初入宫时西太后对她俩尚不错,珍妃喜欢书画,西太后派内廷供奉缪嘉惠教以书法和国画,她才思敏捷,书画有长进,尤擅於画梅和篆书。

  光绪帝由於与皇后关系不好,而珍妃的思想、爱好与他很接近,很快地便得到光绪帝的眷宠。珍妃本应居於景仁宫,常与光绪帝住於养心殿,这当然引起皇后的嫉妒。珍妃喜欢拍照又喜欢女扮男装,西太后认为太轻浮,皇后乘机进谗言,有一次,她通过太监把一只男人的鞋子放入景仁宫,妄图诬陷珍妃有奸情,珍妃有一件衣料与经常入宫演戏的名伶的衣料相同,皇后也从中诬陷,使珍妃受『廷杖』。在皇后的搬弄是非之下,珍妃与西太后的关系日渐恶化。

  公元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战争爆发,珍妃的堂兄弟志锐与文廷式上书,弹劾李鸿章妥协投降,他们通过珍妃影向光绪帝,促使帝党主战,李鸿章通过后史杨崇伊进谗言,诬称文廷式支持珍妃夺嫡取代皇后,反对西太后听政,支持光绪自主朝。结果,珍妃姐妹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的罪名,降为贵人,一年后才恢复妃号。

  公元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珍妃通晓大义,支持维新派,力促光绪帝变法维新。西太后对她更恨之入禺,后来西太后发动政变,再次垂簾听政,捕杀维新党,把光绪帝囚禁於瀛台,把珍妃幽禁於皇宫景祺阁的冷宫中。

  公元一九○○年(清光绪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太后挟光绪帝准备西逃,称要把珍妃同时带去。珍妃表示说:『国难当头,我不走,皇上也不应该离开京师。』西太恶狠狠地说:『你死在眼前,还捐说什麽!』令太监把珍妃推下院内一口八角琉璃井中。光绪帝下跪求情,西太后骂光绪帝受她狐媚,强令太监执行。

  公元一九○二年,西太后挟光绪帝回京,为了洗脱自已逼死珍妃的罪名,竟说珍妃为了免遭洋人奸污,投井自尽,给珍妃恢复名举并晋封为皇贵妃,令人收葬於西直门外田村。公元一九一五年,迁葬於光绪帝陵寝崇陵旁的崇妃圆寝,溥仪追她为『恪顺皇贵妃』。

  59.清康熙帝皇后乌雅氏

  清康熙帝皇后乌雅氏

  康熙一共有四位皇后,分别是

  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满洲正黄旗人,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其父为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大婚。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时年皇帝十二岁,皇后十三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祐,此子四岁夭折;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六子胤礽,即被康熙帝复立复废的皇太子。皇后因生皇六子,产后几个时辰就死于坤宁宫,时年二十二岁。康熙帝很悲痛,辍朝五日,诸王以下的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八旗二品命归人等。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奉移皇后梓宫权厝都城北巩华城。六月二十七日册溢大行皇后日:仁孝皇后。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巩华城沙河殡宫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二十六日二后梓官至景陵,奉安于享殿;三月初八日入葬地宫。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升祔太庙,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至乾隆、嘉庆年间,屡加溢号,全部溢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辅臣之女--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宫封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时崩于坤宁宫,距第一位皇后死还不足五年。孝昭仁皇后与孝诚仁皇后的葬仪同,不同之处是孝昭仁皇后丧期正是征讨"三藩"的关键时候,康熙帝下圣旨:凡出征王、贝勒及各官为国讨贼、平定地方效力行间,今令伊等委服丧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环、散发,俱著免。二月二十八日奉移皇后梓宫于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皇后梓宫往巩华城,与第一位皇后同安于享殿。闰三月二十一日册溢为孝昭皇后,后于康熙二十年同月同日与第一位皇后的梓宫奉移景陵,入葬地宫。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累加谥号,全称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表姐皇后--孝懿仁皇后

  第三位皇后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后死,十多年时间没立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康熙帝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为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抵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初九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实际上,她只当了一天皇后。康熙帝辍朝五日。十三日奉移皇后梓官至朝阳门外享殿。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册谥为孝懿皇后,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景陵,葬但孝、孝昭两皇后之次。雍。正、乾隆、嘉庆间,累加谥。至嘉庆四年四月谥号全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洛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见图)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晋为皇太后。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执意不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孝恭仁皇后崩。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后同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联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孝恭仁皇后终年六十四岁。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60.清乾隆帝妃伊帕尔汗

  香妃

  清朝乾隆皇帝的贵妃(公元1734~1788),维吾尔族,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小名伊帕尔汗,为住京维吾尔贵族、辅国公额色尹的侄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应招入宫为贵人,后逐渐上升为容嫔、容妃。据说身上散发天然的沙枣花香,因而俗称“香 妃”。香妃曾随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颇受宠幸。死后葬于河北遵化县裕陵的妃嫔园寝之中

  61.清乾隆帝皇后乌喇那拉氏

  清高宗弘历的两位皇后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登位,做了六十年皇帝,又做了四年太上皇,享寿八十九岁才死。这位风流天子坐享前辈挣来的清福,六次下江南巡视,大肆铺张。他的两位皇后富察氏和乌喇那拉氏的死都同巡幸有关。然而他对两个皇后之死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为了替他所宠爱的皇后富察氏分忧解愁奉着皇太后钮祜禄氏和皇后两宫的銮驾,以东巡为名,浩浩荡荡来到山东,谒孔陵,祭泰山,凡名胜古迹,统统去游览一番。然而富察皇后总是无法解怀,一意悲悼着近几年先后死去的两个儿子。路上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在她眼中却成了惨红愁绿,分外触动愁肠。不巧,她在船中因受了风寒,大病一场及至气息奄奄,昏厥了好几次。乾隆帝慌了手脚,忙下令回京,但是刚走到德州,就不行了。皇太后来看她,她只模模糊糊说了:“谢恩”两个字。临死前,她不无幽怨的目光盯着乾隆帝,落下了一串伤心的眼泪。 这幽怨的眼光使乾隆帝痛彻心肺,他又伤心又歉疚,对着皇后尸体号啕大哭。自与皇后大婚二十二年来,帝后间一直夫唱妇随,相亲相爱。仅仅因为乾隆的一时糊涂,做了一次对不起皇后的事,夫妇间才有了隔阂,尽管皇帝使尽温柔功夫使皇后与他和好如初,但这种使人伤感的刺激已长留在皇后的心中了。皇后一死,乾隆帝失去了一位美丽温柔的伴侣,不由他痛悔交加…… 富察皇后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雍正五年,雍正皇帝替儿子选定她为正室嫡福晋,那年,弘历才十七岁,封宝亲王。即位后乾隆帝立即册封她为皇后。

