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与蜜蜂有关的花事与战事---潇湘晨报

 雨霧山庄 2012-11-16

一场与蜜蜂有关的花事与战事

11月23日-24日,浏阳大围山
2010/11/29
  □撰文/张湘辉  摄影/朱辉峰




  进入冬季,枇杷花也成为蜜源。




  “野脾子”里饱含蜂蜜,可以直接吃。




  取出来的“脾”先用刀割除蜂蜡,蜜才能甩出。




  把“脾”放在取蜜桶里,高速旋转,蜜被甩出。




  周英南家人给我们端出一碗冬桂蜜,太腻,只吃了一口。




  11月23日,大围山镇白沙上坪村。蜂农廖上杰戴着网帽从蜂箱里取出“脾”,再放到起蜜机里,甩出蜜。





  11月24日,浏阳大围山镇永幸村杨湾组。养蜂人张友华家的蜂桶挂在墙壁上,这种传统古老的养蜂方法,产量低,营养好,蜂蜜的价格也较高。




  11月24日,大围山镇同幸村北斗组。在养蜂大户周英南家,因蜂蜜价格低廉,原在家养蜂的大儿子撂下蜂箱出去打工了。

  甜蜜的谎言。中央电视台2010年11月14日、21日连续两期“每周质量报告”,所曝光的蜂蜜与蜂胶“潜规则”,让消费者陷入巨大不安。而山林中,最可信任的蜂蜜源头,蜂种之别,蜂农境况,亦到处充满博弈。湖湘地理偏重于“中华蜜蜂”的田野调查,一种简单昆虫牵扯出的复杂江湖。

  “真蜂蜜都卖不掉,谁还去掺假?”最多时养着300多箱中华蜜蜂的浏阳蜂农周英南,最后无奈地以5元一斤的价格将原蜜贱卖。而距此三小时外的长沙,我们在超市所购“蜂蜜”,通常被掺入60%的果糖,那可能是爬满黑色虫子的陈米所产出的玩意儿。

  养蜂  最古老的仿生树洞招徕野蜜蜂,已是不可多见的天人合一

  山里山外,蜂蜜的双重世界,弥散荒谬感。

  午后两点,晴好天气,小蜜蜂轮流钻出来“放风”了。盖子打开,只见蜂箱里,四五块“脾子”(蜜蜂在上面搭巢、产蜜所形成的排列整齐的六角形蜂房;人工养蜂时它被木框框住,一块块插在箱子里)上,层层叠叠地趴着上万只蜜蜂。奇怪的是,我们居然都不怕,还轮流拎起一块“脾子”,木框看上去轻薄,却沉甸甸的。那是浓稠蜂蜜的重量。

  这样的蜂箱,在湖南的山区散落隐匿。2010年11月23日,驱车进入浏阳大围山镇,愈往山里走,清幽处,藏着愈多中华蜜蜂。画家廖国核领着我们蜿蜒抵达的大围山白沙上坪村,是他的故乡。坐在大门口,五彩斑斓的深秋山林那边,已是江西铜鼓县,不过是几里的距离。边境之地,乡邻多有养蜂,只是规模并不大,廖家的29箱蜂,摆在屋前山脚阳光里,下用砖头垫起,上覆厚厚杉树皮。

  大围山镇最知名的养蜂处,是“石坳”。11月24日,从大围山镇东门,沿乡间泥路,我们找到同幸村北斗组的周英南家,这个停滞时光的“塅”里,索性没有手机信号,下午电也停了,却家家养蜂,大约有最集中的中蜂群落。

  周、廖两家的蜂箱大同小异,一个长方形箱里,竖立着几片“脾”,可自由抽取,方便取蜜。这种养蜂方式“1970年代就比较普遍了”。只是廖家的蜂箱就这样安静地摆在家附近,而周英南除了在屋后山岭、屋前田里到处摆放着,还会带着心爱的蜜蜂随花迁徙,不过,也只是在浏阳境内其他山地罢了。

  老式传统的养蜂人已经很难找,在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山里稍显多一点。颂英蜂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升亮领我们找到的一家,在永幸村杨湾组,峡谷漂流经过的半山。微雨中的峡谷,没有声响。踩着木楼梯爬上二楼,曹维汉家四个老式蜂桶挂在廊下,显得孤单,“本来有六箱,跑了两箱”。二十余年,他家固守这种方式。长条型箱底侧20个小圆孔,蜜蜂正进进出出。媳妇张友华拿扫把清扫着,“蜂屎、花粉落在下面,不扫会生虫子”。经常被蜜蜂蛰到“起码痛一个星期”的张友华,小心翼翼打开桶底。蹲楼板上仰望,数不清的蜜蜂围成一个半球形,被遮挡的真相无从得知,只知这种方式蜜蜂比较快乐。

