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女下跪:扭曲变形的孝德

 洪澜 2012-11-12

“孝德”课:扭曲变形的道德演出

11年广东一中学组织全体学生给父母下跪

“孝德课”变成下跪、磕头、洗脚的闹剧

孩子给父亲下跪求原谅的并非孤利,不少地方开办孝德课,教孩子如何感恩父母,下跪磕头几乎成为一种形式。2011年5月4日,广东某实验中学首创“青年礼”,要求初二学生在操场集体“下跪”,以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2007年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业,内容之一就是要给父母磕一个头。

除了下跪磕头,洗脚也是学校教育孩子如何感恩父母的一种固定形式。5月8日母亲节前夕,江西某小学100名学生在操场上给妈妈洗脚以示孝心;北京170名外来务工者为并排而坐的父母洗脚;武汉洪山看守所内的少年嫌犯为母亲洗脚表达感恩和忏悔,如此等等。下跪洗脚的光荣事迹,有如雨后春笋。上海某中学甚至给学生颁发洗脚日历卡,每洗一次脚,父母就在卡上签字,而该卡将在学期末成为评定道德分数的主要依据。【详细】

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在新文化运动之后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沦丧,而普世伦理又无法推行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甚至成了学校孝德课的重要内容,不禁让人觉得可悲。

事实上,中国的“孝德”演出有悠久的历史

这种闹剧并非产生于现今,中国有悠久的“孝秀传统”。光绪二年,徽州官府组织数百个良家媳妇给公公洗脚,场面壮观,而情形却相当暧昧和诡异;民国二十五年,山西某地曾闹过一场磕头喜剧,三百名守寡贞妇,集体向婆婆磕头,发毒誓效忠亡夫,地方官绅事后还大立贞操牌坊,以表彰那些烈妇的壮举;儒家主张的守孝三年(结庐在坟边,披麻戴孝,不能饮酒吃肉,禁绝性欲,也不能生产挣钱),可在父亲的墓道里纳妾生子的事常有发生。

讲究孝,是个好事。人类区别于动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能够反哺,产生的效果是人类得以积累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也顺便发展了文化。不过,“孝”这名目,不会老老实实跟人们在底层待着,一旦上升为某种意识形态,就演变的更像仪式和表演,而且是不合人情的仪式和表演。【详细】

中国人孝道里的虚伪残忍一面——服从

古代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

把父母变成永远正确的权威,孝德教育沦为听话教育

这个新闻事件中,小女生向父亲下跪的原因十分荒唐:她贪玩忘了做饭被父亲数落,顶撞了几句,被父亲扇了一个耳光,因此引起父女的冷战。这哪里是女儿的错,分明是父亲的错。小孩贪玩,忘了父母嘱托,那是常有的事。就算错也是小错,做父亲的干嘛扇她的耳光,而且事后还与孩子发生冷战,按理说,应该做父亲的向女孩道歉,他不该对女儿实施家暴。

但事情的性质在唐川老师的煽情演讲下发生了变化,错的变成了对的,原本应该做爹的向女儿道歉,反而变成了女儿跪求父亲原谅。孝德课分明混淆了是非,误导了孩子:父母生养了你,所以父母永远是对的,永远值得子女感恩,永远要听父母的话。这样的“感恩教育”变成了“听话教育”混为一谈,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对于老师和父母就只有绝对服从,不仅没有独立的言行,连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老师和家长永远是绝对正确的权威。【详细】

为何中国的孝道对父权会如此推崇?

在作为道德范本的《二十四孝图》中,约三分之一的故事则可以划归荒谬可笑之列,诸如“戏彩娱亲”“埋儿奉母”“卧冰求鲤”“尝粪忧心”,这些事迹充满着杀子恋母或自残恋父的古怪情结,却被裹上儒家伦理的庄严外衣,放射出经久不息的道德光芒。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推崇。

中国人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中国专制主义就利用这种自阉式“孝道”,对家庭成员间的人伦之爱进行偷换,以期从这种被扭曲的伦理关系中训练奴性,进而把它投射到君臣、官民和的关系之中,以捍卫王权设定的永恒秩序。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家庭孝道,是帝国规训其政治顺民的逻辑起点。【详细】

想让孩子感恩,先从人格平等开始

2011年母亲节江西百名小学生为妈妈洗脚

尽孝的前提是,子女与父母在人格上的平等

“权威型父母”总是把自己的观点、想法一味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服从,用孝顺来绑架孩子。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在当代社会的文明意识中,孩子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然后才是父母的子女,孩子绝非父母的附庸和资产,他们应该对父母尊重、孝顺,听从父母的有益建议,但他们的正当权力却不应被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侵害。

早在几十年前胡适先生就在《我的儿子》中写道:“所以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我的意想以为“一个堂堂的人”决不致于做打爹骂娘的事,决不致于对他的父母毫无感情。”真正的孝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孝的名义剥夺子女的自由,这种怎么会是真正的孝?这样的孝道也必然不会形成健康的孝文化。【详细】

感恩教育,从尊重孩子表达爱的权利开始

2011年在人们大肆鼓励孩子以各种形式“孝敬”父母时,广州市少年宫和《都市人·成长》杂志,公布了名为“关于家长和孩子对感恩的理解”的调查结果,它显示,在孩子的心目中,“帮父母做家务”和“等长大了赡养父母”最能表达感恩之情,而“帮父母洗脚”和“给父母磕头”,则最令人反感。可见中国的孩子,并未丧失价值判断的基本能力。而企图把这种腐朽样式强加给他们的成人,反而暴露出可疑的行藏。

其实社会进步到今日,我们对下一代的期待,重点不该是“孝”,而教会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守法的、勇敢的、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听从内心召唤去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同时,希望他们更是被制度尊重的人。【详细】

结语

无视晚辈人格,长辈该补上那一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