  富察氏温情脉脉,很得丈夫宠爱。她为人恭谨俭朴,不尚奢华。平时,只是采摘一些通草绒花戴在头上作妆饰,从来不戴什么珠翠宝石。逢到年节,她亲手用鹿羔的毛皮做成荷包赠给乾隆帝,仿行清代祖先当年在关外的遗制,表示不忘本的意思,所以更得皇帝的敬爱。多年来,帝后间倒是心心相印,从来不曾红过脸。 有一年,乾隆帝下令改造畅春园、长春馆以及圆明园,将三处并为一处。当园工告成后,乾隆帝奉着皇后到园中游览,又命皇后率六宫妃嫔、宗室命妇、公主福晋等入园随同玩赏。 这天,圆明园内春光明媚。随着帝后迤逦入园的美妇们,锦衣绣服,珠环翠绕,个个打扮得似天仙一般。一行人来到堂前,先向太后磕头,又向帝、后请安。乾隆帝坐在龙椅上,向人群看去,忽然发现有一位贵妇人尤其出众,眉如黛山,眼如秋水,面如桃花,腰如细柳,他不免惊羡万分,暗想同这美人比较,六宫粉黛黯然失色。又觉有些面熟,不知她是哪家眷属? 一会儿,轮到这位美妇上前了。她请罢了安,皇后便站起身,与她握着手,说:“嫂嫂这晌身体可好?”原来,她就是皇后的亲嫂子,内务府大臣傅恒的妻子。 这时的乾隆帝,恰似灵魂出了窍,糊里糊涂跟着太后出宫,一路上也无心观赏园中美景,老想着跟在皇后身后的美人,不时又回首去看。那位傅夫人似乎觉着了皇帝的多情,也有意无意用眼光去迎接。 从那天以后,乾隆帝常常想念着傅夫人,有时不免长吁短叹。皇后问了他几次,他都搪塞过去。 过了几天,又逢皇后生日。乾隆帝兴奋起来,禀明太后,下旨于千秋节这天宫中大张宴席,为皇后祝寿。又到坤宁宫去向皇后道贺,并说:“你生辰这天,何不召你嫂嫂入宫畅饮一天?”皇后答道:“她自当会来,何必去召?”乾隆帝又说:“前香游圆明园,我看你们姑嫂之间很是亲热,何不乘此机会留她在宫中多住几天?”皇后听了,点点头,没有作声。 到了千秋节这天,坤宁宫内外热闹非凡。文武百官祝贺之后散去,乾隆帝信步走进坤宁宫,又接受聚集在这里的六宫妃嫔及公主福晋的拜见。皇帝举目注视,果然傅夫人站在上首,仿佛比那天园中见到时更加美艳。宴饮开始后,风流皇帝雅兴大发,要大家依次联诗,每人说一句,说不上来就罚酒。接着又热热闹闹行起酒令来,你一句我一言,你一盅,我一杯,挤成一片。这位傅夫人本不善于饮酒,连饮了几杯之后,不免粉面含赤,心族晃荡,坐不安稳了。乾隆帝见她已经醉了,把侍宴的宫娥唤过一旁,叮嘱了几句,将她扶去别宫休息。 众人稍事休息,重新入席再饮。只是忽然不见了皇帝、皇后命宫人去找,未找到,也无暇顾及,继续招待客人。等到酒阑人散,仍不见皇帝的踪影。皇后心下奇怪,又命宫人去看看傅夫人怎样了。过了好久,才见这名官人回报说:“傅夫人所住宫室门户紧闭,不便入内。”皇后联想前情,心中明白了几分。 第二天早上,乾隆帝仍出宫坐朝,傅夫人起来后去坤宁宫向皇后辞谢。皇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微笑着说了一句:“嫂嫂恭喜!”傅夫人顿时脸红耳赤,不敢抬头匆匆地告辞而去。 自从这天之后,皇后对待皇帝就不象从前那样温柔多情了,有时竟向皇帝投来一种艾怨的眼光,使皇帝心中很不好受。因羞愧,他不象以前那样常去坤宁宫了,皇后也就更加疑心皇帝对她的冷漠。皇后本来有个儿子永琏,已由皇帝按家法秘立为太子,但不幸生病夭折,乾隆帝百般劝慰,要她再生嫡子,一定立为皇储,并追封永琏为端慧皇太子。过了几年,皇后又生下一子名永琮。恰在此时皇后心情不好之际,永琮又出天花死了。皇后受不了这般打击,哭得死去活来。于是,乾隆帝为了安慰皇后才以东巡为名,奉皇太后以及带了皇后出京游览,谁知就此同皇后永诀了。 乾隆帝带了大行皇后灵枢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在长寿宫设立灵堂,丧礼格外隆重,除为皇后服缟素十二天外,还亲自作祭文《述悲赋》,抒发自己的哀思。乾隆帝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才华,写得足够地哀婉悱恻,令人读后柔肠寸断。然而有谁能知道帝后之间这段难解的纠葛呢? 皇后生前曾为自己讨过谥号,那是皇贵妃高佳氏死时,乾隆赠以溢号“慧贤”,皇后便说:“我死之后,以'孝贤’二字称谥号,可以吗?”至此,乾隆帝便按照她的遗愿,谥号“孝贤纯皇后”。

  乾隆十七年将她葬于孝陵(清世祖顺治帝陵寝)西侧胜水峪后面。随即在这里开始建造乾隆自己的陵寝裕陵。另外,还格外加恩于皇后母家,封皇后兄长富文为公爵,傅恒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可谓“外家恩泽古无伦”,到了顶峰。 过了一年,皇太后把乾隆帝召进慈宁宫,对他说:“皇后去世,已满周年。六宫不可无主,须选立一人册为继后。” 乾隆不语,太后又问:“六宫妃嫔,哪一个最使你合意?” 乾隆答道:“嫔妃虽多,但没有一人能及得上富察氏。” 太后说:“我看娴贵妃不错,她侍奉皇儿多年,未有过失,人也端淑娴静,就册立她为继后罢。” 乾隆一听,虽然有些不愿,但他奉事太后一向孝道,何况自己也选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来,便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下诏,册封娴妃乌喇那拉氏为皇贵妃,统领六宫事,并不马上册立为后。直至富察皇后三周年过后,才正式册立那拉氏。 乌喇那拉氏是住领那尔布的女儿,在弘历为宝亲王时,便成了他的侧福晋,乾隆帝对她不甚喜爱。生了两个儿子,永璂和永璟。永璟早殇,永璟被封为贝勒。 乾隆三十年,弘历生了一场病,两个皇子永璐、永琪接连病逝,更使他愁怀难解。大臣和珅建议皇帝游幸江南散散心,乾隆帝便恭请皇太后一起去。太后建议道:“江南有苏杭,不亚于天堂胜景,前次南巡,皇后未曾随行,她已正位多年,也该让她去玩耍一番。”乾隆帝虽不甚愿意,但母命难违,只得答应。 一路上看山玩水,好不惬意。到江宁地方乾隆帝对和珅说:“上次南巡,匆匆忙忙未及在此畅游,听说秦淮河登上画舫游览一周,其味无穷,何妨一试?”

  第二天,君臣二人换上便服,登上了一艘大船,船上等着多名美人,都是江南名妓,乾隆帝左拥右抱,饮酒谈笑快乐异常,直到第二天还恋恋不舍,不肯离去。至晌午时分,两名太监及侍卫十几人奉太后命,摇着船来找皇帝,这才登岸回到行宫。 在离江宁去杭州的途中;皇后与皇帝争吵起来。原来乌喇那拉皇后自册立以来,一直受到皇帝冷淡,心中很不高兴,这次秦淮河上的事,由太监传入她的耳中,她忍不住就同皇帝争了起来,说以天子之尊,竟然押妓荒嬉,有失体统。乾隆帝本就厌弃她,自然没有好话,皇后竟发脾气把头发剪了下来。

  满洲人的风俗最忌剪发,皇后的行为大大触怒了皇帝,盛怒之下,乾隆帝令她立即返回京师。自己奉养大后在杭城逗留几天,怒气未消,也不愿久留在外,匆匆回京。 从这以后,帝后之间视若仇人,乾隆便不再上坤宁宫来。皇后积郁成疾,拖了大半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七月病死。病危时,乾隆帝竟无情地离开皇后,去木兰游玩,连最后一面都不见。 乾隆帝回来后,又下诏旨说:“皇后自册立以来虽无失德之处,然而奉皇太后南巡时,竟不尽孝道,不遵礼法,举动乖张,类似疯迷,回京后便一病不起。论其行为,即便废黜亦不为过份。朕现仍然存其名号,格外优容,但其治丧典礼,不必按孝贤皇后的仪式办理,只可照皇贵妃之例行事。” 满族大臣为皇后的丧礼力争,乾隆帝就是不听。

  直至乾隆四十三年东巡时,有一大臣名金从善的劝皇帝考虑立储、册后两件大事时,乾隆帝回想起来,还怒气冲冲。从这以后,他便不再册立皇后。

  62.清顺治帝妃董鄂氏

  天妒红颜,天花夺去了她的生命。

  因为她的死,皇帝伤心欲绝几乎要出家。

  可是,她还是死了的好啊。

  在充满政治生活的宫中,爱情永远都是不重要的。

  像他们这样的异类,还是在天上作一对神仙隽侣吧。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锦氏乃是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也是孝庄文太后的亲侄女。由睿亲王多尔衮为顺治所选。顺治八年二月,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送女来朝,暂住行馆,当由巽亲王满达海等,请举行大婚典礼。此时多尔衮已死,顺治帝恼怒多尔衮的独断专行,迁怒博尔济锦氏,故意延误不许。延至八月,仍没有大婚消息。吴克善未免烦躁,只得禀明孝庄文太后,由太后降下懿旨,令皇帝举行大婚。顺治帝迫于母命,不敢有违,只得命礼部尚书准备大典。戊午,册立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

