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级安全主任复习题

 昵称11134069 2012-11-16

《概论》练习题

 

一.是非题

01.能量在流通渠道违背人的意愿而意外释放或逸出,就会发生事故. 

02.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会发生事故, 一定会导致伤害. ×

03.预防事故发生, 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入手.

04.工业企业发生伤害事故的起因全在于工业企业内部. ×

05.实现了本质安全就不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 ×

06.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决定于从业人员人数,三百人以下规模的,可以不设置. ×

07.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或者设施. ×

08.一般按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大小以及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来划分危险源的等级.

09.为了加强对重大事故的处理能力, 防止事故扩大,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因而要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10.产生风险的原因是人们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不定项选择题

01.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的观点,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是(A.管理能量.B.控制能量.C.让能量按人的意志传递、转换、做功)

02.海因里希揭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

03.构成危险源的要素是(A.潜在危险性.B.存在条件.C.触发因素)

04.影响第一类危险源危害程度的因素是(A.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B.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强度.C.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D.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05.对危险源的管理控制措施是(A.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B.明确责任,定期检查.C.加强日常管理.D.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E.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F.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各奖励.)

06.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提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C.管理缺陷)

07.防止人失误的安全技术措施有(A.机器代替人操作.B.采用冗余系统.C.耐失误设计.D.警告)

08.生产经营单位预防性安全管理工作包括(A.对人员的管理.B.对设备的管理.C.对环境的管理.D.对过程的管理)

09.控制物的因素成为第二类危险源的技术措施有(A.故障-安全设计.B.减少故障.C.维修.D.安全监控系统)

10.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现象指(A.违反安全操作规程.B.违章指挥.C.违反劳动纪律)

 

.填空

01.预防性管理就是以(预防事故为中心)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0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

03.系统安全工程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评价).

04.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特点是(目的性、分权性、民主性).

05.风险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事故后果)的积.

06.系统安全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安全程度,是一种(实际可能的、相对的)安全目标.

07.海因里希安全管理理念的局限性在于认为(遗传)(社会环境)对人员起到几乎(决定性)的影响.

08.现代轨迹交叉论对事故的认识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09.划分危险源等级的原则是(突出重点、控制管理).

10.对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技术措施是对(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不使其导致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措施失效或破坏.

 

.简答

01.简述系统安全观点

不可能彻底消除一切危险源的危险性; 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宁可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最佳的安全程度:实际可能的,相对的安全目标.

02.如何落实安全责任制?

要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强对职工安全责任制教育,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已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责任和应有的权限;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有群众基础,便于执行;将安全生产责任制条文具体化为每一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并把这种程序标准化,严格执行;建立严格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发展及生产变化情况修改和补充责任制的内容,使之适应生产经营单位发展的新情况.

03.简述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04.简述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 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05.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程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延伸,也是在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程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安全生产各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最基础的规定.

 

 

人员的安全管理学习考试复习题                                                      

 

一、判断题:(在括号对的打“√”,错的打“×”

01.所谓人本原理,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02.只要抓好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就能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03.人员心理素质评定依据,实际中是根据每一种职业特点的要求,制定出相应作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标准,作为选拔或评定人员的依据。(

04.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指意志的坚定性、果断性、自制性、和恒毅性。(   

05.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职责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从业人员的法定义务(    )

06.安全教育培训对象所指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务局)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不在其中。( ×

07.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学历高低平均的一种反映。( ×

08.在我国,《劳动法》规定未成年工是年龄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

09.过程控制是对正在进行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10.排除不必要的动作,使作业简单、容易,是实现实现动作的经济性,寻求最佳的安全作业方法的内容之一。(   

11.三标班组应达到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和标准化现场的各项要求。(  

12.对人施加和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行为和意识问题,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   

 

.不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01.人的不安全行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 A )差而做的错误的行为;二是由于人的( C )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行为。

   A、安全意识        B、过程控制          C、大脑对信息

02.人的素质包含的要素有:( ABCD

   A、生理内涵         B、品德内涵    C、心理内涵   D、智能内涵和工作绩效内涵

03.在制订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时,应遵循( ACD

   A、针对性原则     B、时间性原则    C、阶段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04.在一个劳动组织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一般指没有明文规定而自然形成的群体,例如车间班组中的( CDE )等形成的群体。

