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的“短板”(转贴)

 fjciq 2012-11-14

某华裔女生L,年未足16,中学九年级,性纯良好学,志存高远,正在悉尼一间精英中学就读。功课门门优,全心全意于学习,每事必全力以赴。无论是写一首诗歌,或者要做一个Researching homework, 还是解数学难题,务求完美无错,以表现自己的最优成绩。

L的父亲仍留在中国打拼,母亲M带着她在悉尼求学。M爱女心切,每日激励女儿努力向学,砥砺殷殷,事必过问,无微不至,与女儿情感心理攸戚相关。若女儿回中国不在身边,必每日致电,问长问短。每视女儿功课全A,则欣欣然溢于言表;然每当女儿偶一不利,便有忧愁之色。常以奖励之语相激:若居第一,可奖赏某物某事,由你选择,无不应允!由是女儿益加在意于得失,惴惴然度日,惟恐一时邂逅不果,神经日益紧张。某次写诗歌作业,一时无以措手,灵感隔离,殚思竭虑,不得其门而入,苦恼终日,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哀哀诉于其母,泪潸潸然下。又某次期中考试,4A而1B,闭门自责,苦不堪言。

某日,M闻说某友之子向某著名中国人所办之补习学校申请入读补课,然校长嗤之以鼻,曰:以子之才,成绩虽在你校居首,但若入读我补习学校,仅居中等,恐不能优胜。望致力于最优,方可申请。本补习学校训练内容,难度超常,非一般优秀者可以应对。M回家即以其事告之女儿:你果敢尝试之乎?即或你现在不欲入读此补习学校,然一试身手,不亦一证你之能力乎?女儿遂磨刀霍霍。

次日,女儿期期艾艾询之母亲:若我考不进该校,成绩不如人意,如何?M一时语塞,无良策以对,亦期期艾艾应曰:未尝一试,何以知之?勉之!

M问道于我,问计从何出?我莞尔一笑,期期艾艾良久,徐徐答曰:管理心理学是这样说的:一个善于管理的上司,对于一个充满理想积极向上的下属,就不必要再施加励志压力,鼓励鞭策他努力再努力都是多余而且反有负面作用的,应该给予针对性的具体策略指导,例如工作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精明处理细节的经验,还有就是如何扩充知识面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改变工作策略的艺术,使他学会从更高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系统地看问题。细节的、案例的培训是很有效果的呀。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工作而缺乏事业激情的老油子,就要在工作理想和事业高度去激励,给他一个愿景和工作信仰,给他一个精神和源泉,使他从事务性的老油子状态进入到一个有创造性的工作境界。

你的女儿已经是一个非常懂事、自觉和积极向上的女孩,你再对她频频施加压力,无疑是暗示你对她的学习精神有不满之处,在这方面她应该没有太多的空间可以突破的了。你再施加不当激励,只会使她精神百般紧张,导致严重缺乏自信心。只有死蠢的人才会只靠下苦功去取得好业绩。如果她已经处于精神心理绷紧的边缘,你只要稍稍一推,她必跌下悬崖不可。每一个人只能在自己可以胜任愉快的境界下逐步成长,节节拔高,假如你要求她在每一个不必要的领域都应对残酷挑战,则你无异逼着她面对不应有的失败。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你要她去考精英补习学校,那是她目前不需要的,你是在增加她的额外负担。就像你自己,你做一份工作已经足够了,但是现在要求你再去多做另一份难度更高的工作,你还吃得下饭、睡得着觉么?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注定的“命”,这个命注定他大约可以到达的境界。这个命是神秘的,也是可以调节的。“命”是什么?是先天遗传的基因,是性格和心理素质,是早年生活背景和经验,是地理文化民族传统的传承,这些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冥冥中决定着你的一生状况。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成就。命加上运气,大约你的成功和成就约略可见分晓了。然而这些都是神秘之因数,我们都不是自己的上帝。第一,你很难有自知之明;第二,即或你知其一,亦不知其二;第三,即使你认识你自己,但是你是否有掌握自己命运系统的“生命管理能力”?好,就算你对于自己很有把握,你对于这个世界的外部环境未必可以具有洞察力和运筹帷幄的决断力。只有极少数先知先觉者可以既把握自我又运筹世界。所以,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关键的就是从少年时候开始学习既把握自我又运筹世界的智慧,上面说过,只有死蠢的人才会仅仅凭着勤奋来取得成长的业绩,凡是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在勤奋的基础上,学习管理自己命运的智慧。

