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池穴针刀刺血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

 妙手如金 2012-11-14
 
 
发布日期:2010-12-17
 

风池穴针刀刺血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

范志勇,黄伟昌,朱文香,查和萍

 

 

【摘要】 目的:观察风池穴针刀刺血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各28例。A组采用风池穴针刀刺血配合推拿治疗;B组针刺治疗,C组推拿治疗。结果:治疗1次及治疗10 d,A组治愈显效率均明显高于BC(42.9%75.0%14.3%42.9%,21.4%50.0%,P<0.05)。结论:风池穴针刀刺血配合推拿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作用显著。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针刀疗法;刺血疗法;推拿

 

 

颈性眩晕西医以扩血管治疗为主,针灸推拿治疗疗效并不稳定。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在常规针灸推拿疗效欠佳情况下,应遵循先减压后复位的原则,故采用风池穴针刀刺血后推拿治疗该病获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6-200912月我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4,均符合颈性眩晕的相关诊断标准[1],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眩晕,53,31例;年龄34-63,平均47.6岁;病程2-3,平均8.2个月。84例随机分成ABC 3组各28,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①A:采用针刀刺血及推拿治疗。针刀选用1.0×50 mm汉章针刀(北京卓越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患者坐或俯卧位,取风池穴标记后常规消毒,施少量局麻药迅速进针刀,纵行疏通,横行铲剥2-5,针下有松动无明显阻力感即拔出,待血微微放出后创可贴贴之。推拿,针刀治疗结束后患者端坐,术者立后,对风池穴为主的枕下三角区进行弹拨松解,触摸棘突和横突确定发病节段,患者轻度仰头并向一侧屈,以一手拇指触摸偏移的横突并固定之,肘部抵住患者下颌部向上牵引,迅速将患者头部向对侧后上方扳动,出现“咔哒”一声或拇指下有滑动感,再检查偏移横突是否平复。每隔3 d 1次。术前后均告之患者治疗过程,使其配合[2]。②B:针刺,患者低头伏案,1.5 cm毫针针刺风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斜刺1 cm;取头维及百会穴均平刺1 cm,提插捻转,得气后再电针30 min,每日1次。③C: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操作同A组一致。每天1次。

1.3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3],检测治疗后即时止晕及治疗10 d后的疗效。治愈:眩晕消失,恢复发病前的劳动生活能力;显效:眩晕明显减轻,无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有效:眩晕有一定缓解,劳累后偶有颈项部不适和眩晕加重现象,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有提高;未愈:治疗前后无明显好转。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次后即时及治疗10 d后治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A组均明显高于BC组。见表1。停止治疗3个月后对3组的治愈患者进行随访,A15例中2(13.3%)复发,B8例中2(25%)复发,C9例中3(33.3%)复发,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C,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颈性眩晕多由软组织病变造成[4],上颈段软组织感受器部分传入纤维和丘脑等眩晕中枢相通,肌肉及血管内压升高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会引起异常刺激而产生眩晕症状;此外环枢关节错位和环枕关节异常时患者有不同程度眩晕,而且在风池穴处有明显压痛,体检易出现“旋颈试验阳性”、“体位改变性眩晕”等[5]

针刀松解颈枕部肌筋膜,对鞘内压力增高的肌筋膜起到减压的作用,解除局部高应力点,使被约束的肌肉松解,患者头痛、眩晕可获得较大改善[6];进行针刀治疗后微微出血,可起到减压作用[7]。有研究表明,每个腧穴的实质是具有特异性舒缩频率的微循环单元,穴位刺激可提高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振幅,增加穴区血流速度[8];风池有疏风通络、清利头目功效,临床常治疗头痛、眩晕、颈项痛等。有学者用解剖断面法研究发现,风池穴区下方的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9];针刺风池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改善症状及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疗效[10]。本文A组患者取风池穴进行针刀减压,同时结合推拿手法,结果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2] 陈淑娥.348例颈椎病针刀治疗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03,18(2):123-124.

[3] 沈志祥,李宜谋.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

[4] 柳登顺,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马明,周卫.寰枢段因素致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4,17(5):314-316.

[6] 俞杰,张秀芬.针刀松解颈枕部肌筋膜对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8-12.

[7] 吴峻,沈晓柔.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 ,21(9):553-554.

[8] 穆祥,段惠琴,陈武,.腧穴实质与微血管相关的生理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47-52.

[9] 张建华,余安胜,赵英侠,.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J].针刺研究,2003,28(2):141-142.

[10]董宇翔,张萌,孙晓峰.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2.

【资料来源:中国康复20108月第25卷第4期;针刀医学网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