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引幸福、成功的超强神秘力量:感恩力

 miyasa 2012-11-17
 
 
 

  <吸引幸福、成功的超强神秘力量:感恩力>

 
 

  第一部分 第1节:仅是向10个人表达谢意就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仅是向10个人表达谢意就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在此之前我已经向参加我所主办的“西田塾”的学生、接受我的心理训练的各个领域的运动员客户以及参加我的演讲的全国听众介绍了一个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的法则。

  我称之为“报恩法则”或“10人法则”。这一法则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一句话:

  “请举出10个你应当感谢的人的名字。然后在1年之内向这10个人表达你的谢意。”

  为什么我要向大家介绍这一“报恩法则”呢?

  为什么说“向10个人表达你的谢意”就可以改变人生呢?

  我向大家推荐这一“报恩法则”的原因在于“通过向别人表达谢意,自己作为人的‘能量’就会增大,就能把运道、好运、幸福、成功吸引过来”。

  如果我问“你是否对你的父母怀有感恩之情”,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得到的回答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感谢他们一直深爱着我,将我养大成人”“感谢他们一直守护在我的身边”。如果去问社长类似问题的话,几乎所有人都回答“全靠客户的支持”“感谢员工们的努力”。

  但是这些回答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误解。

  事实上,大家嘴里所说的感谢几乎全都包含着“必须要感谢”“觉得应当感谢”这样的意思。

  也就是说,他们的脑袋在感谢,但是心头并没有产生感谢之情。所以他们只是在嘴上说着“感谢”,但是在心里并没有产生巨大的震动或是涌现出喜悦之情。因此,他们作为一个人的能量也就自然没有增强。

  我们为了从心底里产生出感恩之情,就必须采取“行动”。不把情感化为行动,我们就无法真正产生感恩之心。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所要采取的方法就是“报恩法则”。

  人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获得幸福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才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

  因此,我相信,实践“报恩法则”,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人生”“自己是生活在很多人的支持中的”,将会成为人获得“发自内心的幸福”的源泉。

  尤其是通过向“自己做了对不起对方的事情,所以觉得不敢见”的人表达感恩之情,就可以使自己从“痛苦”“压力”“精神创伤”中解脱出来(心灵的净化)。这样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能量”(=“自己的心灵空间”)就会变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报恩法则”可以说是一种打破“制约自己心灵的框架”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动摇、打破之前狭隘的心灵框架,将其扩展,最终达到海阔天空的方法。这一“报恩法则”是我根据年轻的时候遇到的一位人生导师所教的方法发展而成的。

  实践“报恩法则”的话,就一定会发生什么。但是如果不去实践它的话,什么都不会发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去实践。也许大家在实践“报恩法则”的过程中,会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将会改变你的一生。毫无疑问,你将会从潜意识的层面发生改变。

  第一部分 第2节:当成为“可以获得成功的自己”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成功

  当成为“可以获得成功的自己”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成功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愿望,比如想要:

  成功

  做出成就

  获得好的结果

  受人欢迎

  被爱

  幸福

  等等。

  但是,只是一味地追求,是不可能真正实现这些愿望的。

  因为“想要成为这样那样”的愿望不是通过追求、争取就可以得到的,而是当这个人“成长为可以成功的人时,成功就会自然而然地来到手中”。

  但是如何才能成为“可以成功的人”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只需报“恩”即可。只要去实践“报恩法则”,我们的人性就会成长,就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成功的人,并进一步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感受到幸福的人”。

  第一部分 第3节:实践“报恩法则”就可以肯定自己的一切(1)

  实践“报恩法则”就可以肯定自己的一切

  通过实践本书所介绍的“报恩法则”,你会获得如下体验:

  意识到谁是自己的恩人

  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知道自己生活在很多人的支持下

  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多么幸福,多么幸运

  不管过去的人生是怎样的,都能对自己的过去抱有肯定的态度

  相信自己可以达到目标

  努力成了自己的一种快乐

  知道在生活中为他人着想将会给自己带来幸福

  意识到自己在过去所犯下的不当与过错,并可以为此道歉

  最终,你会有如下变化:

  可以进行积极思考

  人格魅力大大提升

  身体内充满了走向成功的能量

  获得更多的好运

  了解人生的意义、生存的意义

  不再对事物充满怨言和抱有不满,获得平静的内心

  一些看不见的精神创伤从潜意识中消失了

  自我肯定感增强,开始喜欢自己

  成功力(=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的力量)显著提高

  在痛苦的时候会有人帮助自己,会出现帮助自己的人。

  第一部分 第4节:实践“报恩法则”就可以肯定自己的一切(2)