  顺治十年八月己丑,废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十一年六月又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

  十三年十二月己卯,顺治册内大臣鄂硕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董鄂妃系满洲宿将鄂硕之女,先嫁于顺治帝之同父异母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为妃。董鄂氏被顺治帝看中后,顺治经常以各种理由招董鄂氏进宫,不久博穆博果尔一病不起,羞愤致死。据《汤若望传》载:“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她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刮。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所以,史学家又说董鄂妃是另一个重要将领之妻。无论如何,董鄂妃自此专宠于后宫却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也引来了王公大臣诸多非议。董鄂氏后生下一子,顺治出于对董鄂妃的宠爱,竟要立那尚在襁褓的孩子为太子,由此引来八旗贵族的激烈反对,朝中反对派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不久那孩子病死,此事才算不了了之。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宠妃董鄂氏因爱子去世等原因病逝。对于董鄂妃的病逝,顺治皇帝悲痛欲绝。顺治帝十分悲痛,辍朝五日,特谕礼部,称:“皇贵氏董鄂妃薨逝,奉圣母皇太后懿旨,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用特追封,加以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端敬皇后。”又亲撰《董鄂后行状》的悼文,数千言长的悼词写得情词恳切,催人泪下。九月九日,根据董鄂妃的遗言,顺治按照佛教的葬仪,请当时的名僧茚溪和尚秉烛将董妃火化。


 

  63.清太宗庄妃博尔济吉特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爲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爲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爲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説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 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 治手中。

  爲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 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64.清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

  清穆宗 阿鲁特皇后(1857-1875),蒙古正兰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65.清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

  东太后慈安,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小6岁。初入宫侍文宗咸丰帝潜邸,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二月封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月16岁。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皇后随咸丰帝自圆明圆逃往热河行宫,翌年七月咸丰帝崩,此时皇后25岁。因皇后无子,便由懿贵妃(慈禧)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尊其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因慈安居住在紫禁城东路的钟粹宫,故称“东太后”慈禧居住在西路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同治、光绪两朝初年,慈安、慈禧两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慈安为人老实,咸丰帝生前曾屡劝帝不应长夜醉宴,但有时遇事也颇果断,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派心腹太监安德海出京置办龙衣,安德海所乘船支顺运河南下,龙旗招展,宛如天子出巡一般,沿途搜括民财,激起民愤,山东巡抚丁保桢汇报宫中,慈安立命就地正法。此事引起慈禧的极大不满。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因死时突然,故有传为慈禧所害之说。同年九月入葬清东陵普祥峪定东陵地宫。

 

  66.清咸丰帝懿贵妃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兰儿,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任命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同年11月,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那拉氏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 。

  1873年,载淳成年,那拉氏宣布撤帘归政,但仍阴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那拉氏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那拉氏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年,适逢那拉氏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 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故于“朝鲜事求速结”,支持李鸿章等对日采取妥协投降主张。

  “六旬万寿庆典”活动从年初即开始筹备,八月中日战事愈烈,户部上书“请停工程”,那拉氏大发雷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和被迫改口上奏:“查停工一条,系指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一些主战派廷臣纷纷上疏,请求停办“点景”,移作军费 。那拉氏怒不可遏,称“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9月,中国陆海军先后败绩,那拉氏求和之心更切,9月27日强使主战的军机大臣翁同和到天津与李鸿章会商停战求和之事。10月18日更下令王公大臣及外省封疆大吏,将“六旬万寿贡品”统于10月23日星进。11月7日,日军占领大连湾,这一天正是那拉氏生 日,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那拉氏却不为所动。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连续赏戏三天,公事皆延置不办。

  11月22日,北洋水师基地旅顺沦陷,那拉氏仍不以为然,并反将矛头指向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11月26日,那拉氏于仪銮殿召见军机大臣,时光绪帝不在座。突然宣布“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即著缮旨降为贵人”。并将瑾、珍二妃之兄礼部右侍郎志锐 遣戍乌里雅苏台。珍妃为光绪宠妃,并支持光绪对日主战。当时朝廷内一些主战官员,不满于那拉氏、李鸿章对日屈膝,于是结二妃之兄志锐“密通宫闱,使珍妃进言于上”,推动光绪对日抵抗。10月28日,文廷式又亲自上奏:《倭夷入寇枢臣与疆臣各怀异志但欲求和 请交部严加议处折》,弹劾李鸿章等不思督军应敌,“但欲求和”,“束手待攻”,“请旨将枢臣及北洋大臣交部严加议处,以存国法”。这时,正值那拉氏起用恭亲王奕欣主持对日议和,主和空气甚嚣尘上。那拉氏选择此时处罚光绪之二妃及其兄,目的在于打击主和派及 向光绪示威。12月4日同时下令授恭亲王奕欣为军机大臣和撤销满汉书房,进一步的加强了主和派势力和剪除光绪周围的主战派力量。

  1894年底,清廷在战事上愈不可为,那拉氏求和之心更加急切。1895年1月,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日本政府借口中国使臣全权不足,拒绝开议。议和未成,使臣被拒,那拉氏万分惊恐,曾命顺天府准备车骡,拟逃往山西。

  日本政府于广岛拒和后,立即向北洋水师另一基地威海卫进攻,27日攻陷威海卫,北洋水师覆灭。3月初又发动辽河下游作战,六天之内,连陷牛庄、营口、田庄台。至此,以那拉氏为首的投降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投降,3月,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再次赴日乞和,4 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消息传出后,举国大哗,愤怒声讨那拉氏、李鸿章等人的卖国行为。人们在北京城门贴出“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表示抗议。根据《马关条约》规定,日军于6月间开始派兵侵入台湾, 遭到台湾人民的奋勇抵抗,那拉氏一面下令台湾大小官员内渡,并严厉禁止接济台湾抗日军民,同时又在颐和园搭起天棚,准备避暑。人们又题了“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的对联,痛斥那拉氏的卖国罪行。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愤于战败割台,欲思振作,决心变法,改革政治。1898年6月发布“明定国事上谕”,实行变法。9月,那拉氏发动政变,扼杀新政,囚禁光绪帝于瀛台,开始复出训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那拉氏挟光绪出逃西安。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2年回到北京。自此之后,那拉氏“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 徇之”。

  1908年11月15日,病死。

  67.商王武丁妃妇好

  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200多条。她曾率领13000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国民的爱戴。妇好终因积劳成疾而先逝,国王武丁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时时纪念。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是一座墓主人身份清楚、没有失盗的王室墓葬。该墓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贝壳。妇好墓出土的器物异常精美,如工艺精湛的小玉人、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中,有多件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特别是一件带有“妇好”铭文的武器“钺”,学界普遍认为是妇好可以领兵打仗的权力标志。安阳殷墟博物苑建有复原的妇好墓,供游人参观。

 

  69.商纣王妃妲己

  妲己,有苏氏的女儿。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美色。

  商纣王王征服有苏氏(今河南省武陟东)。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 (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县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银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已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今酒南省淇县南)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缢而死

  70.蜀汉昭烈帝皇后甘夫人

  甘氏(公元188-2O9年),三国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是三国时代著名的美女之一。

  据说刘备命中克妻,他在老家曾 "数丧嫡室"。刘备起兵后,于沛城娶甘氏为夫人。后来,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生子阿斗(即后来的蜀后主刘禅)。

  公元208年,曹军进攻荆州,抛却妻小突围。糜夫人死在乱军之中。赵云保护着幼主阿斗和甘夫人,杀出重围,才使刘备唯一的儿子幸免于难。

  甘夫人曾被多次俘虏,但都能安然脱险,回到刘备身边。刘备曾把一尊三尺高的白玉人放在床头,比喻甘夫人皮肤白皙,甘夫人却劝刘备不可玩物丧志。于是刘备撤去玉人,群僚们称赞甘夫人为"神智妇人"。

