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券法治十年十问(6)--谁来保护“无声”的基民?

 都市生活台 2012-11-12

  鲁迅于1927年2月16日在香港青年会上曾经做了题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现在,浙江、陕西,都在打仗,那里的人们哭着呢还是笑着呢,我们不知道。香港似乎太平,住在这里的中国人,舒服呢还是不舒服呢,别人也不知道。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的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来达意,现在一般的中国人做不到。这也怪不得我们:因为那文字,先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可怕的遗产。人们费了多年的工夫,还是难于应用。因为难,许多人便不理他了,甚至连自己的姓也写不清是张还是章,或者简直不会写,或者说到Chang。虽然能说话,而只有几个人听到,远处的人们便不知道,结果也等于无声。又因为难,有些人便当着宝贝,象玩把戏似的,之乎者也,只有几个人懂,——其实是不知道可真懂,而大多数的人却不懂得,结果也等于无声。

  每每读到这段文字,都让我感到悲凉。我们的基金法过于专业,制度设计过于复杂,且基金法普及面不够广泛,导致基民不知道自己权益所在,因此,基民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声;基金法在制度设计上过于倾向于强者,有些地方甚至是为基金公司量身定做,导致基民天生就是“受气包”,因为知道发声也没有用因此基民也不会出声;我们的基金运作太不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与全面导致基金黑洞,即便吞噬了基民的财富,基民也不知气往何处发,因此,也不会发出求救的声音。等等。

  大龙地产欲上演蛇吞象的故事,结果高处不胜寒,拿下“地王”却无钱支付对价款。结果保证金被没收,被北京市取消拿地资格,纸包不住火了才发布“利空“公告。股价暴跌。证监会以涉嫌信批违规进行立案调查。中邮基金豪赌大龙地王,三只基金瞬间成为大龙地产大股东。大龙“地王门”让中邮基金措手不及。本来中邮基金理应采取应急措施挽救三只基金、挽救三只基金中的可怜持有人。但中邮基金并没有把持有人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是把自己将来是否再能成功发行基金放在最重要位置。后来的报表显示中邮基金三只基金进行了不可思议的反向操作,大盘基金增持、小盘基金减持。本律师质疑中邮基金涉嫌利益输送,用大盘基金为小盘基金接盘,让小盘基金隐身而退,损害大盘基金持有人利益。中邮基金采用挖肉补疮的办法,通过把大盘基金的利益往小盘基金输送,小盘基金因此被大盘基金养成明星将基金。中邮基金可以把小盘基金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为即将进行的发新基金作准备。媒体也要求中邮基金给说法,但不了了之!

  重庆啤酒十二年不时上演乙肝疫苗故事片,赌客进进出出,股价随之起起伏伏。大成基金不管基民死活也甘当赌客,豪赌重庆啤酒。2012年重庆啤酒一纸公告结束乙肝疫苗研制,上演十二年的乙肝疫苗故事终于结束,大成基金成了《我的2012》主角,亏损数十亿:也许是为了转嫁自己的责任,提出罢免重庆啤酒董事长,理由是重庆啤酒信息披露涉嫌违规。结果都被否决。但是我们需要质疑的是,重庆啤酒乙肝疫苗的故事已经讲了12年,就如同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作为专业投资机构的大成基金耳朵起码已经听出了老茧。那么自己在重仓买入重庆啤酒前对故事的真实性作过多少甄别,做过多少调研?但是至今大成基金没有给基民一个交待,基民们只怨自己命苦!

  熔盛重工收购全柴动力母公司股权,很可能触发对全柴动力的要约收购。兴业基金开足马力买足全柴动力。故事的始作俑者熔盛重工以受金融危机影响无力再履行收购协议为由宣布撕毁对全柴动力大股东股权收购的收购协议,全柴动力被要约收购的故事成空。全柴动力股价暴跌,兴业基金惨遭洗白。监管机构也深陷其中,股民到证监会静坐。不知道兴业基金是为了单骑救主(证监会)转移矛盾还是蒙蔽基民,据媒体披露,兴业基金竟然以所谓缔约过失这个八竿子打不到的诉由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对熔盛重工追责。因为兴业基金不是熔盛重工收购合同当事人,被驳回起诉是铁定的事实。那么基民的损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没人过问吗?当然,在熔盛重工事件中,除了全柴动力的股民在奔走呐喊外,我们的基民至今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基金公司为了打通自己的基金销售渠道,用基民的钱向券商进行利益输送是普遍的事实。券商为了获得基金输送的利益也极尽讨好基金。我们得到的材料显示,券商把获取基金的佣金分仓收入多少作为考核分析师等内部员工业绩的重要内容。今日,易方达基金被曝涉嫌为券商进行利益输送,具体做法是向券商支付高佣金(本来应该是为了基民的利益向券商争取低佣金),上演基金佣金黑洞的惊人故事。据媒体披露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2012年上半年股票交易总金额约为724.53亿元,总佣金约为6196万元,算得股票交易佣金率约为0.00086。但是,今年以来市场上股票交易佣金率最低达到0.0003左右,如果易方达诚实理财,就应该去和券商争取这个最低佣金标准,那么易方达上半年总佣金就可以降至2173万元左右,这样可以为基金节省佣金4000万元左右。甚至易方达还采用高价买入的方式向券商进行利益输送。因为之前基民不知道这些猫腻,因此也没有发声!