   A、车间主任   B、班长   C、同乡   D、同学   E、朋友

05.从管理的角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方式可分为:(ACEF

   A、预防性控制      B、针对性控制       C、更正性控制

   D、监测性控制      E、过程控制         F、事后控制

06.企业安全文化力的功能具有( ABD

   A、导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强制功能    D、约束功能

07.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流程。(ABCDE

A、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求的分析     B、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  C、培训内容、方式、方法选定

D、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实施与管理   E、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

08.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可按( ABCD   )的程序进行。

   A、发现问题     B、预先分析     C、资料收集    D、需求分析

09.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过程是由于( B )促使人内心紧张而引起动机,在( C )的策动下而产生行为,行为总是驶向一定的目标。

A、情绪       B、需要       C、动机

 

三、填空题

01.提高提高安全性的途径主要是通过  选拔  和配置、提高人员素质、  规范 人的行为等。

02.人的素质包括遗传的 先天 素质和由实践经验积累而成的 后天 性素质两类。

0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本单位员工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这此问题可归纳为  个人 层面的问题和  组织 层面的问题。

04.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书通常分为 综合 计划书和单项计划书两种类型,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或中、长期教育培训计划都属于综合性计划,而就某次或某主题教育培训计划则为 单项 性计划。

05.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制度层 和物质层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 内涵 ,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06.人员作业安全管理的 核心 是如何控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如何 保证 作业过程的合理与规范。

07.马斯洛认为人的多种需要可分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简答题

01.安全培训计划书的编制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P45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目标;对象及人数;培训内容;组织;方法; 时间; 实施方案;实施地点;费用等内容

 

02.为什么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抓好班组安全建设与安全活动?参见P90

   班组是生产作 业的基本单位, 是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各项经营目标的主要承担者和直接实现者, 班组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是生产经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班组能否长期保持安全生产的局面决定着生产经营单位整体的安全生产形势.因此,班组、的安全建设是生产经营单位实现长期稳定安全生产的基础.

 

03.如何让企业员工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通过举办各种安全活动, 让职工参与整个活动过程, 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 让他们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参与决策, 吸收他们中的正确意见, 通过参与, 形成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归属感,认同感,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

04.马斯洛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多种需要可分为哪五个层次的需要?参见P63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综合题

01.在自己工作的企业中,哪些人员要经过安全培训教育?由什么部门进行培训教育?

   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特殊工种.

  

02.请说明您单位的性质、人员、设备设施、危险源、工作环境和事故等情况,试用中级班所学知识论述如何搞好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履行您的职责?

我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有人员约1500,主要危险源有小型油、危险化学品库、空压站工作环境比较安全,舒适无污染,布置好、环保设施齐全, 近年来无较大工伤事故发生、无职业病发生,无消防事故发生、作为公司的中级安全主任,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 1.配合公司负责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2.制定各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4.加强各类危险源的管理.5.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习.6.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7.加强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管理.8.严格执行特殊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9.加强设备的使用、检查、监测、维修等工作的管理.10.加强对作业环境的管理,对生产性粉尘、噪音等进行环保和防护, 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11.跟踪事故的调查与处理.12.作好工伤保险的管理工作.

 

1. 事故4M要素? 提高人员安全性的途径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较差的管理

   人员的选拔和配置、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人的行为

  2. 员一般素质构成?人员心理特征结构包括?

     生理内涵、品德内涵、心理内涵、智能内涵、工作绩效内涵

     心理过程特征、个性心理特征

3. 人员心理素质评定依据?

   能力、性格、气质、情绪与情感、意志

4. 意志?岗位作业人员素质要求有哪几方面?岗位分析主要方法、程序?

   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已的行动克服困难, 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生理素质要求、心理素质要求、安全知识与技能素质要求

   观察法、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计算机辅助岗位分析系统

   确定岗位类型并审查现有文件资料、向领导和员工说明岗位分析过程、用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或观察法进行岗位分析、编制岗

位分析说明书.

5. 安全培训需求分析程序、内容? 

   程序:发现问题、预先分析、资料收集、需求分析

   内容:员工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员工工作状况的分类、确定培训对象

6. 培训计划制定原则、程序? 

  针对性、阶段性、完整性

  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目标设定、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的选定、安全培训组织实施方案的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经费预算、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措施的确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书的编制

7.员工按安全态度、安全知识技能如何分类?各分类人员管理对策?

