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鹅屋乡老鸦砣村 英姑峡(隐龙谷) 鹅屋乡南掌村

 东海若水斋 2012-11-17
鹅屋乡老鸦砣村英姑峡(隐龙谷)鹅屋乡南掌村 鹅屋乡老鸦砣一个很小的自然村,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地寒冷,种植的作物有限,大多是玉米、土豆、小米、麻、红薯等耐寒耐旱作物,生活颇为清苦。不过靠山吃山,山里的山货、野果、药材看起来是不缺乏,靠着这些也能补贴一些家用。山楂、核桃、柿子、野桃、野杏等,分布面积很广,秋天过去的话,估计有口福了。村中有4户人家,其中3户邻里而居,另外一户孤零零地在山的另一方。村中通电,有一个微型小学,一个乡里派来的老师带着全部学生,上的是复式班。老师据说是半个月回去一次。 壶关县英姑峡(隐龙谷)英姑峡、隐龙谷位于鹅屋乡老鸦砣东北方向(上方),南掌村南偏西(下方)。先了解一下围魏救赵的故事:公元前354年(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赵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今新乡长垣北)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当时,鹅屋区域属于赵国。英姑居住在南掌村。其丈夫被征兵役,随赵国部队与魏国作战。很久杳无音信。英姑夫妻平时恩爱有加。英姑思念丈夫心切,每天早上就早早到现在的英姑峡顶端的一块高石上遥望远方,期待着丈夫早日平安归来。可是,英姑在殷殷希望中跌入绝望,又在绝望中生出一丝希望。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始终不见丈夫归来的身影。英姑已经欲哭无泪,欲伤已无情可伤。山神已知英姑丈夫已经战死沙场,并深为其情所感。默默地说:“可怜的英姑呀!你不如石化于此,从此没了绝望和忧伤”。于是,英姑遂石化成石柱,常年静静地守候于此。当地人为纪念之,称此谷为“英姑峡”。而称对面的山峰为“望夫峰”。后人在望夫峰左侧山体上刻有《望夫吟》以纪念之。《望夫吟》:“终日望夫不见夫,朝朝暮暮相思苦。一站就是几千年,目断关山云无路。” <br><br>英姑峡所在的壶关县鹅屋乡是壶关县海拔最高的地方,从壶关桥上乡到鹅屋乡有一条盘山公路从峡谷入口处经过。<br>在壁立万仞的峡谷之中沿着石阶路缓慢前行,前后人说话声都能从峡谷中传来回音。山路蜿蜒盘旋、群山时隐时现,姿态万千,身处其间,让人恍如仙侠剧里的隐世仙境。尤其是站在瑛姑山的山顶,俯瞰群峰,风光之壮美比很多的5A景区也不差。 <br>英姑峡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层岚叠嶂,奇峰耸立,倒也有些张家界的味道,可惜缺水严重。看样子此峡谷原先可能是进行过或者曾经设想过旅游开发,但估计是人来得太少而作罢了。整个峡谷完全荒废,台阶路年久失修,路上杂草丛生。隐龙谷其实是英姑峡下山途中的一段,不是单独的景区。不过,站在隐龙谷可以看到山下的南掌村和村西的山岭。那郁郁葱葱的山岭不正是一条条俯卧的巨龙吗?峡谷中岩壁上“英姑峡”与“隐龙谷”几个大字篆刻的有些气势磅礴。 鹅屋乡南掌村英姑峡峡谷走到底,就是南掌村,村后的一棵老榆树颇有年数了,千年没有500年应该是有的,枯枝与新芽并发,一派老当益壮的味道。老榆树已经用青石栏杆圈了起来,古树前面还有块文字不甚畅通的打油诗碑文,碑的最下面刻的名字估计是旅游区投资者的大名,令人莞尔一笑。
 
山西省壶关县鹅屋乡卫星图
 
鹅屋乡地处壶关县城东南方向90余公里。东与河南林州市为邻,南与河南辉县市接壤,西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毗邻,北与桥上乡一山之隔。地处晋豫两省四市交界处,版图面积105.72平方公里。
 
天生桥—万佛寺—英姑峡(隐龙谷)—猫路穿越路线示意图
 
从万佛寺后山下来,抬头望万佛山上的万佛寺。东出鹅屋不足十分钟,拐入通往树掌之柏油路,就抵达通往天生桥之路口。
 
再看看万佛寺附近这仅有的佛像。哎,万佛寺现在应该称为“One佛寺”了。
 
再行到达位于英姑峡上方的老鸦砣自然村。英姑峡、隐龙谷位于鹅屋乡老鸦砣东北方向(上方),南掌村南偏西(下方)。
 
观景台
 
清新、亮丽、秀美、质感、硬朗、唯美的山体。
 
英姑峡上入口
 
围魏救赵
 
英姑石
 
英姑石
 
“英姑峡”对面的山峰为“望夫峰”
 
望夫峰左侧山体上刻有“望夫吟”
 
观景台右侧有一台阶可上对面山峰
 
英姑峡
 
英姑峡
 
“英姑峡”
 
“英姑峡”
 
回望英姑峡
 
下隐龙谷,主峡谷为自北向南的隐龙谷,之后折向东为英姑峡。
 
“隐龙谷”
 
旅游线公路旁边英姑峡入口兼标志
 
旅游线公路旁边英姑峡入口
 
从英姑峡出来穿过旅游线柏油路下乱石坡奔向下面的南掌村。
 
很难看懂的篆文
 
很难看懂的篆文
 
下面的房屋就是南掌村
 
回文:万佛山寺钟声传,英姑岩前来观景。英姑岩前来观景,万佛山寺钟声传。
 
《题万佛山》回文
 
南掌村南村头通往英姑峡小路入口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