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入文学殿堂的钥匙

 墨舞天涯文学馆 2012-11-15

 爬了几十年格子,才进入到文学殿堂,还不是很深的院子里。这个五进的深宅大院就像宫廷,到了最里面的殿堂上,是很不容易的。这里面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登堂入室的钥匙一道门一把,一座殿堂有一层台阶。上一层台阶很难得,只要找到踏步的地方,就是另一种感觉和心态。
  
  一、脸红什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文学艺术在拨乱反正后的一个发展高峰期,有志于创作的青年应运而生。省上及时举办了第一届笔会。在会上,第一位讲课的是当时的著名作家、文学二级,已故的省作协副主席曹杰老师。
  
  开课,大家拿出笔记本瞪大眼睛洗耳恭听。曹老师眼光直直地看着坐在后边一点的几位,突然说:“脸红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后边,想寻找红脸的人,探个究竟。曹老师又突然说:“怎么又黄了?”大家似乎听出了挪揄,想笑不敢笑,调回过头惊愕地看着老师。老师哈哈大笑,学着《智取威虎山》上的座山雕和杨子荣的做派、腔调:“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大家哈哈哄笑起来,形同喷饭,气氛活跃。然后他话锋一转,说:你们都是文学艺术战线上的新兵,不用瞪着我,真的。虽然你们在省市地县报刊上都发表过一些小豆腐块,实话说,你们还没有登上、走进文学殿堂!有的人,写了几篇豆腐块,就了不得了,在单位、在市县,名人了!你们还在门外边哪!不信么?请听:
  
  “诶!又——脸红什么?”老师这次是对着顶棚在喊,没人向上看。
  
  这次真的有人脸红了。反正我是红了。
  
  我被震撼了。好像说的就是我。
  
  接着他说了一个故事:一次,一位给省刊投稿被他退回的业余作者,从老远的一个县到省城找上门来。他拿着曹老师写满修改意见的退稿信,非要和老师了理论理论。那次,曹老师给这位“说小说”的时候,这位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后来,这位还是被曹老师细密的讲解折服了,后来成了忘年交,也小有成就。
  
  脸红什么?就是这样来的。
  
  曹老师的开场白和以后的讲课,列举了我们当中大部分人作品为例子,评头品足,我脸上就红红的、热热的。也想到老师真的很用功,把我们发表过的作品一一都做了研究、点评了不足。我觉得,那些写过发表的文章,我都没有这样精度再找找缺点,这一下子让我懂得了我还很嫩。虽然在省刊上发过小说,还是发在“新人”栏目下;虽然在省级报纸上有一些文章,在地方和单位被另眼相看。我懂得了脸红。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一直记起这个开场白。记得脸红的时候,正是可以再上一层台阶的时候。文学殿堂不好进,只要有信心;再上一个台阶很难,只要肯登攀。
  
  后来在市级刊物当编辑,现在在网上当编辑,也遇到过和那位与曹老师一样争论的作者。比如最近,一位找上门来,和我在QQ上理论我对于她的评论,最后我们成了忘年交哦,有点像我,敢于自以为是,必须的!懂得后,又勇于自以为非。更加必须的!喜欢。
  
  在江山看到【菊韵☆中篇小说】《犯错》。我冒昧地写下了评论:“读完小说,看到了作者小说的意图,读出了小说的内在含义,立意和人物设计都好。但是在通篇结构上,欠脉络调整;对人物称谓用词有点混乱,句子繁长;一句内前后搭配烦乱,缺乏应有的断句。这些是应该以后加以改进的。细节设计不多,靠情节取胜,还是应该加强细节的运用。我说了和品论者不一样的反话,谅解。夏安!”
  
  结果我看到了作者“冰煌雪舞”的回帖,我真的认识了一位能脸红的、有前途的作者,很是欣喜。他的回帖是:“谢谢朋友精到的解析,感谢朋友细致的点评,您的意见正是我需要加强的,能得到您的指点是我的荣幸。朋友的真知灼见令我受益匪浅,此文不管是情节的把握还是文字的修饰都有所欠缺,真心真意谢谢你!敬茶,祝福编安!”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所以,要学习易中天先生,文章被指出错误后,他在媒体面前说:再版时写在注释里,原文不动,以作自励。不要学那位知名作家老虎屁股摸不得。因而,我时时感谢指出我文章里错误的人们,就是一个字的错误,我必定去道一句:谢谢一字师。
  
