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地狱庙儿沟 — 摘自抗联日记

 tjhx0526 2012-11-12

我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地狱、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庙儿沟,就是一座人间的地狱。 — 纪念17800名死难中国劳工

庙儿沟,我记得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的。现在年龄大了,记忆力极差,就记得好像是有一个万人坑。

还好一位朋友,义工王振宇热心,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一大早,我和琳琳赶往南芬露天铁矿,去参观庙儿沟万人坑,还有抗联一师西征时,在李敏焕日记中提到的那个“朝天背”。

之前和义工王振宇约好的,作为地主,他领我们完成这一天的考察。

“2011 重走抗联路”系列活动,我的预期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身边的历史。现在看来,这个目的不仅仅是圆满完成、而且是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去寻找、翻阅关于抗联的书籍、关于东北沦陷的书籍;还有许多人,向自己的亲属、朋友、同事乃及邻居,打听这些历史、传说,把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我。

一时间,各种信息汇集到我这里,几乎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

振宇就是这其中的一个热心人。

同为义工,我们认识的很早,但是了解不多,毕竟大家只是在做社会服务时才来到一起,之后各自回家。因为参加我组织的“2011重走抗联路”,我们互相之间才进一步了解。用振宇的话讲,虽然我就是本溪土生土长的,但是你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历史,我几乎从来没听说过。弄得我就像外地人似的。

而打那以后,他也开始留心收集南芬地区的历史资料,本次活动,就是他这一阶段辛勤劳动的总结。

第一站庙儿沟万人坑,是位于南芬露天铁矿庙儿沟的一条山谷。

庙儿沟名字的来由,是源于解放前,在现今郭家堡的山坡上,有一座非常大、非常宏伟的庙宇,具体加什么名字,当地人也记不太清楚了,因为那座庙太大了,所以当地人更喜欢称其为“大庙”。庙前的山沟,就叫做庙沟。

当然了,解放后庙是一定要拆了的。

其实这条山沟非常长,里面还有好多的分支,并不是一条单独的山沟。我们要去的万人坑,就位于里面的一个分支山谷,具体位置是王家堡子附近。

关于南芬露天铁矿的历史,我实在是个外行,这部分内容,就留给振宇以后介绍吧。

这处万人坑,是埋葬当时铁矿死难矿工的地方。

来之前,振宇特地去了解了关于万人坑的历史、还专门找了一位老大姐做向导。

这位老大姐可不是一般的,可以说对于万人坑,是有相当的发言权的:她的爷爷,就是日伪时期铁矿的一个把头。

在今天,把头几乎是一个贬义词,其实那时,把头就是带头干活、领头的意思,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工长、带班班长之类的,一样需要下井劳动的,他的家就住在王家堡子。

解放后,因为她爷爷没有什么罪行,矿工们的评价都很好,因此也没有受到什么批斗;大姐一家也在矿里上班。

文革期间,矿里对万人坑很重视,专门立了一块小石碑,可惜现在已经被倾倒下来的矿石掩埋了;山坡下还专门建了一座红砖楼,二层的,说是要建一个纪念馆,山坡上的万人坑,也进行了清理,盖起了一排排简易的棚子作为保护。

大约是96年吧,那一年市里的考古队来考察万人坑,来了许多人,据说是研究考古的,需要人工,大姐他们就去帮忙,每个人一天一百元,主要是负责把他们挖出来的土运走;再就是帮他们烧水、做饭、搬运其他的物品。

当时很隆重的,来了许多领导,请了许多道士念经,还烧了好多的香,都是一人多高的香,沿着万人坑的外沿,足有几百支,还有大捆的红布,有十八九捆,抗上来,覆盖在挖出来的骨头上面。

大姐讲,那些人可认真了,挖出的土,还要用筛子仔细筛一遍;对尸骨也尊重,那些骨头一层一层的,垒得有一米多厚,许多人明显是被打死的,头骨上都有伤痕,还有两具尸骨,估计是母子俩,因为一个头骨非常小,两人被一根铁钎从下颌骨穿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的,看了后几天都睡不好觉。

关于万人坑的范围,来之前,我和振宇都以为是一个土坑,但是据大姐讲,万人坑其实是一片山坡,就是以现在的九六年建的纪念馆为中心,向前200米,向左向右各100米,向后五十米的范围,都是万人坑,是一个一个方形的坑,互相挨着。考古队都照了照片、录了像,部分尸骨取出来陈列在那个纪念馆里面,其他的后来都没有动,原样掩埋了。

大姐说,你看我们的脚下,草够高的了吧。确实,平常不到半米高的蒿草,在这里足有两米高,要不是我们站在大石块上面,连头都露不出来。

老大姐叹了口气,这土好啊,其实哪里是土,都是人,都是一层一层的人堆出来的啊。眼前这一片茂密的杂草下面,都埋着死难的工人,那尸体一直到考古的人挖开时,还没有腐烂完,尸骨里面的蛆还是活的,是一种长着长毛的、没见过的非常大的蛆,听说是只有尸体上才有的。

