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油灯

 江边风 2012-11-11
菜油灯
2012-11-11

张丽萍 文/摄

在中国人的传统照明用具中,菜油灯占据着重要地位。据考证,从战国至魏晋,中国人的灯具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魏晋之后,植物油逐渐取代动物油成为主要照明燃料,而植物油中,油菜籽榨的菜油使用最为普遍。在电灯普及之前,菜油灯一直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灯具。而在我市一些偏远山区,至今还有使用菜油灯的。

菜油灯主要由灯盏、灯芯组成。如同现代灯具样式繁多一样,菜油灯的形状也千姿百态。近代考古出土的灯具中,就有不少动物、人物、树枝、器皿等各种造型独特的灯具,除了平放外,还可吊、可挂、可立。制作的材料也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陶瓷外,还有金属、玉石等,既可欣赏又可实用,如工艺品般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些都是旧时贵族阶层使用的,普通人家使用的灯具都很简单,一般以陶瓷制作的为主,有灯盏就够了。有些人家买不起灯具,就拿小碟或小碗充当灯盏,放入油和灯芯,就成了简易灯具。

菜油灯要点燃,离不开灯芯这一重要角色。灯芯是灯芯草的芯,灯芯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簇生,呈直立细柱形,可长到1米多高。灯芯草可入药,有清热、利水渗湿之效,中草药店里均有售,其名就是因其芯能燃灯而得。剥取灯芯时,将细竹针从灯芯草底部插入,再将整根灯芯草往下轻按,洁白圆润的灯芯就会从上面轻快地破皮而出。灯芯破皮后会膨胀,故有“灯芯和灯芯草一样大”之说。熟练者能把一米多长的灯芯完整地剥取出来,当然,即使灯芯剥断了,也无碍其使用。灯芯比棉花还要轻,所以在乐清,过去人们常以“你怎么像灯芯那么轻”来调侃一个人长得太瘦小。

在点菜油灯的年月,有专门种植灯芯草卖灯芯的行当。小贩将一大摞灯芯用草席裹成一卷,背在肩头走街串巷叫卖。有人买时,小贩就从草席中抽出灯芯,卷成一卷递给买主。灯芯很便宜,一个鸡蛋就能换同样大小的一卷灯芯。灯芯耐燃,一个通宵也就燃一寸左右,鸡蛋大小的一卷灯芯可用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卖灯芯的利润很微薄,仅能糊口而已,所以乐清民间有“卖灯芯过光阴”、“卖灯芯识路径”之说,意谓卖灯芯是赚不了钱的,只不过是打发日子、多认得几条路而已。

虽然灯芯便宜,但点菜油灯对不少人家而言却是奢侈品。因为油在百姓眼里很金贵。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普通农家自给自足,四五斤油菜籽才能榨出一斤油,都想拿到街市上卖点钱贴补家用,食用尚且舍不得,何况点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因油灯里点着两根灯芯,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直到家人把灯芯挑去一根才闭眼。严监生是有钱人,如此做法被视为吝啬。其实对普通百姓而言,点两根灯芯确是非常烧钱之举,除非是遇到特殊情况,才不得不点两根,一般都是点一根灯芯。而且即使点一根灯芯,也要想尽办法让其少费油。

据史料记载,唐朝就已发明了省油灯。省油灯利用水能降温的原理,在灯盏中设置夹层,夹层内注入凉水,起到降低油温、减少蒸发的作用,达到省油之目的。此后历代虽有改进和创新,但构造原理不变。省油灯自出现以来一直广受欢迎,不仅百姓使用,连官员家都有它的身影。有了省油灯,用不省油的灯便成了浪费之举,现在人们形容某人不让人省心还常说其“不是省油的灯”。

如今菜油灯在我市大部分地区已成古董,难得一见了,只有在一些农村的老人家中还可一觅影踪。乐清灵山景区的叶松开老人70多岁了,他家就有一盏过去用过的菜油灯(如图),双台灯盏,有柄,可悬挂,高约6厘米,宽约5厘米,颇为小巧。老人的油灯不仅用来收藏观赏,他还经常使用,老伴常说他:“没见过谁放着电灯不用,还用这老古董的。”他笑说自己是怀念这种古老的气氛。其实他还有一个“偏见”:他认为过去人们在昏暗的菜油灯下读书写字做针线活,却少有近视,如今电灯很明亮,近视者却激增,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太明亮的灯光反会让眼睛易疲劳。所以老伴说归说,他依然常在悠闲的晚上,点上菜油灯,拿着古老的线装书,在散发着菜油香气的微弱灯光下静静读着,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重回少年时菜油灯闪烁的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