  老式蜂桶一年最多割两次蜜,产出极低,是大围山所有蜂蜜中最贵的,“糖老些,至少要卖35一斤”。曹维汉家的蜂蜜一般都被熟人瓜分一空,贵的卖到50。

  其实还有比这更古老的方式。与此遥遥相对的湘西桑植八大公山森林里,山民沿袭祖先方式,用的是“桶箱”。圆木桶,空的倒扣在森林里或屋檐下做蜂巢,桶下搁几个小石头,留住蜜蜂进入的通道。他们甚至并不饲养蜜蜂,全是野蜜蜂飞来筑巢,一年只取一次蜜。山民邵朝虎说,野蜂是在树洞里筑巢的,老式木桶便是模拟木洞。这听上去天人合一,古朴至极,据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谷志容说,唯一的缺陷是,“蜂群不是很稳定”。

  蜂蜜   入冬后便不再取蜜,那是蜜蜂们的过冬伙食

  不管野生抑或家养,蜜蜂的王国有着相同的秩序,简洁而严苛。同行的赵旭如对蜜蜂并不熟悉,居然在层层叠叠中一眼认出蜂王。女王就是女王,气度不凡,形体略大,秋阳照耀下,尾翼有一种宝石蓝的光泽。一群之主只能有一个,专司产卵;数百只雄蜂,专司交配,也容易辨认,它们是黑色的。蜂王与雄蜂皆没有自理能力,其余一切都倚靠那一万多只工蜂。出身决定命运,再奋斗都似乎无用。

  11月23日,廖国核的父亲廖上杰拎起一页脾子,底端赫然有两个挨着的“王台”,里面住着未来的蜂王,一窝不能容二王,“只能看哪个好一点,掐掉另一个”。若“王台”长在箱内不同的脾子上,倒好说,拎到空箱,新的一群蜂就诞生了。20天左右,新蜂王出世。为完成繁衍使命,一个礼拜后,“处女蜂就要飞出去寻找公蜂,那一整天时间,便是一辈子唯一一次的放肆婚礼”。

  一万多只工蜂早已泌蜡在脾础上造好六角形巢房。温习一下小时生物课,依旧得感慨,这个精灵为何可以建造出如此精准的等边六边形房子,最省材料,最大化利用空间,而且坚固。这些密密麻麻的房子,尚且有着统一规划。廖上杰戴上专用的白色网状帽子护住头脸,拿一个刷子,将蜜蜂刷到蜂箱里,如此,脾子一览无余地暴露:最下部分是蜂王产卵的蜂房,而工蜂采蜜回来,会将花粉放在中部的房子里,蜜则存放在最上端。花粉就是小蜜蜂的“奶粉”,“小蜜蜂出生后,做6天内勤,就可以出去采蜜了”。做家务的,自然是老蜜蜂带着小蜜蜂,如同今日农村,只见老幼妇孺留守。而上端的蜂蜜如果满了,工蜂会提取花粉中的蜂蜡封口贮存。一切井井有条,环环相扣。

  蜜蜂不偷懒,即使是冬季,也出来采蜜。只是蜜源减少,按照常理,养蜂人入冬便不取蜜,留作蜜蜂过冬伙食,廖上杰说,这远不够,“明年春季繁殖期,还要喂两三次蜂蜜”。我们看见喂蜜的竹筒,“一桶一次要喂三斤”。周英南蜂太多,则索性在入冬时卖掉了很多,“养不起”。

  蜂口夺蜜。廖家为我们破例取了好几脾蜜出箱。04号蜂箱费了好大力气才打开,“蜜太多,蜂房装不下,蜜蜂自己在木盖上起了野脾子”。割下来的蜜,连着蜂房,用手拎一块吃,是一种要晕过去的甜。胖哥长叹:“生活比蜜甜,那怎么可能?”

  正规军脾子,则要用“起蜜机”。廖妈妈拿刀将封口的那层白色蜂蜡削掉,饱满而有凝固质感的蜜便露了出来。所谓机器,也不过是有个摇手,让脾子在桶内迅速转圈,利用离心力将蜜甩出来。“蜜太厚,不好摇。”这大约是一年中最好的蜜。

  十斤蜜被摇在了桶里,再用一层纱布过滤了下杂质,比如不幸摔落淹死其中的蜜蜂,便完成程序。真正的“土蜂蜜”都是如此简单,纯粹,颜色不确定,品质确定。

  采蜜   从春到冬一场追花逐蜜的游戏

  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他自称“我们这些狂热地喜欢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幼稚而淳朴的人们”,穿行山区所遇到的蜂农,即使不如此,亦大多与蜜蜂有一种长年累月的深情。

