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氏养蒙书院

 文山书院 2012-11-12
郑氏养蒙书院

发布时间: 2008-11-3

郑氏养蒙书院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龙池自然村2号。 

  郑氏祖先起源于开国始祖郑桓公在位36年(纪前806~770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幼弟姬友为郑伯,谥号为郑桓公。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八年封任桓公为司徒,掌管教化。因周幽王无道,桓公问依太史伯计,即迁徙于中源洛水之东,河济之南的号郐之间(今河南荥阳)。后幽王自食烽火戏诸侯之苦死于“犬戎之乱”,西周亡,桓公因劝王殉难。郑桓公是郑国的第一任国君和郑氏始祖。

  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和市公曙自光州固始县随王潮避地入闽居建州南乡龙池是为本宗始祖。

  郑氏家族,历经2800多个春秋的发展,根深叶茂,源泉长流,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相关相应。古往今来,郑氏杰人辈出,在中华民族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流居海外的郑氏后裔,特别是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更是名扬流济,为本地区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各自应有的巨大贡献。在港、澳、台地区,在全国各地,郑氏后裔都以自己的身份,为祖国、为世界默默地奉献。在历史上,本地仕宦层出不穷,有:宋朝大学士郑珏,太常博士郑存,明朝刑部尚书太子少保郑赐,清朝刑部左侍郎郑重等等。在现代,从本地走出去的大学生,更是不计其数。

  郑氏养蒙书院始建于南宋年间,因其始为教育后代的场所而得名,与进村的“通德里门”相为一体。其后,屡次数修,康熙重建,近代两次分别民国八年、公元1994年不断完善。

  该书院面积约300平方米,本院建设宏伟壮丽,是时代文武百官朝拜先贤杰人圣地,屋顶上建有龙凤阁,圣旨直牌匾,八字大门,还设有中门(中左右、三大门进入正厅)正月初一、二、三日三天大年,清明节和朝庭文武百官回籍朝拜辞世先贤都要放三声大炮,打开中门迎接。正厅中堂四名大官,正厅中堂左右各有16臣相像,大厅两旁壁上各有76名朝庭文武官员相像,全堂共194名官员相像。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书院里所陈列的文物,已遭到严重破坏。

  宋高祖亲笔诏谕,南宋精忠报国的郑珏,为“赠太师谥忠穆”,建安县开国男,食邑400户,而建郑氏养蒙书院赠于“忠穆阁楼,官林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