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伯银 来源:《银行国际化崛起之路》、《农村金融研究〉2012/09
一、基本情况 2011年8月,工行宣布将出资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孙公司阿根廷标准银行及其两家关联公司(一家基金管理公司Standard Invest-ments S.A.和一家商务服务公司In-versora Diagonal S.A.)80%股权。阿根廷标准银行的母公司是标准银行伦敦,它是南非标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2月该项收购获得阿根廷中央银行的批准。阿根廷标准银行成立于2005年,由标准银行通过两次并购形成(2005年7月收购ING银行阿根廷分行,2007年4月收购美国银行阿根廷分行),是一家全牌照银行,可经营零售银行、企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业务。在阿根廷有103家分行,按照资产规模排名阿根廷第12大银行,拥有2.5%的市场份额。截至2010年末,该行总资产为32亿美元,净资产为2.72亿美元(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净资产为3.13亿美元),实现净利润4334万美元,同比增长67%,净资产回报率17.3%,不良贷款率2.4%,拨备覆盖率123.4%。 二、收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收购价格约为净资产3.13亿美元的2倍,可以接受;收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阿根廷是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标准银行是当地第12大银行,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该行是阿根廷第一大汽车贷款提供商,第五大出口信贷银行及第七大进口信贷银行。在阿根廷外汇交易、固定收益和利率产品交易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均位居行业前三甲,实力强劲。工行通过收购,不仅成为第一家进入当地市场的中资金融机构,而且得以迅速进入当地主流银行之列。同时与其正在申设的工行巴西、秘鲁子行配合,在南美地区搭建起区域金融服务网络。 三、收购条件不很有利,前景不容乐观 收购条件不很有利,尤其“地利”条件不佳,加之实施一举整体收购策略,操之过急,可能遭遇较大的风险损失。这是与其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不同之处。 具体来看,首先,天时条件较为有利。(1)经贸关系上,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经贸关系日趋活跃。2004年11月,阿根廷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目前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次于巴西)、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同时,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三大投资国(尽管金额不大,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也不过20%左右),中国是阿根廷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投资涉及石油、天然气、化工、矿产和家电制造等多个产业,覆盖多个省份。(2)货币合作上,20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人民币/380亿阿根廷比索的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定,阿根廷自中国的商品进口可以不再使用美元作为双方交易的中介货币,而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3)监管政策上,阿根廷对外政策较为宽松,上世纪90年代实行全面自由化政策,外资银行获得较大影响力。阿根廷桑坦德银行是阿根廷资产规模最大的私营银行,拥有7%的市场份额。阿根廷政府明确表示,欢迎中国加大对其基础设施的投资。 其次,地利条件不佳,中阿环境文化差异巨大,工行对阿根廷市场了解不多。(1)阿根廷讲西班牙语,受西班牙文化传统影响较大,与中方语言文化差异巨大。(2)阿根廷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银行业增长潜力较大,但同时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也很大,银行经营不稳定,危机时有发生。表现在投资软环境相对滞后,投资法律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和银行机构的信用较差,社会腐败现象突出,治安状况亦有待不断改善;阿根廷是一个以农牧业为支柱的国家,虽然工业占GDP的30%左右,但多数企业依赖于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政府对外负债较重,因而经济较脆弱,受外部市场和外资流动影响较大,货币贬值和金融危机时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爆发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和新世纪初两次爆发金融危机。(3)阿根廷标准银行本身较为复杂。它是标准银行收购ING银行和美国银行的在阿机构整合而成,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管理文化。从其经营情况看,尽管近年经营业绩不错,净资产回报率达17.3%,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第三,人和条件较差。有利条件是随着中资企业对阿投资逐渐增多,工行拥有一定的客户关系优势。还有阿根廷为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不发达,工行有一定的比较竞争力,双方有较大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问题在于工行国际化经验和管理能力不足,仅基于它与标准银行的合作关系而采取整体收购战略,预计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如果阿根廷再度发生经济金融动荡,可能遭受较大风险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