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方联合的烤烟种植方式——以镇远县涌溪乡古楼坪村烤烟种植为例

 竺言小聚 2012-11-14
多方联合的烤烟种植方式——以镇远县涌溪乡古楼坪村烤烟种植为例   
   
    摘要:种植经济作物是靠土地为生的农民获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而种什么、种多少、如何种、等等,又有一系列围绕着农民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镇远县涌溪乡古楼坪村种植烤烟为例,通过走访调查,了解了该村近二十几年来烤烟的种植情况,试把该村的种植历史划分为摸索试行、初步推广、广泛种植、改革成型几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各方的参与情况,及近年来形成的多方联合起来的种植、销售方式。
    关键词:经济作物  农户  收益  积极性
 
    一、摸索、试行
    古楼坪村是贵州省镇远县涌溪乡的一个贫困村,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地势高,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条件不好,天气变化无常,多自然灾害发生。虽然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每年也只能实行单季种植。秋冬时节,就会是古楼坪村的农闲季节,只有少量或甚至没有农活可做。村民们拥有的旱地除了种植一些生活必须的蔬菜外,其余的大部分则是种植经济作物。在古楼坪村,所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有两种:一是玉米;二是烟草。但古楼坪村所生产的玉米不是直接全部用来买卖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是留下大部分以用作饲料,便于养猪以及鸡、鸭等,剩余的一小部分则卖掉,而这对于农户的增收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而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玉米在古楼坪村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经济作物,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农户们搞的一点“副业”。相比较而言,烟草种植就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作物了,虽然受到地理、气候、技术、劳动力等一些条件的限制,但农户们却也还是能因此增收2000元左右/人,而这也占到当地农户年收入的比例大概是50%,更有甚者占到80%左右。可见,烤烟种植对古楼坪村来说算是真真正正的增加农户收入的主要经济作物了。
    说起古楼坪村烤烟种植的历史来并不算短,自1980年以来,这里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也就是农户们有了自家的土地,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的安排自家的农业生产。从1981年开始,(也就是包产到户的第一年)涌溪乡政府就在古楼坪村推广了烤烟种植,而且还大力的宣传了烤烟种植种植的优越性,并对当时愿意种植烤烟的农户进行了免费的技术培训。同时,涌溪乡政府还在古楼坪村设立了烟草收购点,与种植户签定烟草生产合同,提供种子以及少量的烤烟专用肥料。但在当时,古楼坪村的农户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由于农户们都才刚分到土地,虽说可以自由安排自家的农业生产了,但大家对种植经济作物的意识并不高,而最强烈的意识是如何先能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因为在80年代的古楼坪村,吃不饱饭的农户占到全村的大半,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低,再加上农户家里人口又多。因而,更多的农户是把土地用来种玉米、小米、红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便用这些农产品掺合大米煮饭,以解决全家吃饭的问题。所以,只有为数较少的农户用较少量的土地来试种烤烟。据调查了解,在1981年,古楼坪村的烟草种植面积只有150亩左右,年干烟产量不足3万斤,再加上当时的烟草收购价格较低,农户们又是首次种植烤烟,而且在生产和烘烤技术方面又相当的欠缺(烤烟种植特别是对烟叶成熟后的烘烤技术的要求是相当的高,烤房的修建以及烘烤时的火候掌握又有相当的难度,再加上农户们没有足够的钱来买化肥,多用草灰或农家肥进行施肥,烟叶的生长也不如人意,叶片短而薄。)。所以在刚开始推广烟草种植的头几年,并没有为古楼坪村的种植户们带来预想的收益,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推广效果。而对于当时的烤烟种植户来说,由于收益的不理想,还打击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据调查了解,古楼坪村没有一户烟农是坚持从当时开始种植到现在的,很多农户都是到了90年代后期才开始种植的,当时第一批吃螃蟹的种植户们也没有尝到“螃蟹”的味道,就放弃了。
    二、初步推广
