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清朝斥乾隆“十大过”伪奏稿能流传?

 松边醉客 2012-11-16

何清朝斥乾隆“十大过”伪奏稿能流传?

2012年11月16日 16:48
来源:大江网 作者:刘国伟

核心提示:指斥皇帝“十大过”,一般官员想都不敢想的伪奏稿能够广泛流传,似乎已经说明乾隆盛世下的暗流涌动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乾隆画像 资料图)

本文摘自:大江网,原载于《江南都市报》,作者:刘国伟,原题:江西官员斥乾隆“十大过”?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在位时,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多达百余起,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但是在260多年前,有一场殃及全国最终止于江西的文字狱十分特别。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后,民间出现了一个假托是工部尚书孙嘉淦写的奏稿,稿中的内容“五不解,十大过”,直指乾隆帝,全国皆争相传抄伪奏稿。

在当时朝廷看来如此狂妄悖逆的伪奏稿闯下了弥天大祸,直到一年多后,当朝匆忙杀掉江西卫千总以及南昌守备后,才草率收场。然而,这场文字风波的起源真的在江西吗?

奏稿直斥乾隆南巡骚扰民众

1753年2月,满清江西千总卢鲁生病势沉重,被“速正典刑”,被押解进京的南昌守备父子遭遇了同样命运。最终当朝将卢鲁生千刀万剐,两个儿子处斩,受牵连定罪下狱的有一千多人。

祸端起于两年之前,也就是乾隆十六年。与现在荧屏上英明果断、风流潇洒、知识渊博、慈爱纯情的乾隆皇帝形象不同的是,盛世下血腥的文字网越织越密。根据学者陈东林、徐怀宝研究,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着一份伪托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的奏稿,主要内容是指斥乾隆皇帝有“五不解、十大过”,对乾隆皇帝本人和他执行的政策及朝廷权贵重臣进行尖锐的抨击和无情的弹劾,成为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重大事件。

时至今日,伪稿原文已经难以找到,但专家对这份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伪稿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首先,指责乾隆南巡。历史上乾隆六次南巡,是其在位六十年的重要政绩之一,功过难有定论。但此举给江南官商民众造成了严重的骚扰和负担,从而引起激烈的反对。其次,伪稿指责乾隆冤杀大臣张广泗,为其鸣冤。而在民间秘密流传的同时,伪稿又逐渐添加了新的内容,直至清晰地列出了“五不解十大过”。如同一个炸弹,产生了令人震撼影响,全国十八省皆争相传抄伪稿,在全国蔓延,终于被当局发现。

全国秘密稽查文字狱再起

乾隆十六年六月,云贵总督硕色首先密报乾隆皇帝,说发现“密禀一纸,词殊不经”,系到云南的过客抄录传播,所抄传之词假托廷臣名目,将传抄的伪稿一同呈乾隆。

学者认为,乾隆帝刚即位时,还在做一些笼络人心的事情,首先下令刑部将悬挂在菜市口枭示的汪景祺头骨取下“制竿掩埋”,接着又降旨赦免了被发配的汪景祺及查嗣庭的亲属。为避免再发生以文字罪人的冤狱,乾隆帝暂时听从山东道御史曹一士“请宽妖言禁诬告折”,批准刑部的建议:今后凡告发旁人诗文书札等悖逆讥刺的,如审无实迹,一律照诬告反坐;如果承审的法官率行比附成狱的,以“故入人罪”论。不少文人纷纷上表称颂乾隆“上下无隐情”、“为政以宽缓”。

但是就在乾隆十六年孙嘉淦伪稿事发后,文字狱终于死灰复燃。

乾隆皇帝闻云贵总督奏报之后,认为这份伪奏稿假托廷臣名目,捏造皇帝批语,纯系大逆恶徒狂悖之举。但是,又不想公开追查此种直接把矛头对准他本人的激烈言辞,还因伪奏稿在其他处尚未发现,故追查也没必要全面铺开,于是责令步兵统领舒赫德及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等省的督抚秘密缉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