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慢乙肝)是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种传染病,尤其是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具有治疗难、易复发及愈后差的特点[1]。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的方法。我院在常规护肝降酶及支持对症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外敷合肝病治疗仪治疗104例慢性乙肝患者配合新的护理方法,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2月~2003年3月的在我院住院的204例慢性乙肝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会西安会议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男性142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35±3.5)岁。其中慢乙肝轻度70例,中度122例,重度12例。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4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甘利欣30 ml+5%GS静滴每日1次,保肝降酶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乙肝Ⅱ号方穴位贴敷合肝病治疗仪治疗及新法护理。 1.2.1 中药外敷方药(乙肝Ⅱ号方) 主要有血余碳、叶下珠、北芪、白术、云苓、首乌、丹参、桃仁、蒲公英等,经我院制剂室加工处理成细末状,用温水加少许蜂蜜调成膏状备用。将舒适妥剪成5 cm×5 cm大小,将调好的乙肝Ⅱ号铺成2 cm×2 cm,厚度为0.5 cm置于舒适妥中,常规外敷(足三里、日月穴、期门)穴位[3]。根据辩证外加督脉的中脘、水分、神阙、气海等。每次敷4~12 h,30 d为1个疗程。 1.2.2 肝病治疗仪 用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公司研制DSG-I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红外线灯额定全功率275W,照射红外线波长0.76~1.5 μm,辐射0.07049 W/CM2。 病人平卧,穴位敷药后,全身放松,将肝病治疗仪辐射正对肝区,每次20 min,30 d为一个疗程。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N1.200304155) 1.2.3 新的护理方法 对接受治疗的患者首先注意做好心理护理,由护士给病人讲解中药穴位外敷和肝病治疗仪的治疗方法及作用原理、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消除肝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另外,将敷贴药加温至38℃与体温接近,使病人感觉舒适,乙肝Ⅱ号方以药粉形式存放,使用时现配现用,以保证疗效。 1.3 临床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患者于治疗前、中、后查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胆红素(SB)等),并且每日查房随访临床症状和体征。 1.3.2 疗效结果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肝脾回缩或稳定不变,肝功能好转,指标未恢复到正常范围,但指标原值下降50%以上者。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肝功能指标原值下降<50%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比较用c2检验,两组患者的肝功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肝区隐痛、纳差、厌油、腹胀明显好转,其中乏力、纳差、厌油、腹胀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体 征 变 化 情 况
2.2 两组患 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改变 治疗后肝炎患者的ALT、AST、SB及A/G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2.3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基本治愈7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1.3%。而对照组基本治愈55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78.0%,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组别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中药贴敷治疗有特别的经络传导效应和治疗作用,是中医治法的一大特色,它可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根据经络学说的原理,经络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内外的作用,将中药贴敷在特定的腧穴上,通过腧穴对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作用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中医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以疫邪内侵,邪伏血分,致使正气亏损,气血失调,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为其病理特点[4]。本组病例取日月、期门、足三里、中脘、水分、神阙、气海,涉及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及督脉等,其意在于疏肝利胆,健脾益气,活血祛瘀;诸穴合用具有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之功效。乙肝Ⅱ号方中白术、北芪、云苓等药物能健脾益气,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诱生内源性干扰素和促进母细胞转化作用,还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发挥机体的防御功能[5];丹参、桃仁活血化瘀通络[6,7],蒲公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可健脾益气,祛瘀解毒,清热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和组织异常增生,镇痛及免疫调节功能[8],体外试验已发现其抑制星状细胞增殖作用最强[9]。 由于各型肝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10,11],致使肝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引起病情迁延不愈。而DSG-I型电脑生物肝病治疗仪产生的近红外波穿透人体皮肤的正常组织,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肝脏组织血流量,利于肝细胞代谢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同时还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TC细胞增殖和活化,产生如干扰素、NK、K细胞及保护抗体等抗病毒因子,从面达到改善肝功能,辅助清除肝炎病毒的作用[12],另外指套换能器和微电脑自动提取系统的使用极大提高了机体皮肤对近红外波透过率。在近红外脉冲的热作用下,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使肝脏细胞得到充足的供血、供氧及各种物质的供给,从而使受损的肝细胞修复、坏死的肝细胞再生,肝纤维化逆转,抑制慢乙肝向肝硬化进展[13,14]。同时,红外线照射能促进敷贴药物吸收,且血液“得热则行,遇寒则凝”,热疗本身能散郁结,通血脉。 乙肝Ⅱ号敷于肝区日月、期门等穴位,因日月、期门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要穴,其经气与肝胆相通,再通过中药透及吸收和肝病治疗仪的导入,使药物直达病所而发挥治疗作用。本组病例在改善症状和肝功能方面有明显效果,证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等作用。本研究在综合保肝降酶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外敷和肝病治疗仪治疗慢乙肝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另外,在护理方面采用新的护理方法,既在治疗前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治疗的作用及意义,病人多愉快地接受治疗。药物加温护理对治疗也有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