  公元209年,甘夫人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葬于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公元222年,追溢"皇思夫人",迁葬于蜀。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死于白帝城,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八月刘备与甘皇后合葬于惠陵。

  刘备的最后一个夫人是吴氏,吴氏父亲生前的朋友刘焉任益州牧时,把吴氏纳给儿子刘瑁为妻,刘瑁是刘璋的哥哥。但刘瑁短命,吴氏一直过着孀居生活。

  公元194年,刘焉去世,其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公元214年夏,刘备兵临益州城下,刘璋投降。此时甘夫人也病死。续娶的孙权妹孙尚香,也离开刘备,回到江东,刘备身边一个妻子也没有。

  蜀郡太守法正,把刘瑁遗孀吴氏介绍给刘备为夫人。

  公元219年,刘备攻取汉中,称汉中王,立吴夫人为汉中王后。公元221年五月,刘备在成都即帝位,丞相诸葛亮持节授玺,册立吴王后为皇后。两年后,刘备因东征死于白帝城。刘禅即位后,尊吴皇后为皇太后。公元245年八月,吴太后病逝,在位二十五年,合葬于刘备与甘皇后的惠陵。

  71. 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四千多年前,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便在君山泣血而死,从此君山的青竹浸染了斑斑血泪。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其实墓也简陋,墓前立有大书“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墓前有石级,石级下一条用麻石铺砌的甬道,两旁石碑上刻二妃画像和历代诗人的佳作:北面是屈原《离骚》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南面则是唐宋乃至近人的咏叹诗词,盛唐之李白、常建、刘禹锡,清代的赵嘏,直至近人鲁迅也有“不知何处吊湘君”之句。墓前一对望柱,高近3米,上面刻舒绍亮题写的一副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湘妃墓周围多斑竹,竹上有斑斑点点,仿若泪滴、据说是二妃投湘水前哭舜帝洒上的泪滴。唐高骈有诗咏“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72. 宋徽宗妃韦氏

  宋徽宗在位二十七年,是北宋政治最败坏的时期。正值此时,金人崛起,灭辽破宋,宋朝百姓固然生灵涂炭,宋朝的后妃,命运也极悲惨。

  1125年,金兵大举攻宋,宋徽宗匆忙传位给儿子钦宗。1126年末,金兵攻入开封,次年四月,徽钦二帝和皇室后妃及臣众十余万人被金兵押解北上。

  徽钦二帝被押到位于今黑龙江的极北苦寒之地五国城,徽宗死于1135年,钦宗死于1156年,那已是金主完颜亮在位时期了。

  北宋亡国,宋朝的后妃们遭到了非人的凌辱,据说被金人强迫做了金人的慰安妇。宋徽宗的韦妃,也就是高宗赵构的生母,被俘时三十八岁,在金朝被金人凌辱十五年,绍兴和议后才被放回南宋,成为高宗的韦太后。她在金朝,还留下了两个宋高宗的有金人血缘的混血兄弟。

  韦太后尽管受尽凌辱,总算还回到南方安度晚年,而且在南宋还颇有权势,其他的后妃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73.宋仁宗皇后曹氏

  曹氏(1016-1070),真定(河北正定县)人。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性慈俭,重稼穑。

  仁宗第一位皇后郭氏,公元1033年,刘太后死后,仁宗以郭氏无子为借口,废郭后为尼,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第二年九月,册为皇后。

  曹皇后出身将门 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书体之一),谦谨节俭。她亲自带领宫嫔们在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

  公元1048年间正月,仁宗宿于曹皇后宫中。至半夜,一阵杂乱的响声将他们惊醒,仁宗要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曹皇后,劝不可轻动,免遭毒手。曹皇后把内监宫人集中起来,分别把守宫门。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叛乱平息之后,以发为记,论功行赏取水防火。杀退了叛逆者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不愧为将门之后,仁宗大为佩服。

  仁宗生三子,均已早夭。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 身体衰弱。早些年,曹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但始终没有立为太子。公元1O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是为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英宗即位不久生病,无法料理朝政。皇太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大后即撤帘归政。

  公元1067年,英宗病逝,其长子赵顼(xu须)即位,是为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革除许多弊政。曹太后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神宗没有采纳。公元1079年,苏东坡以"乌台诗案"下狱,由于曹太后出面求情,苏东坡方才免于一死。同年冬,曹太后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74. 宋英宗皇后高氏

  英宗的皇后高后,曾祖是宋将高琼,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神宗十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因其年幼,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高太后政绩平平,主要是支持司马光废除宋神宗的新政,在她的幕后推动下,新政尽废;但高太后自觉抑制外戚高家的举动却是值得称道的。

  75. 宋哲宗皇后孟氏

  ---因祸得福的典型

  孟氏宋哲宗赵煦的皇后孟氏,贤淑温婉。

  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 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

  哲宗专宠容貌俏丽的刘婕妤,刘婕妤恃宠成骄,经常冒犯皇后。

  皇后的福庆公主病重,孟皇后的姐姐懂医道,前来医治,便将道家符水拿来,替公主治病。皇后见了,立即禁止。一天,皇后主动把这事告诉了哲宗,哲宗也不介意,刘婕妤抓住这件事不放说孟皇后搞符咒厌魅。过了些天,刘婕妤又巧立名目和哲宗说:"皇后搬神弄鬼。"哲宗一听立派内侍押班梁从政等人审查。他们逮捕宦官、宫女三十余人,严刑拷打,而后又伪造供词,哲宗以皇后"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刘婕妤斗败了孟皇后,进升为贤妃。三年后,生了皇子,立为皇后。不久,皇子和哲宗先后死去。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迎回孟氏,尊为"元佑皇后"。向太后死后,刘皇后逼徽宗下诏废去孟后。公元1102年,孟皇后重回瑶华宫,瑶华宫失火,她移居延宁宫,延宁宫又毁于火,她只得住进弟弟孟忠厚家。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微、钦二帝和六宫有号位者尽被掳北上。孟皇后因住在民居,竟免于难。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高宗尊孟氏为"元佑太后"。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称"隆佑太后"。高宗不敢抗金,从南京逃到扬州,又逃到镇江,最后跑到临安(杭州)。

  公元1129年三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囗(fu敷)为帝,企图让孟太后听政,被孟太后拒绝。不久,韩世忠、张浚等平息兵变。

  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风疾。死于越州行宫,终年五十九岁。谥号"昭慈圣献皇太后",葬于宋六陵。

  76. 宋真宗皇后刘娥

  以前看戏听评书,大家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主角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后。这当然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的刘太后,又是怎样的呢?

  宋真宗的结发妻子,是战功赫赫的宋大将潘仲询的女儿,在真宗即位前即已去世。宋真宗即位后,立郭后,不久也病故。皇后之位空了多年之后,一位新皇后出现了。她就是从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的刘德妃。

  刘德妃名刘娥,是个川妹子,益州华阳(今成都。现在成都到华阳有高速路,几分钟即到,华阳的地价也因此涨了不少)人。刘娥出身贫寒,十多岁就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后来,夫妻俩离开益州,双双来到开封打工。龚美生意不好,就把老婆卖了。而当时身为襄王的真宗,和我一样,对川妹儿情有独钟,于是,经人介绍,刘娥就进了襄王府。

  这刘娥是个四川靓女,襄王又喜欢川妹儿,所以不用说,对这位十五岁的四川小靓女爱得不得了。宋太宗听说一个女子将襄王搞得神魂颠倒,颇为生气,命将刘娥逐出襄王府。襄王还就割舍不下。刘娥出府是出府了,襄王却将刘娥偷偷寄存在友人家里。十余年后,太宗去世,襄王即位为真宗,这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刘娥进宫后,一路升至德妃,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万事不愁,只有一样心事,就是她的出身太寒酸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出身,刘妃到处找姓刘的高官,拉关系,套近乎,想攀门高亲,认个高贵的祖先。她先找开封知府刘综攀亲,又找继任的开封府刘烨,这俩人一个是河中府人,一个是洛阳人,刘妃以川妹子特有的泼辣,急着对他们说:“让我看看你们的家谱,说不定咱们是亲戚。”要是搁在今天,好嘛,国母娘娘主动拉关系,这还有不答应的?上赶着拉关系还来不及呢!可那是在宋朝,宋朝的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最牛叉的一群知识分子,对这种事,根本没兴趣,直接就把刘妃给拒绝了。刘综的答复是,“我家没人在宫里。”刘烨则根本不把家谱给刘妃看。