    据调查了解,古楼坪村的烤烟种植在1992年又进行推广了一次,据现在古楼坪村烟叶收购站的负责人介绍,在1992年,古楼坪村的烟草种植面积已达到近1000亩,年收干烟超过25万斤,为农户们增收曾达到1000元左右。在那时,农户们由于推广了种植杂交水稻,粮食生产都搞上去了,家里的存粮也开始多了,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更多的农户不再为吃饭发愁的时候,就开始为如何能增加收入而犯难了。这时就会有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以增加经济收入,从而也带动了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推动了当地的烟草种植。据当地的一些村民描述,古楼坪村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是通过种植烤烟收入的钱换取来的。现在村民们对当时的情形还津津乐道,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家里能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对于大部分的村民来说,会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吃过晚饭后,整个寨子的人都会到有电视的人家去看电视,那情形也并不比放电影少热闹。可见,在当时的古楼坪村,烤烟种植对种植户们是产生了巨大影响的。
    但由于当时烟农们与烟草收购站签定的烟草收购合同约束力不强,而且收购政策也还不是十分明确,虽然有些烟农与烟草收购站签定了生产购销合同,但没有签定生产销售合同的人同样也可以把烟叶卖给烟草收购站,而同时,签定了合同的烟农们,即使没有销售出合同上足够的烟叶数量,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由于合同执行情况的不严,从而导致了私人买卖烟叶情况的流行,也就是所谓的烟贩子越来越多。烟贩子们通过从烟农们的手里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烟叶后(因为有些烟农没有时间对烟叶进行等级分类,而直接估卖给烟贩,所以会造成价格较低。),自己把烟叶分好等级后再买给烟叶收购站,从中赚取中间差价,以牟取利益。还有的人甚至倒弄起了跨地区、跨省之间的差价交易,因为烟叶分类后,级别高低的评定是通过烟叶评定技术员来评定的,没有硬性的标准,主观性较强,所以各烟叶收购站的评级技术员对所评定的级别是会存在一定差异的,而且有时也还会存在一些人为的因素。部分烟贩子也正是抓住这一漏洞,通过与评级技术员的关系,抬高级别,为进行跨地区烟叶买卖而获取利润。另外,这里距离湖南省又特别近,而且当时两省还存在烟叶收购价格差异,部分烟贩子也看准了这一时机,从中获取了一些利益。正是由于当时存在的管理不够完善,对合同的要求不能严格执行,从而使很多烟农的正当利益也没能得到保护。
    三、广泛种植
    在2000年前后,该村的种植获得了巨大推广,随着烟草统一收购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在该村的逐渐落实,以前的一些抓政策漏洞的行为也在慢慢消失,烟叶收购也逐步走向了正规化。另一方面,烟草公司在种植上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以进一步保护国家及烟农们的利益。为了保护烟农们的利益不受损害,保持烟农们的种植积极性,古楼坪村烟叶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在上级烟草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加大了对烟叶种植户们的政策扶持、补贴力度,还严格执行销购合同,以切实维护烟农们的利益不受侵害。特别是在烟叶销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如果签定了合同而没有交售烟叶的情况一旦出现,将取消烟叶生产合同,来年即使种植了烟叶,烟叶收购站也不予收购。这样,烟农们从长远的利益考虑也就不会再私下里把烟叶卖给个人了,从而也就从烟农们这一方堵截了私人买卖,保证了能按合同规范种植、收购和销售。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了一些实施难的问题。同时也是在这一时期左右,为了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因为烟叶需种植在旱地里,而旱地又是还林的主要耕地),部分耕地还林后,也对该村的烟叶种植面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种植面积曾大量萎缩。因为农户们可耕种的旱地面积减少了,而相应的生产生活资料又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所以只有减少烟叶的种植面积。
    由于可耕地面积是有限的,而随着烟叶种植年限的越来越长,很多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根据对烟农以及烟叶收购站的工作人员的走访调查并总体归纳,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烟收益难提高,积极性受挫
    虽然烟叶收购价格相对过去作了一些相应的调整,烟农们的烟叶销售收入看上去有所提高,然而实际的投入产出比却并无多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烟农们的纯收入变化不大。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是提升了一些,但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是在不断攀升的,其中的剪刀差并没有缩小。另一方面,烟叶价格与其他经济作物价格相比,烟叶的价格优势并没有得到突显出来,从烟农们处了解得知,种植烟叶比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投入的劳力和花费的时间都要更多、更长,这也就是很多年青人不愿种植的原因。一般在头年的十一、二月份就得开始准备了,搭棚、育苗、清洁浮盘、种植、施肥、管理、收割后的烘烤、分选,一直差不多又得忙活到十一、二月,才能真正把收入拿到手里,而这时又得为下一年的种植作准备了。周期长,劳力投入多,虽然收入表面上比其他经济作物高,但投入产出比实质上是没有比其他作物有吸引力的。