  大脑获得解放,灵感不断涌现

  掌握了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

  虽说是“报恩”,但你不必勉强自己去做一些很困难的事情。你只需要直接见到你的恩人,衷心地向他表达你的谢意即可(禁止用写信或发邮件的方式,直接见面表达谢意这种强烈的体验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如果能够带上一点伴手礼,可能会更好。

  但是,在这里需要记住的一点是你所能做的最大的报恩,最能够令对方感到喜悦的是你不浪费对方对你的恩情,是你为了报答这一恩情积极努力地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的样子,你需要将这样的自己带到恩人面前。对于恩人来说,这会是最令他感到快乐的礼物。

  “因为有你,才有现在的我”

  “因为有你,所以我才感到幸福”

  “因为有你,我才能够获得成功”

  带着这样谦虚的心情,跟恩人说“谢谢”。感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

  仅仅是这样简单的实践,人无论在怎样的痛苦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

  第一部分 第5节:拥有原谅并接受他人的心灵,会令自己变得更强大

  拥有原谅并接受他人的心灵,会令自己变得更强大

  经营小吃店的Y现在感受着“发自内心的幸福”,但是他的童年却是非常不幸的。

  Y没有父亲,他母亲是一位单身妈妈,她没有说孩子的爸爸是谁就失踪了。孤零一人的Y是在福利院长大的。

  Y在20岁的时候结了婚。几年之后他自己开了一家店,生意做得很顺利。在经济上宽裕之后,他参加了我主办的“西田塾”,并决意实践“报恩法则”。

  “那么,该向谁报恩呢?”

  结果他的妻子提出了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建议。

  “不如我们去找找已经失踪多年的妈妈吧。”

  之后,Y通过专门的调查公司找到“抛弃自己的母亲”(关于Y的故事在102页有详细介绍)。

  分开数十年之后母子再次相见,场面应该会很感动吧。

  但是……这并不是一次令人感动的相见。

  因为母亲完全没有赎罪的心情,她丝毫没有为自己抛弃孩子而感到后悔。

  不仅如此,母亲还一个劲地跟Y要钱。

  “我们很久没见了,你总要买点东西给我吧。我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还想要零花钱……”

  听说Y按照他母亲说的给了钱,但是他并没有责怪、怨恨、讨厌自己的母亲,而是切实地实践着“报恩法则”。

  “我现在有妻有儿。曾经只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我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店。我能有现在这样幸福的每一天,是因为您生下了我。谢谢您。”

  Y深深地低下头,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面对生了自己却又抛弃自己的母亲,再次见到自己却只会跟自己要钱的母亲,对自己的行为毫无反省的母亲,Y说了“谢谢”。

  他没有责问,没有愤恨,没有责怪她的虚伪,只是说了“谢谢”。

  Y说在向抛弃自己的母亲说了“谢谢”之后,他感到“自己好像终于卸下了长年累月的苦恼”。

  原谅抛弃自己的母亲,并向她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这一行为令他潜意识中看不到的精神创伤消失了。他现在在众多公司员工和朋友中获得了作为一个人的成功,那是因为通过“报恩法则”他了解到了“感谢的力量”。

  他意识到了“人不是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活着的。在生活中多为别人考虑,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幸福”。

  不论是在“西田塾”,还是在我所知道的人员中,像Y这样克服自己的心灵创伤,获得作为一个人的成功以及幸福的大有人在。

  他们所做的只是“直接去见自己想要报恩的人,向他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意”,仅仅如此而已。但是无可置疑的是,“仅仅如此而已”的事情却令这些人的人生发生了巨大改变。

  第一部分 第6节:从此时此刻开始获得成功和幸福

  从此时此刻开始获得成功和幸福

  现在请容许我向你提几个问题。

  对于你来说,你的报恩对象是谁呢?

  “请举出10个你应当感谢的人的名字。然后在1年之内向这10个人表达你的谢意。”

  请把你应当感谢的人的名字写在卷头附录的“‘报恩法则’实践列表”,然后在1年之内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意。

  一定要做到。

  实践“报恩法则”将会切切实实地给你带来某种改变。

  在哪些方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相信你只要读了这本书,就可以了解到“报恩法则”将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报恩”“表达谢意”为什么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内心呢?关于其原因,我还从脑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不需要做什么困难的事情,也不问年龄和性别,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技术。“报恩法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是每个人去做都可以得到效果的法则。

  我在近30年间,通过学习会、演讲以及各种书籍介绍了这一“报恩法则”“10人法则”。很多实践了这一法则的人欣喜地告诉我“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改变!”“意识到了真正的感恩之心!”“充满了生活的力量!”等等,而且还有很多人表示想要听听实践者的经验。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诞生的。本书中记录了很多实践“报恩法则”并改变了人生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源于真人真事,但是考虑到隐私等问题,在一些细节上作了修改)。希望大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报恩法则”的效果。

  实践“报恩法则”,从此刻开始你就可以获得“发自内心的幸福”。

  你想要报恩的人是谁呢?