  因为刘妃出身低贱,所以宋真宗一提出打算立她为皇后,立即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一时相持不下。因而郭后死后,皇后之位空了很久。后来,真宗还是忍不住对刘妃的喜爱,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立刘妃为皇后。

  刘妃没有娘家,于是认前夫龚美为大哥,龚美改姓刘,刘后的出身也改为出身太原没落将家,《宋史后妃传》就是以刘后改编后的身世记载她的出身的。

  所以说,北宋还是个相当开放的朝代,对妇女的礼教束缚远没有后世那样严重。

  和现在不少四川妇女一样,这刘后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而且知书达理。这女人要是认了字,可就了不得了,真宗病重的时候,刘后就代理处理政务。至真宗后期,内有刘后,外有她的姻亲钱惟演及宰相丁谓,形成垄断朝政的后党势力。与之为敌的寇准一派,则走了下坡路。

  1022年,真宗死,遗诏命刘后为太后,处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

  说“狸猫换太子”是无稽之谈,也不全对,在历史上还是有点影子的。历史上的刘太后的确没有儿子,继真宗位的宋仁宗,是刘后的侍女李氏所生,刘后夺为己有。但与传说截然不同的是,刘后对李氏并不薄,李氏生子后升为宸妃,死后刘太后还以皇太后礼葬之,当然是看在仁宗面子上。只是一点,李氏至死都不敢说自己是仁宗生母,仁宗一直蒙在鼓里。刘太后死后,才有人将真相告诉仁宗,仁宗大哭,下诏自责。

  刘太后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她垂帘听政期间,先是铲除了奸臣丁谓,夺回大权,然后停止了真宗末年推崇道教的狂热宗教活动。此后,刘太后在澄清吏治,兴修水利等方面,也有所建树。

  刘太后掌权期间,成都富商还印制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刘太后掌权,也没有出现历史上女主掌权的通病,外戚。这一方面是她的娘家势力单薄,另一方面,刘太后也比较知道适可而止。钱惟演将妹妹嫁给刘太后之兄刘美,与刘太后关系至亲,但在朝臣们的反对下,刘太后始终没有提升他。

  77.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

  一个有名的“妻管严”皇帝,一个有名的铁腕皇后。

  为皇帝的事业她费尽心机管理后宫,她牢牢的守着自己的爱情。

  可惜的是,皇帝在她偶染小恙时唯一的一次越轨,却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

  没有了皇后的约束,纵情声色的老皇帝命也不久已。

  皇帝死的时候一定很后悔,摆脱了你的约束,得到了我的自由,我却不懂得如何生活了。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

  独孤氏十四岁嫁与杨坚之时,要杨坚保证此生不纳妾,杨坚立下誓言: "不和第二个女人生孩子。"

  独孤氏通晓书史。谦卑自守,恭孝。是杨坚的积极支持者。公元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是为文帝。立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

  文帝上朝,皇后同辇送行,退朝,她也一同乘辇回寝宫,紧紧地看着文帝,不许他接触其他的女人。皇后崇尚节俭,不喜奢华。幽州总管阴寿曾献给给皇后一匣珠宝。皇后却让将其换成金钱,分给边疆将士。

  皇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严。她表弟崔长仁,奸银妇女,被拿在案。文帝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却不徇私情,把崔长仁处以死刑。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与文帝称为"二圣"。

  有一次,皇后独孤皇后病了,文帝在仁寿宫临幸宫女尉迟氏。皇后闻知把尉迟氏杀死。文帝得讯大怒,帝后之间闹得狠疆,皇后请大臣高颖(jiong窘)和杨素从中调解,二人和好如初。

  独孤皇后共生五个儿子,次子杨广诬陷太子谋反,文帝信以为真,废太子杨勇为庶民,立了杨广为太子。

  公元602年八月,独孤皇后病死于永安宫,终年五十岁。皇后死后,文帝放纵声色,后宫又增添了许多美女。他特别宠幸江南美女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由于贪欢过度,一年之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公元604年,文帝死,合葬于泰陵。

  78. 隋文帝宣华夫人陈贵人

  宣華夫人陳氏,本應是南陳公主,可是因國破家亡,輾轉間成了隋朝妃嬪,可是厄運\一直伴隨著她,致使一代佳人鬱鬱而終。

  陳氏原是南陳宣帝之女,陳後主之妹。生長於建康皇宮中的她,本應享盡人間富貴,可是,陳後主不理政事,寵愛張貴妃等後宮佳麗,致使北方的隋朝皇室有機可乘。結果於隋開皇八年﹝公元五八八年﹞,晉王楊廣領軍兵渡長江,直抵建康,南陳皇室不戰而降。陳氏與眾皇族女子全數發配隋朝後宮。

  當時,隋文帝之妻獨孤皇后善妒,不許文帝立妃嬪以及親近諸後宮佳麗。陳氏在隋宮中又生活了幾年。後來獨孤后病逝,文帝才開始無所顧忌的遍幸妃嬪,其中,陳氏獲封宣華夫人,另一美女蔡氏則為容華夫人。

  這時,隋文帝已垂垂老矣,政事也委之於太子,亦即從前被封為晉王的楊廣。楊廣本是文帝次子,表面孝順有禮,實際上卻是個心機深沉之人,他首先獲取了母后獨孤氏的喜愛,然後又挑撥離間,使獨孤皇后對太子楊勇愈來愈不滿。後來更利用苦肉計,令文帝與獨孤皇后以為太子意圖毒殺楊廣。於是楊勇被廢,楊廣如願以償被立為太子。

  可是楊廣不安於室,不僅急於要當皇帝,對父皇的兩位新寵更是虎視眈眈。仁壽四年﹝公元六零四年﹞,文帝病重,宣華夫人與容華夫人都侍立在側。文帝見她們一直侍奉自己沒有休息,趕緊讓她們更衣小憩。宣華夫人離開仁壽宮往更衣時,遇上了太子楊廣。楊廣見父皇病重,眼前人又是如此絕色,便恣意妄為上前非禮。宣華夫人哭喊著,好不容易才掙脫了楊廣的糾纏。她衣履不整的趕回仁壽宮,向文帝哭訴楊廣的無禮。文帝聽後自是大怒,悔恨當日廢楊勇而立此忤逆之子,本來他打算召大臣前來商討廢太子一事,可是,宮中早已遍布楊廣的爪牙。結果,文帝病重身亡,也有傳說指楊廣知道父皇打算廢太子後便先發制人殺了久臥病榻的文帝。

  文帝駕崩,宣華夫人的惡夢才剛開始。就在文帝病逝的這一天,楊廣派人送了一個金盒予宣華夫人。宣華夫人與宮人們都很驚恐,害怕楊廣對當日非禮一事加倍報復而下詔以毒酒賜死眾人。可是當宣華夫人打開金盒時,卻發現不是毒酒,而是一對同心結。

  宮人們知道並非賜死,都感到十分欣慰,可是宣華夫人卻不這麼想。楊廣恐怕是不會放過她了。在眾宮人的請求下,宣華夫人勉強收下了同心結。當夜,楊廣便迫姦了宣華夫人。當時同樣被楊廣強佔的還有容華夫人蔡氏。

  只是,這一切都瞞不過楊廣的嫡妻蕭氏。結果,蕭氏在宣華夫人面前痛斥楊廣姦银父妃的罪狀,又威脅他若不送走宣華夫人,便把這醜聞公諸天下,迫得楊廣只好把宣華夫人送到遠離禁宮的仙都宮居住。但他對宣華夫人念念不忘,不久又把宣華夫人迎回宮中。

  但宣華夫人心裏實在不願以身侍奉父子二人,以致終日鬱鬱寡歡,回宮一年多便病逝,終年二十九歲。

 

