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抠门误国

 東泰山人 2012-11-13

道光抠门误国

/甄霄启

 

清朝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到了中期就走了下坡路,开始走向衰败,尤其是道光皇帝当政期间,曾经强盛的大清朝逐步走向衰落且毫无回转之势。因为各种原因,道光帝并没有显赫的功绩,但也算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可惜这位皇帝有个致命伤——抠门。作为个人抠门,有利有弊;可是作为皇帝抠门,这就有可能误国了。

天下第一抠门皇帝

皇帝自古以来就是荣华富贵的代名词,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富有四海的皇帝一旦崇尚节俭就会被史书记录在册并大加颂扬,但是一生节俭的道光帝却被人揶揄,因为他不是节俭而是抠门,而且生前娶的三位皇后也是夫唱妇随。

当道光还是皇子的时候,随着嘉庆帝去盛京(今沈阳)祭奠先祖时,被祖上节俭的生活深深触动,回京后立即派人清空了房间里除了床铺桌椅等基本家具以外的所有陈设,每天下午四点前后打发小太监出宫买烧饼,因来回路远,买回的烧饼又冷又硬,道光夫妻俩就沏上一壶热茶,等啃完烧饼马上上床睡觉,这样连灯油钱也能省下来了。

这样的节俭做派可不是偶尔为之,而是一以贯之。根据史料记载:道光帝只用普通的笔、砚,每顿饭只吃四个菜,除了代表国体的龙袍之外别的衣服破了都打上补丁接着穿。不仅如此,道光帝还把宫廷经费从每年40万两降到了20万两,于是进宫不再是吃香的喝辣的了,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在非节庆日不得吃肉,嫔妃们平时也不准用化妆品,更不能穿锦绣的衣服。

道光登上皇位之后,迅速把他的节俭风气推而广之,要求所有官员也一起节俭。每次上朝议事,他看见衣着光鲜的官员就生气,于是规定六品以下的官不能穿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对于不爱节俭的官员,道光帝处罚起来毫不手软,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大宴宾客,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职务;而他对于坚守节俭信条的人奖赏起来也很大方,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冬检阅京城禁卫军时,他看到官兵都穿着朴素的衣服,当场高兴地允诺给几位主管官员各升一级。

治国也抠门

如果道光帝在生活琐事中抠门也就罢了,不过是让宫里的妃嫔们陪着皇帝过过苦日子而已,但是道光帝治国也秉承抠门的准则,一旦要讨论诸如海防、边务、河患治理等用钱的问题时,大臣们一提拨款,道光帝立即面露不虞之色。

道光初年,新疆地区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远行万里、征战多年,终于平定了叛乱。但叛乱平定之后,在张格尔地区布防的问题上,边防将军们因为道光的抠门而与皇帝出现了分歧:原本将军们考虑到道光帝的本性充分精简人数之后,呈报了1.8万的边防人数,但是道光帝还是嫌兵多、军饷多,硬是砍去了三分之二的人数。将军们认为6000士兵根本无法胜任张格尔地区的布防任务,于是向皇上提出只守新疆东部、让西部自治的方案,道光帝又大骂他们胆敢放弃防守国土,居心叵测。关于到底派多少士兵既能布防又能节省银子一直悬而未决,于是张格尔布防事宜拖了好几年,最后折中出各省裁兵、将省下的饷银充作新疆布防经费的方案。

此后,又发生了鸦片战争,其实道光帝最初对待鸦片的态度就是强硬的“禁”,不仅发布禁烟法令,还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道光帝终于还是从主战派倒戈到主和派里去了,因为不仅大英帝国船坚炮利,清朝连吃败仗,损兵折将,更重要的是打仗是要花大钱的,眼见得大把银子花出去,清军却接连失败,损失惨重,这可把道光帝心疼坏了。在收复被英军占领的浙东三镇的战事以失败告终之后,道光帝彻底丧失了武力战胜敌人的信心,因为这次对抗,清朝征兵11500人,募乡勇22000,用饷银1645000两,这种规模的“大出血”完全不符合道光帝节俭的作风,考虑到如果对抗还将继续往里面填银子,道光帝坚决要求妥协。

节俭不能挽救“道光萧条”

道光帝以节俭为一切行动的准则,也是迫于渐趋萧条的社会经济形势。道光年间清朝经历了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几乎贯穿了道光朝(1821~1850年)始末,影响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工商手工业发达的江南地区,而且波及农、工、商等各个行业。

与乾隆时期国库白银储备最高达8000余万两相比,道光年间国库储备仅有2000万两,国库空虚民间也不富裕,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白银外流,根据估计,道光年间白银供给大概减少了30%,直接导致了“通货紧缩”。清初规定一两白银与一千文铜钱等价,并且清政府一直很注重维持这一比价,但是由于鸦片贸易带来的逆差加速了白银的大量外流,依靠政府宏观调控控制货币供给以及银钱比价就成了泡影,银价急剧上升,铜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而铜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主要的货币,银钱比价的大幅波动通过物价上涨引起了一连串的经济危机,最终酿成了金融恐慌。道光年间,钱票挤兑时常发生,由于投机失败导致大量钱庄倒闭进而引发信用危机;民间买卖用铜钱计价,而向朝廷纳税则按银两计算,这使得广大劳动者的实际税负加重。再加上,鸦片战争带来的巨额军费和战争赔款,也让本就外强中干的大清国库脆弱不堪。

面对空虚的白银储备,道光帝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节俭宣言,各级官员认真学习之后都对道光帝歌功颂德,不过他们也只是嘴上说得漂亮,办起事来却是阳奉阴违,不但没有变得节俭反而变本加厉。道光朝吏治败坏程度是清朝开国以来最为严重的,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官员的贪污腐败。

例如,黄河年年泛滥成灾,治理河患的费用非常高昂,乾隆年间每年要花100万两左右,从嘉庆年间开始每年动辄就上千万。道光年间本就萧条又遇到贪得无厌的各级官员,能有十分之一的费用治理水患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因此要年年拨款治理,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而且还不能不顾百姓生死而不治理。

道光帝在紫禁城里身体力行的节俭,可是出了北京城,官员们豪奢的生活与前代比更胜一筹。以官员们隔三差五就举办一次的宴席为例,几十头猪才制成的一盘猪脯、几十只鹅才烧出的一盘鹅掌以及几十尾鱼烹制出的鱼羹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奢侈至极,而这些挥霍的资本不是出自各项治患经费就是刮自民脂民膏,贪污腐败成了官场的常态。

道光帝的节俭根本对缓解大清的经济危机毫无用处,治理国家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不是舍本逐末、锱铢必较的抠门。道光帝在位时期,有心治国但不得其法,终致清朝由盛而衰,逐渐走向没落。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图/陈明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