  第一部分 第7节:“报恩法则”改变一切(1)

  第1章

  /

  愉悦他人的能力关系着自己的幸福

  因富裕而失去的能力——“悦他力”

  据说日本每年的自杀人数达到3万多人,并且自杀未遂者的数量是这个数字的5倍,也就是说每年有十几万人选择死亡。

  尼特族(指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三无”人员——译者注)人数达到50多万。处于忧郁状态或患有身心症的人数在70万以上。我出生于战后的贫困时代,但那个时候,日本人的心理问题远没有现在这么多。

  可能当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之后,就会忘记“对于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吧。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就是“悦他力”。

  “悦他力”,正如其字面意思所示,是一种“愉悦他人的能力”。

  现代日本人的这种“想要愉悦他人”“想要使对方感到快乐”的愿望已经越来越淡薄了。

  对于真正的成功者来说,排在第一位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并且,他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他人感到快乐”。他们会逐渐了解到为他人而努力这件事最终会给自己带来幸福。

  只有“愉悦自己所带来的幸福”的话,会产生“负面情感”

  第一部分 第8节:“报恩法则”改变一切(2)

  人能够感受到“使他人快乐所带来的幸福”,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我在结束工作后回家的路上给妻子买花是因为看到妻子快乐的神情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也就是说“使别人感到幸福”,同时也会“令自己感到幸福”。

  看到妻子幸福的脸庞,我也会感到快乐。人和别的动物不同,具有“分享别人幸福的能力”。

  如果人只在乎“愉悦自己所带来的幸福”的话,就会产生“负面情感”。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是无法生活在一个不和别人产生关系的环境中的。

  那些只追求“愉悦自己所带来的幸福”的人,是无法爱他人的。所以他们会感到孤独,并最终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反,追求“使他人快乐所带来的幸福”的人则会获得如下感受:

  喜欢自己

  相信自己

  不再那么在意自己的辛苦

  相信自己能够达到目标

  过程本身就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付出必有回报

  努力变成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出现帮助自己的人

  如果只是为自己而努力,那么当出现不顺心的事情时,人就会陷入“负面情感”。会出现情绪低落,觉得“做不到了”“不行了”。

  但是如果有“支撑自己心灵的人”,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负面情感了。而会觉得“为了那个人,我能够继续努力”。这种心灵的支撑(即想要使其感到幸福的某个人)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不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的人不能得到成功和幸福

  之所以成为尼特族是因为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第一部分 第9节:“报恩法则”改变一切(3)

  近来日本人尤其缺乏对父母亲的感恩之心,想要令父母感到快乐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少。

  我从小就觉得“感谢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运动上,都是为了“让妈妈开心”“让妈妈夸奖自己”,所以才努力去做的。

  但是现在的孩子却不是这样的。

  他们不再把父母当做父母来尊敬,甚至觉得“父母照顾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那么多尼特族的出现,就是现代人缺乏对父母感恩之情的明证。如果想着“使自己的母亲幸福”的话,就不可能变成尼特族。他们会希望尽早出去工作,希望“尽量减少父母的负担”。

  怀有“想要让妈妈幸福”的心情

  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来看,在人脑的第二层(大脑边缘系)中,存在着一个判断“快乐?不快乐”的叫做“扁桃核”的部分。

  如果尼特族真的发自内心地希望“让妈妈感到幸福”,那么“扁桃核”就会处于“快乐”的状态,会想要“付诸行动”“积极工作”。

  长期处于尼特族的状态是因为“扁桃核”长期处于“不快乐”的状态,也就是“想要让妈妈幸福”的意识很薄弱。

  我们一听到“妈妈控”这个词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联想,但是事实上“妈妈控”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非常依赖母亲的叫做“依赖型妈妈控”。

  另一种则是想要令生下自己的妈妈感到幸福,想要让妈妈觉得“没有白生你”这样的“自立型妈妈控”(不仅是母子关系,对于父子关系同样适用)。

  在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中,我们会吃惊地发现有很多人都是“妈妈控”,他们拥有强烈的“想让妈妈幸福”“想让妈妈开心”这样的愿望。“想要获得妈妈的认可”这种愿望会成为“专注于某个事物的能量”。

  第一部分 第10节:“报恩法则”改变一切(4)

  “西田塾”的学员中有很多经营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社会意义上或是个人意义上都属于成功人士,都符合“自立型妈妈控”的类型。当然,我也属于“自立型妈妈控”(笑)。