   一类员工意识好、知识好, 提出奖励措施, 精神鼓励  二类员工意识好、知识差, 首先培训

   三类员工意识差、知识差, 停职,待培训后处理      四类员工意识差、知识好,案例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

8.文化力的功能包括?导向、凝聚、激励、约束

9.安全文化中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的关系?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制度层 和物质层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 内涵 ,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0.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有哪些措施?开好班前会、互保制、建立健全安全档案、三标班组--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

 

 

 

 

 

 

 

 

 

 

 

 

 

 

 

 

 

 

 

 

 

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练习题

 

1.(      )均属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A.设备设置不合理B.物料堆放不当 C.照度不足D.100dB的噪声 D.通道出口不通畅 E.高温高温度 F.通道宽度90cm  G.安全标志不清晰 H.设备之间安全距离不足 I.有毒作业没有分区与无毒作业混杂

2.(      )均属作业环境职业有害因素

A.生产性粉尘B.强热幅射 C.噪声D.生产性毒物 D.紫外线 E.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F.棉尘 G. H炭疽杆菌 I.电焊弧光 J.矽尘 K.40℃的环境温度 L.水泥粉尘 M.放射性幅射 N. 120dB的噪声 O.汽油 P.X射线 Q.铅及其化合物 R.微波 S.空气相对温度100% T.凿岩风钻的振动U.气压过低

3.(     )均属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       )均属控制噪声的措施  (       )均属控制生产性毒物的措施     )均属防署降温的措施.

上岗前体检、佩戴防尘口罩、执行除尘系统操作规程、密闭尘源、定期体检、定期测定粉尘浓度、湿法作业、通风除尘、降低声源噪声、减弱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戴降噪声的耳塞、上岗前和在岗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吸声、消声、隔声、阻尼、通风、戴防毒面具、使用生产性毒物的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密闭生产中的毒源、执行使用有毒物品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测定作业场所毒物浓度、注意营养/加强煅练/增强体质、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为生产工人供应含盐开水、向工作岗位送冷风、穿戴防热个人防护用品、实行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合理布置热源、热源与作业人员之间设隔热屏障、不让有高温作业禁忌症的职工从事高温作.

4.(       )均属有毒气体净化的技术.

催化燃烧、固体吸附、液体吸收、冷凝回收、热力燃烧、物理吸附、化学吸收、化学吸附

5.(       )均可将空气中的粉尘分离出来 P317

电场沉降、洗涤分离、冷凝回收、固体吸附、重力沉降、离心分离、物理吸附、催化转化、惯性分离、过滤

6.安全色的(  )表示禁止,   )表示警告, (    )表示注意, 表示停止用(   ), 表示指令用(     ), 表示通行用(    ),

  提示标专用(    )色底(    ). P252

红、黄、蓝、白、黑、橙、萤光、绿

7.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    )的作用除尘、沉降室是利用(     )的作用除尘、惰性除尘器是利用(     )的作用除尘.293-294

重力、摩擦力、惯性力、弹力、离心力

8.(       )的除尘原理都是使含尘气流与水充分接触, 从而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P303

文氏管除尘器、泡沫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冲击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颗粒层除层器尘、重力沉降室、过滤式除尘器.

9.用活性炭净化含低浓度苯的空气的净化方法叫(      ), 将含氨的空气与酸液充分接触而使氨从空气中分离的净化方法叫(    ), 将含高浓度甲苯蒸气的空气冷却使甲苯从空气中分离的方法叫(    ). 用水洗涤含氯化氢的空气使氯化氢分离出来的方法叫(   .

催化燃烧、固体吸附、化学吸收、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冷凝回收、物理吸收、洗涤分离.

10.(      )除尘器的除尘原理是利用粉尘本身的重力而使粉尘在气流中分离出来 P293

   (      )除尘器的除尘原理是使粉尘在高压电场中荷电, 然后在集尘极上放电, 沉积在集尘极上而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P305

   (      )的净化原理是利用有害气体溶解在溶剂中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P322

   (      )的净化原理是将可燃的有毒物质加热后充分氧化而转化为无害物质 P318

   (      )除尘器的除尘原理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从旋转气流中清除粉尘 P294

   (      )除尘器的除尘原理是利用惯性力的作用在气流前方设置障碍物或使气流方向急剧改变, 粉尘由其惯性作用继续前进而撞击到障碍物上被收集下来. P294

11. 除尘系统由(                                 )四大部分组成. P288

12. 消声器可降低(       )噪声的强度.  P340

13. 气温40℃、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下长时间从事强体力劳动的工人容易患的职业病是(        ). P264

14.燃烧净化包括(                          )燃烧法. P318

15.随风管内风速增大、风管的阻力损失(          )