为什么要说到“命理”这么抽象的问题呢?现在回到你的女儿的问题上。你是她的母亲,你该有旁观者清的优势,但是你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这个旁观者清的优势。你和她同歌同哭,攸戚相关,你并没有看清楚她的长短优劣就一味下猛药,对着性躁的病人施以虎狼之剂,她的心脏是否可以承受得了你从来没有想到过。你需要深思详察的是,L的短处在哪里?怎样在她的不足之处运功下针,使她轻轻松松再上一层楼。

有这样一个理论大概你曾经听说过:一个木桶,决定它最大容量的,不取决于它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再多的水倒进这个木桶,都会在最短的木板处流走,永远上不到桶顶。这就是“短板理论”。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有加长那块最短的木板,这个木桶才能装上更多的水。

假如我的命注定可以到达装载100公斤界面的,但是我的短板只是在50%的界限,那么你给我灌进多少水,永远都会在50公斤的层面就止步了。加法抵不过减法的致命伤。一生努力,踟蹰不前,屡屡失败,莫名其妙,徒叹命运不公,怨天尤人,甚而愤世嫉俗,颓废不复进取,哀莫大焉!可见光是勤奋努力未必有功。

但是如果我努力学习反思之术,学会自我反省的方法,训练理性管理的哲学,通过反思找到自己的“命运之短板”,然后通过自我理性管理对自己取长补短,通过自我反思管理好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思想的方法,从此我必事半而功倍,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例如我知道我的智力是优秀的,我是舍得下苦功奋斗的,然而我的心理素质不佳,每遇事则紧张踌躇,反反复复只是在原有的准备上兜圈子,汗津津出,十分钟跑三次洗手间,中夜辗转反侧,那么我就明白,我需要训练我的心理承受力,每遇事如何从关注负面转移至关注积极面,怎样转移心理注意力,怎样冷静而周密地审查原有的思想,怎样增加信息视野,怎样跳出自己原有的死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怎样凝神贯注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系统思考的高度,怎么通过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来管理我自己的心理焦虑症,那么我就会逐步地克服我的心理障碍,我的优势就会渐渐发挥至80%,100%。然而假如我始终不知道自己的弱势,永远只是在“事情”上加码,那么我原来可以发挥出50%的最大优势也最多只可以发挥出30%的能量甚至更差!

这就是“增强优势”还是“补救缺陷”的策略抉择哲学。高明者既取长又补短,但是若果不能二者兼得,则宁可首先且致力于“补短”,把我自己的短板加长。人的一生必栽在自己的缺陷上,剑毁于剑鞘,一时之胜或许可能凭借增加优势而暂时做赢家,但是长久下来,输就输在自己的陷阱上面。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成就就在于一生成长,不在一时成绩,一生成长的目标就是不断增高自己的短板,使自己达到自我最高的境界。你的那个境界既有命定的高度,也有可以调节的空间,不过绝大多数人是很难向上调节,超越自我的。如果能够通过补苴罅漏,达到自己的最高境界,这已经是很高的成就者了。何况多数的懵懂无知的每况愈下者乎?我们中国人都很聪明勤奋,但是大家都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自己人之间决胜于斤斤计较之上,都一窝蜂拥挤在知识竞赛技术考试的狭路上,我们的孩子都勤奋更勤奋,补习更补习,精英再精英,考试再考试,那么这个世界始终还是轮不到我们华人来参与管理的。这就是中国人见惯不怪的増之百分而不厌其高,减之一分则厌恶其短的“长板心理”,看不见自己的短板,都输不起在计较一点一滴之上,最后只好大家都去开餐馆罢了。

你愿意看到你的女儿患上忧郁症强迫症躁狂症焦虑症紊乱症等等等等吗?否则改变策略罢!

M报我以莞尔一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