    2、生态易受破坏、种植条件恶化
    一方面多年连作,烟区发病率较高。据不少烟农反映,由于可种植耕地面积有限,不得不在同一块地上多年种植,没有可轮植的土地,从而导致烟叶病害频发,特别是土层较薄的地块,特别容易出现红斑病、白斑病、“瘟苗”等病害。一旦发生这些病变,将会给烟农们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有部分烟叶将会没法实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突发自然灾害的出现,对烤烟种植的影响也十分突出。比较明显的突发自然灾害就是洪涝、旱灾和冰雹。近几年,由于天气变化比较无常,明明是雨季的却偏偏旱上一两个月,而旱季时节又常常多雨成涝,搞得烟农们不知如何防范,也给烟农们的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在这一地区最严重的要数冰雹。,在该村,近几年来给烟农们造成最大危害的就是冰雹,因为烟叶宽而薄,一但遭到冰雹的袭击,轻则减产,重则全无。据古楼坪烟叶收购站负责人介绍,在2005年,该村松溪组就曾遭受过一场较大的冰雹灾害袭击,整个受灾地区没剩下一片完整的烟叶,留在土里面的只剩一株烟杆,受灾的烟农们毫无办法,只能暗抹泪,冰雹所造成的危害是最大最直接的。
    3、技术缺乏、劳动力不足
    一方面,懂种植方法的烟农越来越少,由于传统的种植方法都是由一些老烟农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工序烦琐,耗时耗力,而老烟农们又都大部分年事已高,青壮年由于受外出打工的影响,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学习烦琐的烟草种植技术,宁可外出打工。另一方面,现在的烟草种植和烘烤所采用的技术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先进,老烟农们掌握的方式已多半不能适应现在的烤烟生产,但由于观念并没有转换过来,他们大多也还不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学习,认为自己掌握的方式足够把烟草种植好,这就更加加大了技术的缺乏。阻碍了该村的烤烟种植实现科学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模式,诚然,其直接的损失也就是烟农们的收益无法提高。劳动力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从90年代中期以来,该村的农民受到打工的吸引,大多选择外出,而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幼人员,这是造成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方面。(前面也已提过,由于技术、价格等方面的原因,烤烟种植的投入产出比并不乐观,对年青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如打工大,所以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宁愿选择外出打工。)
    4、合同执行力度不够强
    主要是表现在烟草生产合同缺乏约束性上。一方面,国家一直以来对烟农种植烟叶都有一定的扶持和补助,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扶持力度上更是不断加大,尤其在出台解决“三农问题”政策后,对烟叶种植的扶持力度更是加强了,但是由于烟叶生产销购合同缺乏足够的约束性,一部分农户为了获得政府补助,虽跟烟叶收购站签定烟草生产合同,但这一部分农户在领到政府补贴的地膜和化肥等物资后,并没有用作种植烤烟,而是用在其他农业生产上,而烟叶收购站每年是根据所签定的合同种植面积和合同数量来制定管理和收购计划,以及帮助烟农进行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等。由于一些像这样的假种植合同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烟叶收购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其他烟农的生产积极性和造成了损失。
    四、改革成型
    从2006年开始,该村的烟叶种植情况获得了大大改观,并逐步走上了正规化、标准化。2006年,该村烟叶收购站移址扩建,在新的收购站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仅对该烟叶收购站进行了人员调整,淘汰了一批老技术人员,还具体针对该村烟草种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了很多重大改革,可以说是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的因地制宜,其具体的改革措施归纳如下:
    1、明确烟草生产合同规定,保证烟叶产量