对于万人坑,大姐从小就有耳闻,毕竟爷爷就在矿里上班,打小没少听那些老辈人讲。

据她讲:日伪时期,矿区不像现在这样大,附近有很多村子,都住着老百姓的。也没到露天开采的程度,还是以矿洞子为主。工人大都是军人,主要是国民党的、也有八路军的,据说还有胡子;除了军人,再就是关里的山东、河南那边来的,听说是骗来的,也有抓来的;再就是浮浪,那是日本话,就是流浪汉、乞丐的意思。

听长辈说,工人里面还有女人的和孩子,但是很少。一般他们也不敢问。

当地人在矿里的不多,大都是做饭、杂务、看机器、把头之类,就像他爷爷这样的,白天上班,下班就回家。

再就是二鬼子,非常多,日本人反倒并不是很多。

二鬼子最坏了,比鬼子还坏。

当时矿区周围,有三个山头最高,用今天的话就是制高点了。山顶上常年住着日本兵,架着机枪,监视矿区,怕有逃跑的。每天由二鬼子送饭送水。发现哪个方向有逃跑的,就向哪个方向开枪,下面就去追,经常有逃跑的,大都是被抓了回来,不知道是不是有逃跑成功的。

但是想一想,没有良民证、外地口音,人生地不熟的,周围都是城镇,到处是鬼子、二鬼子,能逃到哪里呢?

抓回来的,大都砍了脑袋,挂在树上。那时山下,就是现在一个防空洞附近,有一棵大柳树,她小时候还有的,建国后修防空洞时还有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砍了。非常粗的,三个大人都搂不过来,树上经常挂着人头,给那些矿工看,还敢不敢逃跑。

听说有一年,是冬天,有一个关里的工人,老婆领着孩子来找他,那个男孩很大了,一路找到了矿上,见了面,约好了逃跑。但是没跑出去。在一个山上被抓住了。

鬼子把人绑成一小团,用刀在喉咙上一割,鲜血四溅,那人还没断气。然后在村子里,用一块钱(那时一块钱是不少的一笔钱,大姐的爷爷一个月也挣就挣到十几块钱)买了老百姓一个拖柴禾的爬犁,用爬犁把人拖到柳树下,血淋淋的,让其他的工人都来看。

现在的万人坑,那时不是矿区,是矿里储存雷管的地方。那时候,日本人把炸药和雷管分开存放,炸药重,用得又多,搬来搬去不方便,也不安全,就放在山下保管;雷管很轻,搬运方便,就放在现在万人坑的旁边。

沿着大姐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个院落,屋顶早就没有了的。周围有高高的围墙,两间屋子,中间隔着一个两米多厚、四米多高、与屋子等宽的大石墩,不知是做什么用的。我个人判断,有可能是防止一间屋子的雷管爆炸,累计另一间屋子,也就是殉爆,是起到隔离作用的;屋顶也有特色,现在根据痕迹看,似乎是有三层屋顶,最外面一层是木质框架,也就是农村常见的人字梁,中间一层是钢制框架,比人字梁小一圈,最下面是一层平顶,像我们现在的楼房屋顶一样,是木质结构的;屋子的墙壁都是厚厚的石块砌成,所有的窗户、孔道都有铁栏杆,大姐说,这就是雷管库。

当时山下有一条悠纤,就是类似于今天的索道了,卷扬机一开,一箱箱的雷管用钢丝绳从下面吊上来,用的时候再吊下去。

后来万人坑的尸体,也是这么运的:用几根木头做一个大木框,用绳子绑几圈,就像担架似的,把人往上面一扔,机器一开动,晃晃悠悠的运上来。

这活当地人都不干,一般是那些抓来的工人来做,二鬼子看着,有时候鬼子也来看看。

文革时候,在万人坑,曾经挖出来过一副尸骨,手脚都带着镣铐,大铁链连着,那副镣铐有三十多斤重。后来有人把尸骨丢在一边,镣铐拿去卖废铁了。

那人有名有姓的,但是大姐说那不能说的。不好,都在矿里上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九六年建的纪念馆,大姐说,其实并没有真正竣工,只是把外观建好了,里面弄了两个玻璃罩,其他的并没有建好,驴粪蛋子外面光。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是没有人再来了。

进去一看,果然是,外面修的挺像样,进去一看就露馅了:草草的弄两个玻璃罩子,下面摆一些死难矿工的遗骨,连一块介绍板都没有。现在厚厚的尘土,遗骨装在几个编织袋里面,堆在墙角,很多的白骨就散落在地面上。

大姐说,这只是一小部分,其余的挖出来拍照后,又埋回去了。

如今,曾经光鲜的驴粪蛋子,也早已是杂草丛生了。

这些年,矿里把岩石倾倒在沟里,万人坑、大部分矿工遗骨都被埋在厚厚的石块下面,永远不会再见天日了,用不上两年,万人坑就会永远地消失,再也没有人能看到了。

临了夸奖我们说,难得我们还有空来看看,没准你们是最后看到万人坑的了,等填平了,想看都没有了。

感觉不爽。

不是因为看了万人坑,也不是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白骨,也不是听大姐讲了那么多故事。

鬼子坏,那是侵略者。

有比鬼子更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