  二、寻找门道
  
  自古门道有两种。一种是深宅大院、小四合院的进门道路和大门朝向。找对了,进入文学殿堂。另一种是自古不变的坟墓墓道的朝向和墓门位置。自以为懂得、知道,结果老路照走,进坟墓。爬格子也是一样,有雄心大志,找不到门道,成不了大业。
  
  当然,成就作家梦,条件很多,有先天的,有后天的。但是,找门道的辛苦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门道,不是找关系走后门。当然,这可以刊登一些文章,但是终究长久不了,因为,作品终究是以质量说话的。旁门左道,得之一时,到了明白时,后悔已晚。当然,现在网上写写,不打算成就自己作家梦的,自我安慰,走走后门也是可以。不过,总找人家编辑给刊登、加精,早晚人家也会烦的。所以,这里说的门道,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门道。
  
  这里说的门道,取其义,不是条件。条件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当然,写作,是写生活,必然要求有一定的经历和阅历,有一定的写作基础。这些是条件。这些条件,任何人都是可以达到的,只要有恒心。
  
  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你的情感上一定是多情的。多情则善感,善感加善良则必然多忧多愁。大到悲天悯人,忧国忧民。小到伤虫痛鸟,恋木惜花。所谓情寄八荒,思接千载。难得有长久的欢乐,片刻的清闲,文人之苦,文人之乐,全在于此。
  
  门道,简洁地说,就是:
  
  从血管里喷出来的都是血;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根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写作)消得人憔悴:琢磨琢磨再琢磨,修改修改再修改,吸取前辈和他人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观察要细腻,腹稿要完全,选材要严少而精,开掘要深不叠重;生活之树长青:因为真实,所以才有力:搭配均匀,松紧合度;按照本来的样子和应该有的样子,让主人公去写,而不是自己在写;紫罗兰和玫瑰花不会同时发出芳香:没有细节和写出想到的所有细节,那都是失败;言有尽而意无尽,文学第一要素是语言。

       简单地说,体验、读书、请教、练习、集中注意力,用活感官,尊重口语、常写日记、自以为非。
  
  文艺创作不会一举成名,倒是有无数次失败,失败的无效劳动才有以后劳动的有效。
  
  三、进得殿门
  
  在网上的博客群投稿,当然算是成绩,但是,这里只是一个文学集市;文学网站投稿,进了一步,这里只是一个文学超市。有些不入流的、给钱就登的所谓杂志,有一篇作品,也还是在殿堂第一个门前的台阶上站着,都还在文学殿堂外面转悠。甚至出钱就可以在什么辞书上一个名字,成名矣,拿出来炫耀一番,也不过是小儿科。其实,在省市报刊上能用实力而不是关系刊登的作品,才算得在殿堂门槛上迈进了一只脚。什么时候在省级文学刊物上有一席之地,大概就算已经进了第一道大门。但是进入第二道、第三道、第四、五道大门,登上每个门前的那个台阶,都要费不少力气,需要是你的作品脱胎换骨。
  
  这不是吓唬人,有点经历的作者,会有同感的。
  
  所以,进得五层大殿的,达到有传世之作的,当世还没有。进得第四层大殿的也不多,那层大殿的人,作品是消费者当做可以收藏的书籍。第三层大殿站着不少人,有很不错的文学作品。能进到第一层大殿,已经不错了。让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一部作品进没进大殿,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看什么?
  
  人物、事物是不是生动、鲜明、真实?
  
  矛盾冲突是否合理?
  
  透露的作者情感是否真诚?
  
  形象所寓含的思想是否深刻?
  
  作品能否打动人?也就是读者读得下去吗?
  
  作者采用的手法是否有效地实现了意图?
  
  也就是解决作品的真实性、艺术性、目的性、个性和形象思维的典型性。
  
  这里说到了五层殿堂,那么,有志之人就应该对最高的殿堂仰视不止。不是说的名誉地位,是那个文学爱好者、业余作者、作家一生追求的作品的境界。所以,在1989年得到省作协的入会通知,而且是作协主席高平和副主席曹杰作为介绍人的,脸还是又红了一回,因为我知道,有一层台阶在我面前竖立起来。进入文学殿堂的钥匙其实就是勤奋,有更多的阅历、更多的经历、更多的功力才是正途。
  

         文/欣雨文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