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念水墨自然表达:李彦伯作品

 笑熬浆糊糊 2012-11-13

 


李彦伯的水墨人物画,在传统性与观念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中国画的笔墨在他那里不是一个程式,而成为了活的表达语言。在当代中国水墨画领域,从艺术观念到绘画语言,画家都有着他十分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新颖、另类甚至有些怪诞,在传统艺术和纯粹的观念艺术间保持着张力。然而,在他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中,始终不变的是他将他对社会、生活及生存环境的深刻体悟融入到绘画中,他追求的是水墨人物画要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作品要与观众的精神有交流,用一种自然的方式表达他内心深处真实而自我的东西。



李彦伯曾用名李岩,1963年出生,哈尔滨人。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5-1998年任哈尔滨画院创作员,现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为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观念水墨自然表达
李彦伯

-------------------------------------------------------------------


在当代中国水墨画领域,从艺术观念到绘画语言,李彦伯(又名李岩)都有着他十分独特的风格。他的水墨人物画没有被传统中国画所束缚,而是另辟蹊径,在坚持国画底线的同时,注入了现代观念和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画的继承与出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可能。他的作品新颖、另类甚至有些怪诞,在传统艺术和纯粹的观念艺术间保持着张力,尤其以“树上系列”受到了画坛和学术界的更多关注。李彦伯以丰富的想像力,驰骋在那明亮的灰色、温润的赭黄等色调中,尽情挥洒他的才情。然而,在他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中,始终不变的是他将他对社会、生活及生存环境的深刻体悟融入到绘画中,用一种自然的方式表达他内心深处真实而自我的东西。
对绘画的喜爱是李彦伯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小他就能像模像样地画出《水浒传》中的系列人物,小学时便开始到少年宫、青年宫学习绘画。当时在他家乡哈尔滨美丽的松花江畔,有不少被下放的著名艺术家常常在那里画画、写生,年少的李彦伯对那些丹青笔墨特别感兴趣,从那里,他受到了最初的艺术熏陶。1981年,他顺利地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4年的刻苦学习奠定了他坚实的造型基础、笔墨功夫和表现技巧。1985年,李彦伯以沉郁悲壮又具深度的《国殇》交上了一份备受好评的毕业作品。之后的几年里,他以工笔的形式创作了《举世趋大同》等不少主题性绘画,还应邀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大型历史画卷《牧誓·牧野之战》。他的工笔画《静晌》、《化黄幻绿》、《九九重阳》分别入选了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由于对力量、战争题材及对楚文化的迷恋,李彦伯早期的作品多为鸿篇巨制,更注重构思、技法和内容的表达。
李彦伯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1990年以后,艺术视野的拓展使他开始以一种新的艺术态度面对自己的创作,思考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风格。李彦伯不喜欢模仿,喜欢在有矛盾的地方寻找问题和突破。他认为,“别人做过的,不必我再去做,如果都在做过去的事情,将来的人们该如何看待今天的艺术?”在不断的实践与历练中,李彦伯越来越重视艺术的厚度,对绘画语言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2000年开始,李彦伯着手创作“树上系列”作品,这是他近几年最重要的作品,在近百张的水墨画中,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自由地表达他的心境和情怀。他不再一味地再现生活,而开始审视生活,作品中流露出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思考,使他的艺术具备了一种形而上的品格和观念化的表达方式。有评论家认为,李彦伯在他的作品中所注入的观念性表达,是水墨画趋向当代性的一种有意义的艺术实验。水墨画长期以来都是在一个自在自为的小天地中满足于在笔墨上说长道短,却忽略了一个当代人应该关注的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多少年来延续着传统思路的水墨画在其整体上难以进入当代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彦伯的探索显示出其特有的学术价值。
在李彦伯的“树上系列”作品中,他借用传统花鸟画的图式结构,以折枝构图的方式画出树的局部,但在树上栖息的却是人类,在树上,有人非常适应,有人很矛盾,有人神情诡异,有人想像鸟一样飞翔,冲破这种限制……这些是画家对人的困境的体悟和沉思之后的一种隐喻性的表达,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表达。在李彦伯看来,树是一个限定符号,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体制、制度、你的房间、朋友圈、现实社会等。当他画一个人物在树上的时候,他希望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审美可以得到不同的解读,每一种理解都有可能,并且都是正确的。他不喜欢阐释自己的作品,认为那样会把自己的作品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他说,他在努力使作品能够让其本身的意义超过他最初创作的观念动机,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李彦伯的水墨画注重观念性,但却与观念艺术不同,他认为,观念艺术往往对某种艺术体制进行破坏,反叛,以促进、改进它,而他并不赞成这种破坏性,他欣赏的是观念艺术对既成模式的事物保持怀疑态度,提出尖锐的问题,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应具备的精神。李彦伯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他的画中墨与色是和谐共存,他基本上放弃了以墨“一统天下”的做法,在那高级的灰色调之中,不乏暖紫、赭黄等色调的点缀,让人们感受到水墨语言可能有的一种新意和新境。李彦伯在传统性与观念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中国画的笔墨在他那里不是一个程式,而成为了活的表达语言。面对中国画存在着传统和当代关系、对西方素描和色彩的排斥等问题,李彦伯说,提到传统,人们的头脑中有很多程式化、概念化的东西,事实上,中国文化传统重要的是人文精神,中国画在传承中并非一成不变,总要随着时代和人们的审美趣味改变。艺术家更应尊重自己的感受,“我不排斥我所学过的诸如素描,色彩等东西,这些只是形式的东西,重要的是如何去表达,真正好的艺术品是感人的有趣的。”他强调要多角度来看中国画,尊重每一种方式。
在艺术越来越表面化的当下,李彦伯却潜心于生活之中,他追求的是人物画要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作品要与观众的精神有交流。无论他的井盖系列、西藏系列装置艺术还是观念水墨,他始终是关注现实的,表达着他的真实感受。挖掘某一事物的隐喻、转喻,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性一直是他所坚守的原则。对他而言,绘画是一种表达,犹如语言一样。他说:“绘画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存在的理由,我要以自己的面貌而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