  “蜂箱温度最好在25-35度间”,冬天来了,要在里面放上布、泡沫垫等保暖。老式蜂桶,则在箱子外边裹上被子。用周英南的话说,“总之就是人加衣就给它们加衣。”小蜂容易感冒,也易被工蜂带入的细菌感染,“总之八个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一年到头与蜜蜂厮混,辗转浏阳各地山林的周英南,已习惯将蜜蜂拟人化。他的儿子周财勇打工回来,也跟着父亲放蜂,说起炎夏蜜蜂小爪子拍脾子扇风的聪明劲,乐呵起来。人与蜂,蜂与花,在这场亘古的陪伴中,彼此适应,譬如植物的花器与蜜蜂形态构造和生理已深深契合,宛如天生冤家。(据说意蜂的嗅觉与吻,与我国树种匹配性差)

  追花逐蜜。如果是意蜂,你可以看到一场跨越几千公里的花事。譬如年初在广西的油菜花、紫云英里繁殖,2月扑进江西、湖南金色油菜花中,3月底洞庭湖、湖北的紫云英盛放,4月下旬移师河南与刺槐纠缠,5月再换枣花,继续北上河北采荆条,7月底被内蒙古的向日葵、荞麦诱惑……澧县的很多意蜂,此刻正飞翔在云南的高原阳光里。

  中蜂自然也可迁徙,但大蜜源的争抢不是意蜂对手,周英南的中蜂就曾被意蜂“搞死”了。他只在周围100公里内山里溜达。《养蜂科技》杂志上广西薛超雄曾统计过一份南方蜜源植物表,收录了38种。即使如廖上杰的中蜂那般不挪窝,从春到冬,冬瓜木、油菜花、板栗花、鸡爪梨、荆条、乌桕、半荷枫、野枇杷……也总有一朵花为它而放。

  我们穿行大围山的两日,白色油茶花漫山,小时我们也会吮食蕊中之蜜,不过对于蜜蜂却“有毒”。“茶花中有层油脂,蜜蜂吃了消化不良。”若有其他花,便不待见茶花。

  只是今年同期而开的冬桂比较萧瑟。“80箱蜂,居然只有300斤冬桂蜜。往年多时,可以有一吨。”周英南直摇头。廖家所摇取的蜜,便是冬桂蜜。11月24日我们在周英南家山后找到传说中的冬桂,一棵刚开过花,一棵嫩黄小花苞正要迸发,属于“晚桂”,其叶子与花都颇像桂花树,不过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蜂农所说的冬桂,又叫“苦茶树”,属于山茶科柃属,常绿灌木。罗霄山脉的蜜蜂,每冬的白色盛宴。

  蜜价   蜂业合作社的收购价居然是5元,结账时有时只肯给4.5元

  养蜂也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多,低温长,花开得不好。”可即使如此,“今年有1000多斤蜜,20多块一斤,是个好门路”。廖上杰其实养蜂才三四年,从平江引进的8桶蜜蜂,如今分支成29桶,“明年应该可以到50桶”。

  只养着4箱老式蜂桶的曹维汉,养蜂45年如今只养10多箱的廖能球,则更像玩票的,蜂蜜是生活甜蜜的点缀。廖能球电话中笑声爽朗,“花有大年小年,今年留蜜量不大”。

  养蜂大户周英南则做不到如此淡定。多时300多箱蜜蜂,一年产蜜“13000多斤”。他从不知道往蜂蜜里掺的“果糖”是啥玩意,他啥都没掺已经难以卖掉。一斤两斤零卖不现实,而蜂业合作社的收购价居然是5元,“结账时有时只肯给4.5”。

  周的三个儿子原本都学放蜂,在如此价格前,宁愿出去打工。11月24日,只见大儿子财猛的蜂箱全部空置,摞在走廊。我忍不住追问价格如此低廉时,会不会想办法往蜂蜜中加东西,大家齐笑了,“真蜂蜜都卖不出去,加东西能干什么”?财勇极其笃定,“我敢保证我们这个塅里养蜂的,都没人搞假,能卖完已是谢天谢地”。

  事实上有些假,养蜂人看得明白。除了颂英蜂业合作社收购较多本土蜂蜜外,“其余大都是从外地调蜜进来”,如果5元的蜜都不肯收,可想而知外地蜜的质量,“大围山这块蜂蜜牌子已经被砸掉”。