  79. 隋炀帝皇后萧氏

  隋炀帝萧皇后是后梁孝文帝萧岿之女,约生于天宝五年(公元566年)。因为生日是在阴历二月,江南习俗认为不祥,寄养在六叔萧岌家里。不久,萧岌夫妻均故去,她又被贫穷的舅舅张轲收养,在民间长大,并亲身劳作。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文帝杨坚为14岁的晋王杨广向后梁求选晋王妃。但宫中几位公主的八字全都与杨广不合,于是萧岿将萧皇后从舅舅家接回来,一合八字,竟然大吉,于是选为晋王妃。萧皇后美貌有德行,很得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喜爱。杨广对大他3岁的萧氏也十分宠爱和尊重。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广被立为太子,萧氏为太子妃。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弑父篡位,即皇帝位,册封萧氏为皇后。 杨广骄奢银逸,萧皇后曾作《述志赋》劝谏,杨广不为所动,萧皇后从此对杨广的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杨广游江都时,有宫人告诉萧皇后说外面大家都要谋反,萧皇后却无动于衷,只是说:“你自己去报告皇上吧。”杨广听了宫人的报告却大怒而斩之。后来,又有人告诉萧皇后说,宫廷的禁卫们也要造反。萧皇后却说:“事已至此,无可救药。不用报告了,否则也只不过让皇上更烦恼而已。”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杨广于江都,船载萧皇后、宫人和珠宝西归。不久,宇文化及又被王薄所杀,萧皇后被窦建德接入军中。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封萧皇后八弟萧瑀内史省内史令。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八月,嫁入突厥的隋义成公主从突厥派使者接萧皇后入突厥。萧皇后携孙杨政道、侄孙萧嗣业共赴大漠,寄居突厥长达10年。

  公元627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萧瑀任左仆射,后迁晋州都督、太常卿,长子萧锐尚李世民长女襄城公主。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靖破突厥,迎萧皇后、杨政道回唐,时萧皇后已64岁。李世民对这位表婶颇礼遇,赐良宅,留居京城。

  80.唐高宗皇后王氏

  王皇后(628?——65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王氏出身名门望族,祖母同安长公主,为唐高祖的妹妹。李治封晋王时,纳王氏为晋王妃,约在公元642年,李治年15岁,王氏年约15岁。643年,李治立为太子,封王氏为太子妃。649年,太宗死,李治继位为高宗,立王氏为皇后。

  王皇后没有生育,宫中只有宫女刘氏生皇子李忠和萧淑妃生皇子李素节,刘氏位微而无宠,萧氏位较高而得宠。王皇后经过一番衡量,拟收李忠为养子,并立为太子,以巩固皇后的尊位。萧淑妃则想立李素节为太子,为自己争宠增加政治资本。王氏怕萧氏争宠,知道高宗正缱绻已出家的武媚,暗中令武氏蓄发,召之人宫,献给高宗。这位武媚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武氏入宫后,得到高宗的重宠,使萧淑妃失宠,王皇后自以为目的已经达到了。她真没有想到,武氏是王皇后更大的竞争者。先是以巫蛊案逼高宗废去王氏后位,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谏止;复以诬王皇后杀死武氏所生的小女儿为罪名,于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废去王氏后位及萧氏妃位,皆贬为庶人,打入冷宫囚禁起来。武氏仍不解恨,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

  过了不久,高宗因思念与王氏和萧氏的旧情,行经所囚禁的地方,只见留下一个送饭的小洞,看不到人,便大呼说:“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答:“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只向高宗提出将此冷宫改为“迥心院”。(《旧唐书·后妃传》)武氏知道了,大怒,令对王、萧二人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浸于酒中,名曰“骨醉”,数日后,王氏被折磨死,时年约28岁。史称“废后”。

  81.唐高宗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 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 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82.唐穆宗皇后萧氏

  83.唐肃宗皇后张氏

  84.唐太宗皇后长孙氏

  难得的皇帝,难得的皇后。

  也许她不是他的最爱,却是他这辈子最尊敬的人。

  少年夫妻,却不能白头偕老。

  不是他们不愿,而是老天不让。

  三十六岁撒手人寰,依然念念不忘葬礼一切从简。

  他又怎么忍心,听了你一辈子的话,这次他终于没有听你的。

  遥望昭陵,他的心是如此的痛啊。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

  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 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 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当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虽然也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

  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 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 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 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

  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滴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 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他。”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 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 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

  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贵的金技玉叶。 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撒娇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 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 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 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 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回宫后,唐 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

  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 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 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 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 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 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 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 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呢!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 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 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 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 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 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 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 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 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 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 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 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85.唐玄宗妃梅妃

  梅妃是唐玄宗的爱妃,深得玄宗的宠爱。她善诗文,淡妆雅服,姿态明秀,纤丽温柔,且天性喜爱梅花。在她居所的周围,种遍了梅花。每到梅花盛开的时候,常常赏梅做赋,乐此不疲,唐玄宗因此戏称她为“梅妃”。

  梅妃善解人意。玄宗和她斗茶,梅妃胜了,玄宗得意地对在座的诸王开玩笑地说:“这是'梅精’呀!今天斗茶,联又输了。”

  梅妃辩道:“不过是雕虫小技,陛下有意让的。若要是论到调和四海、治理国家,奴婢又怎敢和陛下比呢!”一席话,令玄宗龙颜大悦,对梅妃更加宠爱了。

  然而好景不长,杨贵妃入宫后,梅妃被冷落了。因为杨贵妃心高气傲,忌妒心强,又善用智谋,梅妃最终被杨贵妃设计迁至上阳宫,幽禁起来。

  梅妃在冷宫一呆就是几年,想起当年被皇上宠幸的日子,不觉泪如泉涌,挥笔写下《楼东赋》,托人几经周折送到了唐玄宗手上。皇上看了梅妃的《楼东赋》,心里一沉,深感愧疚不安。他暗中把梅妃召至翠化西阁,以叙旧爱。两人一见,相拥而泣,悲不自胜。聊至深夜,突然杨贵妃闯进宫来,玄宗慌忙叫小太监把梅妃送出宫外。事后,唐玄宗越想越气,一怒之下,竟把小监给斩了。

  事后,唐玄宗仍不时念着梅妃,命人封了一斛珍珠赐给梅妃。梅妃见到珍珠,更加悲伤,心想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于是她对来人说:“请把珍珠送回皇上,并把这着诗替我献给皇上。”唐玄宗接到回信,连忙拆开一看,只见笺上写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如旧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上看了诗,心中惆怅不已。为解心中深切的思恋,他让乐官把这首诗以新声谱曲,号《一斛珠》,这个曲名由是而来。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唐玄宗派人四处寻访梅妃,终不可得。玄宗身边的一个宦官见皇上眷恋梅妃极深,便画了一幅梅妃的画像献给皇上。唐玄宗凝视良久,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诗云:

  忆昔娇妃在紫宸,铭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波不顾人。

  题罢扔笔而出。

  86.唐玄宗贵妃杨贵妃

  7岁的杨玉环因父母去世,随伯父迁徙洛阳。路过马嵬坡时,玉环见到了排场威风的皇家打猎队。从此,小玉环对玄宗皇帝李隆基留下了神秘模糊的印象。

  十年以后,杨玉环嫁给了玄宗与宠妃武惠妃所生之子寿王瑁,从此步入宫廷之帷。

  此时的唐朝,正处于“开元之治”的鼎盛时期,万国来朝,俯首称臣。

  在诏见各国使臣的盛典上,杨玉环第一次在近处见到了公公李隆基。年过50的李隆基,威武雄悍,倜傥潇洒,处处显示出大唐天子至高无上的尊严。杨玉环由衷地感到,他是何等可亲可敬。

  酷暑,玉环与丈夫随皇亲国戚到骊山消夏。策马飞奔的杨玉环被一阵委婉的音乐吸引,循声而去,闯入玄宗指挥乐工们排练的骊宫。玄宗惊诧玉环的美貌聪颖,惊诧她演奏玉罄的灵巧娴熟。武惠妃与儿子来寻玉环,希望玄宗能立寿王为太子。武惠妃往日悦耳的声音,眼 下成了耳旁风,玄宗痴迷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杨玉环艳丽绝伦的脸庞。