    针对该地区部分农户假签烟草生产合同,冒领政府补贴物资的情况。2006年,该烟叶收购站负责人,针对合同的约束性采取了明确责任的措施,即烟农一但签定合同,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种植规模进行种植,并交足合同约定数量的烟叶(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情形除外),否则所领取补贴物质折成原价统一收回,并且在以后不予签定合同,取消该农户的烟草种植资格。而对于没有签定烟草生产合同的农户却种植了烤烟的情况,将不配发政府补贴物资,并且不收购该农户所种植的烟叶,从而以使烟叶的种植基本规范化,让种植户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方便了对种植户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2、建立烟地耕作保护制度,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
    在进一步调整优化烟叶种植结构的同时,用政策和加大投入力度的引导方式,组织烟农向优质产区,好田好土转移,扩大种植规模,稳定烟农队伍。通过局部试点地区统一规划烟地,向种烟能手,种植大户转租种植,实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烟叶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通过正确的领导,引导烟农实现自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高烤烟种植区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在合理生产布局的基础上,制定优质烟叶产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以烟叶为主的耕作制度,积极采取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等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坚持轮作制度,在保障烟农利益的同时,有计划的实现轮作,严格控制施肥量和施肥品种,防止施肥不当可能对烟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烟叶防治病虫害使用的农药,要根据实际情况,限定使用品种、规格,强化管理,防止超范围、超剂量使用,以免造成烟叶中农药残留超标;要珍惜烟农赖以生存的土地,切实维护烟农的根本利益,实现烟草种植可持续发展。
    3、完善技术指导体系,促进烟叶生产科技化
    对古楼坪全村进行区域划分,实行一个区域一个技术员,各技术员负责对所属区域烟农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以解决种植缺乏的问题,从而实现种植科技化。随着卷烟生产企业对烟叶质量要求标准的提高,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与技术要求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适应本地区的发展和新形势,不断创新和改进烟叶生产管理方式,完善技术网络,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技术指导队伍对提高烟叶质量和满足烟农需求是相当关键的。通过对烟农的定期指导和手把手教学以及组织不定期的烟农经验交流会,充分带动烟农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提高烟农的种植技术。目前,该地区烟叶生产技术员绝大多数是聘请的,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目前既要稳定和留住他们,培养和提高他们,又要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充实和加强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并逐步优化技术队伍结构,实现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证烟农能够得到专业、及时的技术指导,从而保障烟农利益。
    4、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保障烟叶种植条件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加强水利建设和老式烤房改造。该地区烟草种植多是在山地进行,利用干田种植的比例很小,所以,适当的灌溉水源在旱季是相当有必要的。为此,在烟草公司和政府的帮扶下,需要加快、加密山地蓄水池的建设,以保证烟农的旱季灌溉引水,提高烟叶的成活率和保证质量。另外,就是要加快老式烤房的改造以及提供补助以帮助烟农进行新式烤房的建设。采用新的烘烤技术,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以保障烟农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增加烟农的收入。在新式烤房的建设以及老式烤房的改造过程中,烟叶收购站派出了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一保证保质保量的完成,真正达到科学化程度的要求,使烟农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放心使用。
    5、实行奖励机制,以刺激烟农的种植积极性
    奖励机制的推行,不仅对种烟户起到了鼓励、刺激作用,同时对非种植户又起到了示范作用。具体的措施是为对种烟科技示范户、种烟能手和对烟叶生产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奖励,最高奖励额度为10000元,其中最主要的考察对象就是烟叶种植大户,以此刺激广大烟农向规模化种植发展。
    6、大力扶持种植大户
