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喁喁低语,相思渐浓 ---------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静心亭360 2012-11-12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藏书甚丰,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就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长大后嫁给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志趣相投,生活美满。《一剪梅》就是李清照婚后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时写下的词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点出时间已是深秋,“红藕”“香残”“玉簟秋”从视觉、嗅觉、感觉这些角度以点带面绘出一幅艳丽的画面:翠荷凋落瓣瓣红莲留下一抹残香,往昔夫妇二人共枕的竹席已凉,词人独守空闺愈加孤独寂寞百无聊赖,愈加思念远行的丈夫。词中未写一点相思之情而其情已出,由此足见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正是这样一种情形才为下面的擅自外出埋下伏笔。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不想惊扰别人,轻悄悄的换下薄纱罗裙,穿上便服一个人偷偷的出门划船游玩以排遣寂寞相思。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曾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见她常常泛舟荷塘以解闲适的生活带来的无聊。而今曾经一起吟诗作对研摩书画的丈夫远在他乡,也不知过得好不好,也不知是不是像自己一样深深牵挂着对方,借泛舟守望丈夫的归程,使相思之情更浓更重。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里借苏武北海牧羊鸿雁传书的典故,推想远方的丈夫同样在思念着自己。抬头仰望天空,南飞的大雁成行,当它们回来的时候带来“谁”的情书?这里的“谁”很显然就是丈夫赵明诚。久立舟头月已西斜,莹莹的泪水凝在腮边,词人心头的疑问获得想要的答案喜极而泣,此时的心理得到满足。此句中可见李清照对丈夫深深的信任和夫妻二人笃厚的感情,含蓄隽永韵味无穷。尤其是“云中雁回”譬喻的运用,化抽象于明晰形象的画面中,将相思之情一笔笔晕开,渲染得淋漓尽致。

正是上阕这相思是夫妻二人之间的,下阕的描写才水到渠成。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独自飘落,水静静流逝,红颜易老青春易逝。两个“自” 字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不仅写出了李清照的感叹,同时也暗示出夫妻不能共享青春的无奈,进一步表现了深厚的夫妻感情和益愈浓重的相思。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抒发: 牵动着身处异地两个人 “闲愁” 的,是同样浓浓的相思同样深深的牵挂。空间的距离不能使两个人相互倾诉,只好独自思念着、忧愁着,层层铺垫,犹如水墨画层层晕染,使这种相思之情达到最浓。这正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柔婉,笔笔画相思却不道相思,而相思之情却从景中喷薄欲出。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托出主旨,这种相思之情怎样也无法排解无计消除,刚刚舒展了眉头,却又积聚在心头。眉间心上,绵绵相思无尽期,短短十五个字而意境全出。这句词与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一剪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整阕词以爱情为主题,写得坦荡大气,情深意浓。通篇都在写相思,而火热的相思之情就蕴蓄在凉凉的秋景之中。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写秋月落花,飞雁流水,用以描摹相思之深、之浓、之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就像喁喁低语。

既写自己单方面的思恋,又写对方的思念,大大突破了古时女子的狭隘思想,表达了对远行的丈夫无比的信任和深深地爱恋。这首词词风细腻深婉,用平淡无奇的文字营造出新奇的意境。词中善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浅显易懂,声韵和谐,可见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