  望子成龙心切的武惠妃,勾结宰相李林甫,诬陷太子瑛、光王瑶、鄂王琚谋反,导致三位皇子被废被杀。武惠妃也由此惊恐畏惧酿就沉疴,不久郁郁而亡。寿王瑁的太子梦,随着母亲的逝去而化为泡影。

  后宫三千佳丽,无一人能取代武惠妃在玄宗心中的位置。玄宗的宠臣高力士发现,在游宴拔河比赛中,唯有寿王妃杨玉环,给武惠妃逝后三年来一直闷闷不乐的玄宗皇帝,带来由衷的欢乐。于是,高力士请玉环到宫中歌舞,为玄宗散心。

  月夜下的凌波仙子,唤起玄宗无限遐想与激情,他不顾高力士的劝阻,频频召见杨玉环,并亲自谱写了《霓裳羽衣》舞曲,让玉环编舞,以博取她的欢心。皇上的百般宠爱,使玉环感到十分快悦。寿王瑁似乎也从父皇沉醉的目光中,看到自己太子梦的渺茫希望。

  马球赛场,焕发出青春活力的唐玄宗显得格外潇洒矫健,杨玉环情不自禁地为他大声喝彩,玄宗也毫不掩饰他对玉环的喜爱。玉环一个闪失,玄宗将坠马欲落的玉环抱在怀中。

  王子王孙和宫中臣妃的讥笑,寿王瑁的羞恼,驱使玉环乞求玄宗,不要再使自己难堪。玄宗勃然大怒,摆出大唐天子的威风,意欲占有玉环。玉环泣告,皇上可以得其身体,却难得其心。玄宗思索片刻,将她放出门。

  玉环的遭遇没得到丈夫的理解,反而招来一顿唾骂,玉环非常伤感。玄宗再次召见,玉环不从,丈夫竟跪地乞求妻子,为达到当上太子的目的,务必要博得父皇的欢心。玉环这才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竟是如此卑劣的小人。玉环思绪万千,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路。

  盛大的歌舞场面迎接着她,玄宗炽热的感情拥抱着她,玉环潜然泪下,难道这就是自己期待已久的梦?

  如获至宝的李隆基,沉醉在杨玉环真挚的爱恋中,从此吟歌作舞,耳鬓厮磨,不再亲政理朝。为将玉环留在身边,玄宗对外言称她已度入道观,实则日日专宴。

  一次观斗鸡时,童子贾昌误呼玉环为“千岁”,引来众人讥笑,令玉环难堪。玄宗借此机会,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为谢皇恩,玉环在册封大典上,跳起了名噪京华的霓裳羽衣舞。

  杨玉环一人得宠满门生辉。叔父玄珪、宗兄铦、锜、钊(杨国忠)及三位姐姐,均得浩封升擢。为讨好皇上,边将安禄山认杨贵妃作母亲。沉香亭前,玄宗命李白作《清平三调》,以取悦贵妃。

  玉环的姐姐杨玉瑶生性风流浪荡,屡屡引诱玄宗与她寻欢作乐。玉环发现后,冲撞了玄宗,被他赶出宫去。玉环回到宗兄杨铦家,兄长姐姐均有害怕株连的言辞。玉环深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伤心落泪。

  杨氏姐妹唯恐富贵荣华的美梦破灭,极力劝玉环送礼物给玄宗,以取得他的谅解。玉环剪下一缕青丝赠与玄宗,表达自己的真情。为玉环的离去而闷闷不乐的玄宗,再也掩饰不住对她的思念,令高力士连夜将玉环接回宫中。长生殿外,皓月当空,杨玉环与李隆基跪地对 天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此时的唐玄宗,似乎对这场感情游戏有些烦倦了,而杨玉环却沉缅在幸福的梦幻之中。

  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讨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在范阳叛乱。翌年6月,洛阳、潼关相继失守。无奈之中,玄宗携贵妃等皇室家眷兵马连夜出京西逃。行至马嵬坡,兵疲马去,六军不发。素以清廉闻名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太子李亨商量,只有 将飞横跋扈、结党营私导致国家大难的杨国忠杀掉,才能平息将士们日益猛涨的怒火,保护皇上及皇室的安全。

  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后,六军将士以“祸根未除”为由,请求处死杨玉环。得知无法摆脱厄运的杨玉环向玄宗跪泣,愿以一死谢天下。玉环的贴身宫女晶莹愤然喊道:“无辜者当死吗?”72岁的老皇帝玄宗掩泪看着手执白练的杨玉环,向马嵬坡佛堂走去……

  87.唐中宗皇后韦氏

  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之后,于此复国。然而,李显跟他老爹李治一样的昏庸,

  复辟不久,他的妻子韦皇后就效法婆母武(上明下空)往年故事,跟李显同时出现在金銮殿上听政。并且跟武(上明下空)的侄儿之一的武三思私通,把武姓家族置于新政府的保护之下,帮助李显复国的张柬之等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反而被祭起“诬以谋反”的法宝,落在酷吏之手,全部处死。一般人所期望的中兴气象,完全落空。当权人物除了武姓戚族(不久以前还是皇族)外一又多出了韦姓戚族。尤其是李显最宠爱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她跟她母亲韦皇后,公开招权纳贿,把国家官爵,分别标定价格,县长若干,州长(刺史)若干,公开兜售,价款缴足,母女就用皇帝名义,通知中书省发布人事命令,这种官员,当时称为“斜封官”——皇帝下达中书省的谕旨,都斜着封口,表示不必再交门下省审查。安乐公主经常把诏书写好,用手遮住内容,请老爹签名。李显爱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写些什么,签名了事。然而,事情不能到此为上,韦皇后希望丈夫早日死掉,以便她步婆母武的后尘,也当女皇帝。安乐公主要求父亲立她为皇太女,李显知道大臣们不会接受这个决定,不肯答应。于是女儿也希望老爹早日死掉,母亲当女皇帝时,她就可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权力欲望使母女丧失人性,七一○年,她们把毒药放到李显吃的馅饼里,这个老实的好丈夫好父亲,竟死在爱妻爱女之手,总共当了六年皇帝。他死之后,韦皇后没有亲生儿子,就立李显跟姬妾生的一位十六岁的儿子李重茂继位,而由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主持国政。他们把政治看得太简单了,武布置她的势力费去二十余年工夫,还不敢动谋杀念头,而韦皇后只在短短的六年后,在没有完全控制住局势之前,就把自己的能源切断。母女们只高兴了十九天,李显的侄儿李隆基亲王率领禁卫军冲入皇宫,韦皇后被杀,二十七岁的美丽少妇安乐公主正在对镜梳妆,变兵大刀一挥,人头与宝镜同时落地。

  88. 吐蕃松赞干布夫人文成公主

  公元七世纪初,中原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李渊(唐高宗)、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国,国势非常强盛,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部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许多民族部落纷纷与唐朝修好,或称臣内附,或纳贡请封,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

  而在这个时候,一代英主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 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她的到来。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 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他为“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奖。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89.魏文帝皇后甄宓

  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殁(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并于次年郁郁而死。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衤+农 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90.吴王夫差妃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嚐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 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後,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後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91.西楚霸王姬虞姬

  西楚霸王姬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史称名虞,一说姓虞,今沭阳县颜集乡人。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又为该庙建中殿、后殿,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京剧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历史悲剧——《霸王别姬》。 虞姬墓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即当时垓下战场的一隅。

  92. 夏桀妃妹喜

  夏桀妃妹喜:中国历史上,第二位死于非命的皇后是施妹喜女士,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先生的妻子。 姒履癸是前文所述的姒文命先生第十四代后裔,夏王朝在姒文命先生手中建立,历时四百余年,到了公元前十九世纪八O年代前一八一九年,姒履努先生登极。他登权时几岁?史书上没有记载,不管年龄多么小,他在宝座上一坐就是五十四年——五十四年足够他成长啦。五十四年中他干了些啥事,一片空白,只知道三十四年后,公元前十八世纪一O年代前一七八六年,他发动大军,攻击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的有施部落。在信史时代之前,部落名称上往往冠以“有”字,我们推测,这个“有”字应该是一个语助词,限后世的“阿”字一样,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有施都落”者,“施部落”也。施部落显然抵挡不住夏政府的军队,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施部落酋长选择了屈膝,他向夏政府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她的名字只一个“喜”字,所以她应称为“施喜”。当时人把它简化,称为“妹喜”,这就跟后来人们称“皇姑”、“皇妹”一样。盖酋长属于贵族阶层,贵族的姓,小民是叫不得的也.