  不甘心5元贱卖,他开始寻求出路。比如卖到姜厂,抑或达浒镇“想做真实土蜂蜜”的一个老板,“十块”。对此价格,他似乎已满足。

  然而周家今年的蜂箱还是减少了三分之二。蜂箱一一收起时,花朵会不会寂寞?三小时外的长沙,抵达一瓶好蜂蜜,究竟有多遥远。

  常识

  中蜂:惟一的土蜂蜜酿造者;意蜂:善采大蜜源的外来种群

  蜜蜂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属下7个种,1758年有了“西方蜜蜂”第一个种名,东方蜜蜂1793年被命名。

  我们此次关注的对象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中国传统蜂种,也即“土蜂” ,1983年在山东临朐县发现的蜜蜂化石,确认它2500万年前已开始辛勤工作。备受推崇的“土蜂蜜”仅指中蜂蜂蜜,而非所有农家蜂蜜。

  与中蜂有别,中国目前饲养的80%是意大利蜂,这种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的外来蜂极其强势,善采集持续时间长的大蜜源,产量高,且产蜂胶,平原地区已完全是它的天下——在湖南,仅湘东与湘西山区保有较多中蜂。中蜂每日采集时间比意蜂长1-3小时,对小蜜源也孜孜不倦,花种杂,其蜂蜜在蜂巢中慢慢变成熟蜜,营养价值高,但产量低。所以如今摆在超市架上的蜂蜜,绝大多数都为意蜂蜂蜜加工而成,远逊于中蜂原蜜。

  意大利蜂与中蜂之间有着一场暗战,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杨冠煌在北京房山区发现,意蜂的工蜂与中蜂的雄蜂扇动翅膀的频率接近,往往瞒骗过中蜂的守卫蜂混入蜂巢将蜂王杀死。繁殖量大、个头大、善于伪装的意蜂,对中蜂形成巨大威胁。

  “如果这么发展下去,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中蜂大概10年左右就要消失了。”有专家呼吁保护中蜂。中蜂消失,并不只是减少一种昆虫,因其对小蜜源与冬季蜜源的采集特性,若无这种生灵辛勤眷顾,很多植物,尤其山区植物,可能逐渐绝迹。生态多米诺的链条,再一次清晰呈现,且敲起警钟。

  专家发声

  好蜂蜜的活性酶能到30%,国家标准则是10%,很低的标准

  余习春

  澧县蜜蜂研究所所长,湖南蜂业协会副会长

  1.澧县是意蜂的代表地,情况如何?

  澧县是养蜂规模比较大的地区,但中蜂比较少,在山区有一点。意蜂则有接近十万群,光本地意蜂就有5-6万,客蜂(外地流动放蜂)也有这个规模。一年产蜜1500吨左右。一部分养蜂人会跟随花期到外省,比如现在很多人去了云南,那里温度高,蜜源多,油菜也比我们这边开得早。

  2.是不是中蜂的蜜一定比意蜂的好?

  其实只要是成熟的蜜,意蜂蜜也可以很好。成熟蜜浓度一般在42度以上。但意蜂产量高,蜜来得猛,通常一两天就取蜜了,水太多,含水量高达30%(一般100斤蜜不能超过18斤水),这种蜜只能称之为花蜜,都需要再加工,所以一般卖给蜂蜜厂。加工过程即使不经过高温,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还是有一定损伤。

  中蜂蜜在蜂巢中时间长,一般半个月左右就能变为成熟蜜。尤其传统养蜂,一年只割一两次,蜜杂,营养更好。

  蜂蜜质量的好坏,活性酶指标最重要。好的蜜能到30%,国家标准则只需要10%,很低的标准。

  3.意蜂现在很强势地占领着绝大多数地域,有说意蜂不采零星花源,这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大的威胁?

  意蜂只要有很好的管理,也可以采零星蜜。但中蜂本性就采小蜜源与冬季蜜源,不生蜂螨,勤劳,本土,有不可替代的特点。

  名词

  蜂蜜   由工蜂采集花蜜并酿造而成,含有180多种物质,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占64-79%,其次是水分,含量为17%,另外有蔗糖、麦芽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酶类、芳香物质、色素、激素等。

  蜂王浆   喂养蜂王的蜂乳叫蜂王浆。蜂乳是工蜂的王浆腺和上颚腺分泌产生,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水。

  蜂胶   工蜂采集树脂加工的产品,起抗菌素作用,为意蜂群独有,并不是蜜蜂的食物。

  数字

  我国约饲养着700万群蜜蜂,其中西方蜜蜂约450万群,中华蜜蜂200多万群。每年约生产蜂蜜25万吨,蜂王浆3200吨,蜂花粉5000吨,蜂蜡3000吨,蜂胶350吨。湖南约饲养40余万群蜜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