  至于基金经理老鼠仓损害基民权益的行为更始屡屡发生,我们的基民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基金公司为了收取旱涝保收的管理费,将应该分的红利继续投入故事导致血本无归造成基民巨大损失的事件,基民也几乎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因为知道基民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有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就会更加有持无恐。老鼠仓不断发生、利益输送层出不穷、不顾基民利益的豪赌型投资不断,等等。

  高深莫测的基金法在基民心中变成了奢侈品,在个别基金公司手中变成了“尤物”。因此,无论如何,你是听不到基民的声音的。法律与制度让我们的基民变成了“无声的基民”,要指望基民拿起基金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简直就象“天方夜谭”。

  管理费是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收入的最大来源点,也是基金公司的命门所在。但在这个关键点上,我们的制度设计却为基金公司量身定做,管理费如同温水、基民如同青蛙。首先不管基金业绩好坏,基金公司每日都按基金净值的千分之1.5按日提出管理费。在旱涝保收的大前提下,基金公司就会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进行基金的运作,而基民的利益就会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其次,在监督基金公司的制度设计上实际上是排除了基民的监督,而不监督的权力仅仅拍给了托管银行。托管银行也是要按基金净值按日收取固定管理费的。而把监督托管人的重任实际上又派给了基金公司。于是,基金公司与基金托管人的互相监督关系在利益同质化的前提下变成了互相维护的关系。发生过如此众多的基金黑幕及老鼠仓事件怎么不见基金托管人向基金公司追责的就是很好的例证。本来在监督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收取管理费这件事上制度设计上是赋予基民监督权的,具体做法是比照公司法的设计持有基金份额10%的基民有持有人召集权。重大事项由出席持有人大会表决权的50%通过即有效,特别事项2/3通过有效。但实际工作中,一只基金动则几十亿份,持有人极其分散,要达到10%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表决事项通过比例必须达到基金份额的50%或2/3,这更是一个高门槛,因此,制度设计几乎就是夺了基民通过持有人大会监督基金公司或托管人的权利。管理费摊派到每一个基民身上是很小的数字,但是由于基金份额巨大、基民众多,对基金公司来说从每个居民身上抽取一小碟油水自己就变得锅满钵满!在维权成本高昂的背景下,基民为自己的“小利”与基金公司大动干戈的动力不足。再者,基金公司通过从小小基民身上聚集了大量财富,在于基民对抗的过程中,基金公司重组的财力足以让“骨瘦如柴”基民“眩目”,此所谓用基民的油烤基民的肉!

  据说,为了让基民发声,基金公司也曾经做了大量的投资者保护教育。但是,由于在许多时候,基金公司与基民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让基金公司承担教育基民的“重任”效果可想而知。狼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羊如何防止被狼吃的?狼更不会教羊如何革狼的命!当然,基金公司也会如实告知基民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这实际上也包含着在对投资人进行“基金公司免责教育”,有几个基金公司告诉过投资人:在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告我?如何告我?等等。

  从我们代理的案件看,使基民变得无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个别为富不仁的基金公司有足够的实力“操纵”媒体,干扰基民说话,甚至让基民变得无声。在基民没有觉察到基金公司的违法或违约行为以前,个别基金公司是不会“自省“的。即便“自省”,也希望在“无知的”基民面前蒙混过关。当个别“觉醒的”基民通过媒体发出一点声音以后,这些基金公司因为怕上面怪罪,于是便花几个铜板雇几个靠基金公司恩赐吃饭的无良专家在媒体上制造杂音,为基金公司辩解,干扰基民无奈的呼声。这样的杂音多了,基民的声音其他人也就听不到,因此,也变得无声。

  当然,使基民变得无声的原因还很多,如有的人装聋作哑。即便基民说话声很大,也当成没有听见。我们的基金法正在修改,我们的基金运作管理制度也需要修改。我们的法律与制度要让基民从无声变成有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投资人权利虚无化,个别基金公司才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只有这样,中国的基金业才能有健康的机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