  93. 夏舜妃女娇

  随着近年地下文物考古的进展,华夏的历史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大禹王国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也有了进一步的确立,大禹的精神几成华夏民族精神之发端,但我们在歌颂大禹、赞美大禹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他妻子女娇的作用和贡献。《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关于禹的婚娶还有《涂山歌》为证。“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们伟大的大禹的妻子是一位多么美丽的姑娘呀。她不但美貌,更兼贤惠。作为伟人的妻子,等待她的是幸福与牺牲的自双重考验。 最美丽的姑娘也栓不住大禹治水的心。果然,婚后的第四天,我们的大禹就要告别新婚燕尔的娇妻,踏上治水的征程。这一去竟也是“十年八载不回还",10月怀胎的艰辛,女人最难熬的苦难都降临女娇的身上。儿子出世了,不见自己的父亲,就哇哇啼哭,“儿呀儿,你不要哭不要闹,待到洪水退去时,你爸爸就......" 这样苦闷的心情反映在女娇的《候人兮猗》歌里,《吕氏春秋》载:“禹行水,窃见涂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兮”“猗”是虚词,相当于“啊啊",充分表达了女娇盼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 正所谓“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大禹治水的成功,有女娇这位贤内助作出的牺牲。这样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真是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之始。 终于盼来了夫君,这时的大禹,正忙着计功呢。水已退,功巳毕,但百业待兴。有人见大禹工作劳累,就献上了新发明的加饭酒,大禹喝了果然解乏通气,但也同时发现这美好的饮料,还能乱性,便即刻下令禁止滥饮加饭。在这样的字里行间,难道读不出女娇贤惠的影子来吗? 试想,如果女娇不这么“贤惠”,我们的大禹还能成为英雄吗?

 

  94.匈奴呼韩邪单于后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今兴山县)宝坪村人。从小长得艳若桃花,聪明伶俐。清代诗人赞她:“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娥眉绝色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脱出昭君的美容与神采。

  昭君17岁那年,正逢汉元帝诏示天下,普选美女。昭君被选入后宫待诏。当时的皇帝骄奢银佚.除三宫六院之外,尚有数以千计的宫女,真是佳丽成群.美女无数。根本不可能与宫女一一见面,只好派画师为宫女们画像,然后,先看画像,中意者再点召。这样就难免会产 生人像与画像之间的差距。因此,画师成了宫女能否被皇帝召见的关键人物。一些宫女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不惜以重金贿赂画师。希望把自己画得比西施还美,能使皇帝一见倾心。在众多宫女中,唯独王昭君不肯行贿。她品行正直,看不惯行贿之风;她深信自己美貌迷 人,拒绝了画师向她索贿,因而得罪了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在为昭君画像时,见其容貌超群,为了报复昭君,使其水身不得见君王,便在昭君脸上点上了一颗黑痣,丑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长期深锁后宫。西汉时,汉朝和匈奴常有战事,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 呼韩邪单于前住长安朝汉称臣,主动提出愿与汉朝和亲,共保边塞安宁。这是当时汉匈之间政治生活巾的一件大事,如果相亲,便可彼此停息争战,共享和平。可是,生活在气侯宜人,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过着舒适生活的宫女们谁也不愿远离故土,嫁与异邦外族,到寒风 刺骨,居无定处的塞外去过一辈子艰苦的游牧生活。然而,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不使汉匈两族再起战乱。决心以个人之苦换百姓之乐,毅然“自愿请行”,出塞和亲。

  民族和亲的使者王昭君在为昭君饯行的晏会上,她才被召去见元帝和呼韩邪单于。昭君一出面,满朝文武顿时为之倾倒,只见她婷婷玉立,光采照人,确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美”,堪称后宫—绝。这时元帝大惊,深感后悔,想把昭君留下,但又不好更改,为了取 信于匈奴,只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干。呼韩邪单干欢喜若狂,对汉朝千恩万谢。

  昭君为了民族团结出塞和亲,实为巾帼壮举,影响非凡。为了纪念昭君出塞和亲,汉元帝将这年改元“竟宁”,意为边境安宁。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意思是娶了昭君做匈奴皇后,从此得安宁。昭君出塞和亲,世人称之为和平使者,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她所 播下的友好种子和留下的影响,在后世汉匈关系上,长期起着作用,汉匈之间和睦相处,近百年无战事。清代女诗人郭润玉赞道:“琵琶—曲千戈靖,论到这功是美人”。周恩来总理生前称赞昭君是:“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最有贡献的人物。”

  千百年来文人写昭君,百姓淡昭君。关于昭君的诗歌、传说故事、画卷、散文,戏曲为巾帼之最。

  95.逊帝宣统皇后婉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后。

  算不上是天姿国色吧,却也是个美人胚子。

  自古红颜多薄命,她也不例外。

  少年逊帝只是在她的照片上轻轻一圈,就圈定了她的一生。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她疯狂的抽食着大麻,肆意的放纵着自己,这是她对这个时代还是对自己命运最后的抗争?

  为什么?为什么偏偏会是她?

  已经是最后一个了,为什么偏偏让她挨上?

  为什么要用她的血和泪,来给这几千年的帝后制度画上一个红色的句点?

  傅仪也会想吧,为什么偏偏是他来当这最后一个皇帝?

  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他们两个谁都抗争不过。

  她抗争不过那个时代也抗争不过她的命运,如果命中注定了她的悲哀,她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毁灭自己。

  96.元世祖大皇后察必

  97.元顺帝皇后完者忽都

 

  98.元太祖大皇后孛儿台旭真

  孛儿台蒙古弘吉刺部人。特薛禅之女,元太祖铁木真的皇后。端庄健美,聪慧贤德。

  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在俘获塔塔儿人的首领铁木真时,正值儿子出生,便用俘虏的名字为婴儿命名,以纪念胜利。铁木真九岁时,父亲带他 弘吉刺部到与孛儿台订了婚。铁木真暂留在岳父家,也速该在回家的途中,被塔塔儿人毒死。

  铁木真长大后,与孛儿台结了婚。孛儿台带来一件黑貂袭,送给婆婆作为见面礼。铁木真曾被泰赤乌贵族掳去,逃回后,决心投靠蒙古最强大的克烈部,他把这件珍贵的黑貂裘送给克烈部首领汪罕,并认他为义父,汪罕答应帮助他收复先父的旧部。

  孛儿台与铁木真婚后十分恩爱,度过一段愉悦的新婚生活。有一天,蔑里乞人突袭铁木真的营地,孛儿台被蔑里乞人掳去,配给赤勒格儿为妻。铁木真和扎木合共同出兵,夺回了已经怀孕的妻于孛儿台。不久,孛儿台生下赤勒格儿血统的儿子,所以铁木真为他取名"术赤"(蒙语"客"之意)。此后,孛儿台又生三个儿子。

  12O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是为太祖。上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谓"海洋"或"强大"之意,"汗"意为王者),建立蒙古汗国。元朝的后妃制度,汗妻称大皇后,贵妾也可称皇后。孛几台即为大皇后。她为太祖统一蒙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为蒙元时期首屈一指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太祖死后,她的三子窝阔台即位为太宗,进一步扩展了蒙古帝国的势力。孛儿台死后,她的孙子(拖雷子)忽必烈建立元朝,追谥她为"光献翼圣皇后","翼"指羽翼,"圣"指太祖,即为辅助的意思。忽必烈对祖母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号召后入学习她崇高的品德。

  孛儿台死后的灵柩,随太祖铁木真安放于成吉思汗陵。

  99.赵惠文王后赵威后

 

  100.周幽王后褒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