    目前,该村的烟草种植主要是以小户经营为主,规模小、种植地分散,不利于田间管理。为了早日实现规模化经营,急需培育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大户出来,以带动本地区烟草生产的发展,所以在政策投入方面有所向大户倾斜,给种植大户的支持更多,以逐步打消大户烟农的顾虑,更好的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从而积极带动该村的烟叶生产早日实现向规模化种植迈进。
    在上级烟草部门以及该地区烟叶收购站人员的带领下,2007、2008年两年,古楼坪地区的烟草种植改革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革后基本实施过程如下:每年农历11月左右,在一年的烟叶收购完成之时,下一年的烟草生产安排开始进行,烟叶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开始下队(组),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在稳定原有烟农的基础上发动其他农户进行种植,然后与烟农签定烟叶生产合同,做好第二年的工作计划。从12月份中旬就开始着手育苗工作,由烟农们先做好育苗大棚,再经过烟叶收购站派出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积极帮助提供技术(2008年还对较大的种植村民小组搭建温室育苗大棚,进行集中育苗。),在确认育苗棚搭建合格后,烟叶收购站统一向烟农发放地膜、育苗基质、防疫药品、育苗浮盘、种子,并由技术人员现场统一进行指导,保证育苗工作的安全、有效、高效进行。技术人员在育苗期对育苗棚进行定期检查,随时提供技术帮助。第二年农历2月份,技术人员指导烟农进行田间起垄,做好烟苗移植准备工作,3月底4月初,烟叶收购站的技术人员再对烟农的烟苗移植进行现场指导以及进行初期的田间防虫防病指导,保证烟苗的成活率。到了4月下半月——5月、6月上半月就是烟草的生长期,由烟农进行田间管理,技术人员定期巡查,指导烟农进行田间施肥、病虫害防治。6月底及7月份,烟叶进入成熟期,烟农开始对成熟烟叶进行烘烤,不时有技术员莅临指导,保证烟叶的烘烤质量。烟叶烘烤完成后,烟农对烟叶进行分级扎把,再有负责该区域的技术人员进行预检,填报预检单及预售数量,烟农只有凭借预检单和合同才能到烟叶收购站交售烟叶。烟叶由烟农送到收购站后,再由检验员对其进行评级过磅,最后付款,一年的烟叶生产才宣告完成。在2008年,烟叶收购站的付款方式也有了新的改革,由烟草公司与信用合作社联合,不再采取现金付款方式,而是为每个烟农把烟款打到指定的帐户上,以实现电子化安全交付。相比2006年以前,该村的烟叶育苗还是由烟农自行在地里进行,烟叶生产完全按照烟农们的自由安排,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生产次序混乱,烟叶烘烤质量不过关,分级扎把不合格等现象严重的情况,改革后的情形则完全不同了,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不但使烟农的生产安排实现了规律化,而且还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保障和提高了烟农的收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实施改革后,由于2007年是过度期,2008年取得的效果则是相当明显的。2008年,整个古楼坪村的烟草种植户达到212户,种植面积达到1749亩,仅次与粮食种植,销售干烟52万斤,比合同量42万斤超额完成了10万斤,平均烟价达到6元多/斤,付出正价330多万元,为地方财政创税70多万元。相比2007年的种植户190户,种植面积1500亩,收干烟37万斤,所付烟叶正价180多万元,税收40万元左右,已经开始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了,不仅种植户增加了22户,种植面积也增加了249亩,收干烟重量增加15万斤左右,更为重要的是为烟农们多创收了150万元左右,为地方财政多创税30万元。烟叶生产在改革的推动下,大大提高了古楼坪村农户对烟草种植的积极性,也为该村的烟农们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加了烟农们的收入,在好政策的带动下,烟农们也投入了更大的激情来抓烤烟生产。烟农们的种植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鼓励,更多的农户们开始纷纷要求加入烟叶种植。
    烟叶生产销售经过这次改革,基本上形成了一体化的模式,这两年所取得的成果也证明了,改革是成功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这不仅更加坚定了烟草公司和烟叶收购站工作人员们改革的信心,而且也更坚定了烟农们的信心。但改革才是刚开始,要想真正的实现成功,摆脱贫困的面貌,还得走真正的规模化、科技化道路,把烤烟生产作为该地区的一个产业来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效益,真正的给烟农们带来实惠,才能真正的让这个地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2009年,该村已开始通过合并、拆分烟草生产合同,压缩种植户户数的方法,逐步向规模化种植转化,今年虽然种植户只有197户,但干烟的合同量却达到52万斤,而且还规定种植面积必须达5亩以上的农户才能签定烟草生产合同,以便向规模化过度,多培育种植大户,从而搞好产业化生产经营。
    随着古楼坪村村民们种烟积极性的高涨,及在好政策的鼓励、带动下,该村的烤烟种植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益的,从而早日摘掉贫穷帽,实现小康生活。
                             (作者,刘燕,系华中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