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作文: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魏魏1001 2012-11-14
高中作文: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 本报记者 康 丽

  “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本当高兴,我却高兴不起来。如果我们像莫言那样去教孩子写作,结果如何呢?”一位普通教师“莫言获奖能给高中作文教学什么启示”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众多同行的关注。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位教师回应说,更有教师将高中作文教学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如何解决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让高中作文教学不再“带着镣铐跳舞”,是众多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日前,由教育部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举办的“北京市高中作文教学与高考阅卷专题研讨会”在顺义区牛栏山一中召开。众多语文教育学者和来自一线的高考阅卷员首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高考作文:流水线上的“千人一面”

  “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已经死掉了,只有高中应试作文教学。”北京市朝阳区教研员何郁毫不掩饰自己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忧虑。

  在高考的压力之下,高中作文教学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作文满分,在这样的指挥棒驱使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可想而知。

  “学生不是没有灵性,不是没有文采,但到了高三,曾经写出‘有些东西旧了,没有回忆也有沧桑’的学生,就像换了一个人,开始模式化写作,套路化写作,这是很可悲的。”清华附中教师徐慧琳直言。

  北京五中教师李峰更是切身体验到高中作文教学的无奈:“高三模拟考试,我负责作文组的复检工作,常常听到老师们的叹息声:‘又是一篇俗文!’学生写了一篇毫无诚意的作文,老师也给了一个毫无诚意的分数。”

  这种模式被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称为新的“党八股”:结构呈“三层五段式”展开,第一段提出观点,下面两三段举两三个实例,两正一反,或两反一正,似是而非分析一下,结尾回扣一下观点。而亮点就在于所举的实例,几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与事,不外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甚至有的考生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生编故事,博取同情。

  这样的作文,又被戏称为“古人开会,洋人凑趣”,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历史名人和实例,结果可想而知,“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仿佛是一起克隆的,又仿佛是从大工厂流水线上一起输出的产品。”何郁说。

  问题出在哪里?学生为什么一到高三就写不出好的作文?

  “其实,我们教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不正是这个套路吗?如果学生写的与老师教的方法不一致,我们就叫学生反复修改,回归了‘正路’,方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样的规范中,学生写成了一个面孔。于是我们又沮丧叹气,真是纠结啊。”李峰说。

  “所以,高中作文问题的板子不能打在学生身上,”牛栏山一中教师梁继元说:“老师不能太过苛求,学生面对这么大的压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多读多写,尤其是在考试状态下,这种限制本身就是一种隐形的模式,要想超越,很难。”

  在高考压力之下,似乎高中作文之“俗”已成为师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

  “高考作文又不是日常写作,形成套路在所难免。”一位老师无奈而又颇为理解地说道。

  作文教学:何时不再戴着镣铐跳舞

  一则消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高中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高考结束不久,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发布公告称,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作文中50分以上的作文较少,甚至没有一篇满分作文,36分以下的三类作文数量增多。

  “没有满分作文,这不是我们故意为之,而是高考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写得好的作文实在太少。”与会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慨叹道,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端不仅在今年北京高考作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极为普遍,甚至蔓延到了大学。“北京大学每年开学都会有新生讲话,这个讲话其实就是一篇高考作文,大学4年毕业时又有一个毕业讲话,又是一篇高考作文。这种情况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漆永祥看到的弊端,一线教师亦非常清楚。

  徐慧琳谈道,很多教师以自己的行文结构代替学生的思路设计,无视学生布局谋篇的思维过程,让他们往现成的框架中生搬硬套。“文章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的,不是在老师的框架中填空的,尤其是议论文,是用来讲道理的,不是用来举例子的。”她不断强调,教师应该顺着学生的特点把作文改好、教好。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穆秀颖更直言不讳:“有些语文教师几十年没有读过书,写过文章,这样的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怎么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写出有思想的作文?”

  “大家都说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这听起来简直就是悲凉、悲壮,但是我们要反思,是谁给学生戴上镣铐的?新课改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作文上松绑,去掉镣铐,让学生的舞姿更优美。”穆秀颖说。

  为作文松绑,让作文恢复到最初的本真状态,成为与会者的共识。但也有一些教师顾虑重重,害怕学生写偏了,写跑题,最终高考作文搞砸了。对此,何郁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不要过多的束缚,要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

  “我不相信我们的学生没有个人想法,在平时讨论问题时,他们都能够说出自己大量的真实想法,为什么写作文时这样的思想被掩盖起来了呢?这有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和我们一贯的高中作文教学误导有关,和我们的心态、整个社会风气都有关系。”何郁认为。

  为此,李峰不断重申,任何忽略过程而直扑结果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写作更是如此。“高考作文考学生什么呢?考学生见识的广度,这来自学生读书与生活的积累,再就是考学生思想的深度,这更是在考查学生读书与生活的积累,以及认真的思考”,“假如我们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都是为了省时省事,不用思考,不靠积累,就想去写出好文章,那是不可能的。”

  作文命题:可以更加科学

  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最近几年兴起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每一次作文命题形式的改变,都会影响到高中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命题的内容,更是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指责者有之,赞同者亦有之。

  让很多教师感到郁闷的是,一些高考作文命题正在成为一个“谜面”,让学生来揭示谜底,猜对的才会有高分。

  “能不能不设置阅读障碍,不要让学生为出题人的价值取向去做论证,让学生阐发自己的思维,论证自己的思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穆秀颖反问道。

  持同样想法的还有北京高考阅卷组的周京昱老师,“现在我们一线语文教学习惯于猜题,猜命题者是怎么想的。我想,我们为什么不出那种谁都能够看得懂的作文题?”

  在他看来,不管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这几种形式掩盖了作文试题内在的乱序。“那种让人眼前一亮、手舞足蹈的作文试题少之又少。”

  周京昱分析了近几年的一些作文题目,有的题目来自于媒体的一则消息,有的题目来自于一则寓言,还有的题目就是一个词语。在他看来,有些命题方式显然太过简单,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面对一个题目,作文好的学生,作文差的学生都能达到同样的分数,说明这个题目就是失败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区分、鉴别的功能”,“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带有一点刺激性,能让优秀的学生能够有一种写作的欲望和激情”。

  从1986年就开始参加北京高考阅卷工作的漆永祥,同样有这种体会:优秀的高考作文越来越少。

  面对“写套话得高分”的所谓传言,这位大学教授直言不讳:“我们非常欢迎个性作文,我们会给这样的作者打一个高分。”他甚至再三向与会的老师大声呼吁: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写。

  “如果想脱颖而出,就不要写那种保底文,就要冒险,要敢写。不能发现好作文是阅卷老师的问题,但是如果学生不敢写,就永远不会被发现。”漆永祥说。

  而他对教师的建议就是,在平时教作文的时候弱化一点技术性,减少模式化的教育,给孩子们多打一点基础。“能不能别都是歌颂体的东西,能不能写他们真正期待的东西,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来写?”

  “高中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到作文教学、作文阅卷、作文命题等各个方面,而我们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性、科学性。”作为会议的组织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彬福总结道。而他期望,通过阅卷者、命题者、一线教师的交流与对话,能够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信息。“有了了解,才有接下来阅卷方法的改变、命题方式的改变……才会让老师们知道如何改,怎么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