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旱田草

 chh71 2012-11-12

旱田草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旱田草 【别名】鸭嘴癀调经草、小号虎舌癀、虎舌蜈蚣草、田素馨、地下
  妇科圣药-旱田草

妇科圣药-旱田草

茶、龟药、锯镰草、田素香、定经草、菜瓜香、白花仔、双头镇、八十缺、锯齿草、鸭舌癀、耳环草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母草属 Lindernia
  旱田草 Lindernia ruellioides
  【别名】定经草、小号虎舌癀、虎舌蜈蚣草、田素馨、鸭嘴癀、调经草、双头镇、菜瓜香、地下茶、耳环草、龟药、锯镰草
  【来源】玄参科母草属植物旱田草Lindernia ruellioides (Colsm.) Penne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少主茎直立,更常分歧而长蔓,节上生根,长可达30厘米,近于无毛。也冰场3~20厘米,前端渐宽而连于叶片,基部多少抱茎;叶片矩圆形、椭圆形、卵状矩圆形或圆形,长1~4厘米,宽0.6~2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除基部外密生整齐而急尖的细锯齿,但无芒刺,两面有粗涩的短毛或近于无毛。花为顶生的总状花序,有花2~10朵;苞片批针状条形,花梗短,向顶端尖粗而连于萼,无毛;萼在花期长约6毫米,果期达10毫米,仅基部联合,齿条状披针形,无毛,花冠紫红色,长10~14毫米,管长7~9毫米,上唇直立,2裂,下唇开裂,3裂,裂片几相等,或中间稍大;前方两枚雄蕊不育,后方两枚能育,但无附属物;花柱有宽而扁的柱头。蒴果圆柱形,向顶端渐尖,比宿萼长约2倍。种子椭圆形,褐色。花期6~8月,果期7~11月。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分布于台湾、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低海拔湿地及水旁

编辑本段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胃痛;乳痈(乳腺炎);瘰疬(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疼痛,蛇咬伤,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邺服。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单方验方】
  1.治闭经:调经草一至二两,酒、水炖服;或加四物汤同煎服。
  2.治经期提前、退后或痛经:鲜旱田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3.治乳痈,背痈:鲜旱田草一至二两,酒、水煎服;渣调冷饭或红糖捣烂外敷。
  4.治瘰疬:鲜旱田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5.治跌打肿痛:鲜旱田草二至三两。酒炖服。[1]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植物中草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