  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抱有感恩之情的人是不可能对他人抱有感恩之心的。而无法对他人抱有感恩之心的人(没有悦他力的人)不可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如果对自己的父母怀有感恩之情的话,这种情感不要仅仅只停留在心头,给父母送份礼物吧

  母亲会一辈子都珍藏孩子送的礼物

  O君经营着一家酒吧,是一位无论从社会地位来说,还是从个人生活来说都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也是“西田塾”的学生。O君的母亲也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但是因为年龄太大了,常卧病在床。

  这件事发生在银行的工作人员访问O君的母亲的时候。

  O君代替生病的母亲打开了保险柜,里面除了存折、印章,还有一个写着“宝物”的点心盒。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已经用旧了的皮包”。

  “母亲为什么把这样一个脏兮兮的皮包当宝贝似的藏起来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O君终于想到了原因。

  “仔细回想一下,这个包还是我送给母亲的。那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想着‘要让一直以来为自己操碎了心的母亲高兴一下’才买的。我记得好像是花了3000日元。这么便宜的包,母亲竟然一直珍藏到现在!”

  不管是怎样高级的包,都比不上儿子送的包,这才是真正的珍宝。

  在我眼里,O君已经是一位很孝顺的儿子了,但是当他终于意识到母亲的内心时,他说道:

  第一部分 第11节:“报恩法则”改变一切(5)

  “我意识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想着一定要比之前更加孝顺才行。而且,我也知道了母亲一直以来都是认可我的。虽然我不是一个有什么大出息的儿子(笑),但是当我知道了‘有人认可自己’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能肯定自己了。”

  我也有跟O君相似的经历。现在算来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贫穷缺钱的我在母亲节的时候,到上野的雨横街上买了件大甩卖的饰品送给母亲。

  过了几十年之后,母亲去世了,亲人们准备分母亲的遗物拿回去作留念。结果,在母亲一直珍藏的首饰盒中出现了我在雨横街上买的那串便宜的饰品。

  “母亲竟然把这种东西一直保存到现在。我应该给母亲买更高档的东西的。”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对母亲是很有感恩之心的,但是就在分母亲遗物的这一天,我更加反省“自己所做的远远不够,我应当对母亲怀有更深的感恩之心去报答她。”

  如果能够更早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也许我就可以让母亲更加开心吧。

  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请给母亲买份礼物

  我要在这里对那些即将踏上社会的人提一个要求。当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请一定要用这份钱给母亲(如果母亲已经过世了的话,就给身边最亲近的家人)买一份礼物(如果已经踏上社会而且还没有给母亲买过礼物的话,就请用下一份工资给母亲买份礼物吧)。

  礼物不一定要很昂贵。2000日元或3000日元买的都可以,但是请把你的感恩之心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

  母亲一定会觉得“这个孩子我真是没白养”。而且她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拥有“关怀他人的能力”而感到高兴。

  第一部分 第12节:“报恩法则”改变一切(6)

  如果对母亲怀有感谢之情的话,不要只是在心里想想,而要把它用行为、行动表达出来。这样,母亲会觉得快乐,你自己的大脑也会觉得快乐。

  大脑会按照人的“要求”采取行动。当你觉得“讨厌”的时候,它就会采取“讨厌的行为”,当你心怀感激的时候,它就会采取“感激的行为”。

  在教育新员工或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会说“热情地问候别人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向别人说“早上好”“你好”“谢谢”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产生一种“真好啊”的感觉,这会令我们自己的大脑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

  如果想了,就去做。

  把心中的感谢之情化为行动表现出来。

  这么做的时候,其实感到最快乐的是自己的大脑。

  越是憎恨自己父母的人,在成功之后,就越是“孝顺”

  I君曾想过要杀了自己的父亲

  那些越是会给父母带来麻烦的人,在成功之后,越是会把“感谢父母”的话挂在嘴边。

  那些越是和父母不和的人,在成功之后,就越是想要“孝顺”父母。

  经营餐饮连锁店的I君就是这样的人中的一个。

  I君在年幼的时候非常害怕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性格非常急躁,一不合他的心意,不管是不是小孩子,他都会举起手就揍人。

  对于I君来说,父亲只是一个“恐惧的对象”,小时候每天见到父亲都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害怕。为了不让父亲生气,他每次都乖乖地“挨揍”。

  当儿子逐渐长大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体力上不如儿子”了,父亲逐渐地不再打I君了。而是把自己的发泄口转到了喝酒上。

  他不去工作,一天到晚只知道喝酒。

  看着这样没出息的父亲,I君终于忍受不了爆发了。

  “再这样待在这个家里,我总有一天会杀了这个男人的!”

  I君第二天就离开了家。他不想去依靠父母,也不想被父母依靠,决定“一个人生活”。后来他通过熟人的介绍,进了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不久之后又出来自己单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