16.有害作业点的调查界定方法有()、()、()P211

17.定置管理的5S方法起源于日本, 5S是指()()()()().开展5S活动的原则是()()()

18.判断题

1.风管内风速过低会导致粉尘沉积,为避免风管内沉积,风速越大赿好(  )P289

2.焦油含量高的粉尘宜用袋式除尘器净化(   ) P301

3.密度大、粒径大的粉尘, 采用沉降室净化是不利的.(   )  P293

4.比电阻过高过低的粉尘都可以采用电除尘净化(    )P305

5.含低浓度苯的废气可以用直接燃烧法净化(   ) P320

6.冷凝回收宜用于净化低浓度的有害蒸气(    ) P321

7.固体吸附最适用于净化高浓度的有害气体(     ) P329

8.沉降室和袋式除尘器都适用于处理高温含尘烟气.

9.喷淋塔只可用于液体吸收净化废气, 不可用于冷凝回收净化废气(      ).P321

10.填料塔只能用于液体吸收净化气体, 不能用于冷凝回收净化有害气体(      ) P321

11.将车间墙面敷贴吸声材料可减弱反射声和直射声的强度(    ). P339

12.吸湿性高的粉尘最宜用布袋除尘器净化(     ). P301

13.除尘系统应在工艺设备起动后起动, 在工艺设备停运前停运.(    ) P292

14.紫外线、X射线、激光、超短波、微波均属非电离辐射(    ) P347

 

简答题:

1.简述粉尘源控制的原则. P278

2.为什么只有不能采用密闭罩时才用敞口罩来控制尘源. P282

 

综合题:

棉纺厂一个集中式除尘系统连接着10个密闭罩, 风管内棉纤维的浓度为130g/m3, (棉纤维爆炸下限为100g/m3) 风管及闸板阀均用钢板加工, 这个系统工作时有什么危险?如果发生事故会造成什么危害? 应采取什么技术措施防范? P291

 

 

设备的安全管理练习题:

1.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有那些?

  物理、化学、行为、能量

2安全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 保证安全生产

 

3.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有那些?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4.什么叫本质安全、安全装置?

  本质安全: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安全装置:为了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

 

5.防止设备超限的安全装置有那些?

  超载、赿位、超压

 

6.什么叫三好四会

  三好:管好、用好、养好

  四会:会使用、维修、检查、排除故障

 

7.设备的安全检查的定义;

  对设备故障及安全运行状况进行查证与诊断的过程

 

8.设备点检法的分类;

  日常、定期、专项

 

9.制定设备三级保养的依据是什么?

  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

 

10.金属切削机床的管理检查内容中的第一条;(判断)

   防护罩、盖、栏等应完备、可靠(2m  0.7m)

① 距操作者站立地面高度2m处有外露的传动部位   ⑤高于地面0.7m的操作平台或需巡视设备的平台

 

11.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第三条的内容,

   厂内道路应符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  10km/h  3km/h

叉车或其它机动小车在厂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h,在车间内部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km/h

 

12.预防触电的措施;

   直接措施:绝缘、屏护、间距、安全电压

   间接措施:IT系统保护、TT系统保护、TN系统保护、漏电保护、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环境、提示性措施

 

13.预防静电的措施,

   工艺控制、自然泄漏、静电中和、防静电接地

 

14.锅炉运行中存在的三种主要事故;

   爆炸事故、缺水事故、满水事故

 

15.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的依据;

   容器压力的高低、介质的危险程度、生产过程中作用的重要性

 

16.各类气瓶的检验周期是多少?

   盛装一般气体3年、盛装惰性气体5年、盛装腐蚀性气体2

 

17.着火源的控制

   控制明火、控制磨擦与撞击火花、控制电火花、控制人为火源、严格动火管理

 

18.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动火管理中第一条内容: 填空《动火安全作业证》

   动火运作过程的监督管理

 

19.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内容

   面向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面向设备对象的安全管理

 

2、论述题(案例分析)

◆叙述本企业安全设施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本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本企业存在那些安全隐患,论述对策措施

 

 

 

1. 迟漏、漏报、谎报、瞒报  1小时

2. 国务院、国务院

3. 省级人民政府、市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

4. 60天、60

5. 事故处理流程图:

  事故发生后的报告、事故现场的保护、事故的调查、事故分析、人员的处理、事故报告撰写、事故材料归档

6. 事故案例分析

  直接原因: 设备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良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间接原因: 技术或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和培训不够或无、劳动组织不合理、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规程不健全、

事故防范措施不利、陷患整改不利、其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