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湖北省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大力推动期货市场发展。他认为:“我国现在每年新增原油消费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进口量之大占到全球新增产量的70%到80%。目前亚太地区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原油期货,但都是区域性市场。年内我国将继美国、英国后推出第三个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以争夺原油定价权。” 另有媒体昨日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日前召集部分期货公司,对原油期货开展内部模拟测试。据了解,“内测合约”采用人民币计价。业内人士表示,原油期货作为大品种,模拟交易是其推出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从中测试系统,发现并改正问题。 看来我国的期货交易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会增添石油期货这个新成员,管理层为啥在此时要推出石油期货产品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幅过大,给进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而创立石油期货品种,可以起到套期保值作用;二是目前我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这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而开设原油期货就是要争夺国际原油的定价权。随着石油期货的推出,肯定会有一系列疑惑困挠着投资者。 ★当今谁掌控着国际原油的定价权? 从表面上看,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上,很难说谁究竟掌控着原油的价格,原油价格到底是OPEC国家说了算?还是各大主要石油交易市场说了算?还是国际地缘政治形势说了算?还是由美元汇率强弱说了算?不过学界公认的是,国际原油价格与供求关系与计价货币强弱这二大因素综合决定的。而基本掌握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和计价货币美元的强弱的幕后黑手,就是华尔街。 而令人尴尬的是,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的中国,不要说拥有国际原油的定价权,甚至连基本的话语权都没有。随着我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若再继续处处受制于人,无疑会给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中国的输入性通胀,要看拥有原油定价权的华尔街金融大鳄们脸色。所以决策层想通过开设国内原油期货市场,重新夺回国际原油的定价权的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开设原油期货不等于可以拥有定价权 要想建设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必须具备三大基础条件:一是原油价格充分市场化且波动较大,市场各方对通过原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的需求旺盛;二是市场流动性强,有大量的买家或卖家积极参与;三是具备进行实物交割的可性性与潜力。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设立原油期货市场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首先,目前国内原油价格依然存在管制,基准价格仍由发改委制定。而基准价格的形成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迟滞性。目前中国石油行业流通体制的现状是,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原油和成品油90%的油源,并主导了油品的批发价,只在终端零售环节开放了市场。所以获得成品油批发零售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必须依附于三巨头,很难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如果不能解决石油市场彻底开放,那么即使形成了基准价格,也旧有偏性的,并不具备代表性,与海外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相差悬殊。 再者,要解决流动性问题:一是国内参与者参与意愿很有限,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国内的油气资源,它们通过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来对冲风险的动力十分有限。二是能否吸引足够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以确保中国原油期货市场是一个国际性的市场,而非区域性市场,依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就算国外投资者大量参与进来,那么跨境投机炒作的结果也可能对国内原油期货市场造成系统性风险。 最后,再来看实物交割,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除拥有原油进口权的五大国有企业和拥有非国营原油贸易进口权和配额的企业可以参与保税交割外,其余参与者均无法进行交割操作。不仅如此,现在三大石油巨头还担心,一旦启动原同期货交易,政府就可能放开国内原油进口权,这无疑会给既得利益者造成不小冲击。 所以目前中国只是要开设石油期货市场,很多基础性、制度性的困难有待解决。所以要想像郭树清主席所说的那样通过国内原油期货市场获得国际原油的定价权、话语权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何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 首先,进一步完善国内原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原油价格的变动更加及时、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动,让国际原油价格向国内原油价格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透明、畅通。现在的原油定价机制状况是,时间过长22个工作日,显然不能让国际原油价格及时传导至国内,另一个是定价取自于三地原油加权平均价格(辛塔、布伦特、迪拜)让国内民众觉得定价过于模糊,不够透明。 再者,建立用美国计价、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通过用美元计价,方便中国原油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者参与。通过用人民币计算,则方便国内企业参与交易。不仅如此,为解决原油期货的交割问题,中国决策层应加快国内原油市场的开放,现在该是到了原油市场对民营企业开放的时候了。 最后,进行充分、严谨的制度设计与论证,实施严格的、前瞻性的审慎监管,及时发现并抑制系统性风险的积累。这方面可以仿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会员的做法,实施投机持仓限制。 中国现在要想增强对全油原同市场的影响力,不能仅靠创办国内石油期货市场来达到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对进口原进的过度依赖;二、通过与特定原油出口国加强合作来保障原油的可获性;三、加强海上军事力量来保障进口原油渠道畅通;四、通过放松对国内原油市场的管制,打破国有企业对国内原油市场的垄断,来塑造一个竞争更为充分,主体更为多元化的国内原油现货与期货市场。而唯有如此,中国才能重新夺回国际原油定价权、话语权的可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