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8年我们怎样吃饭:不要钱的大锅饭时代

 护法使者 2012-11-18
当1958年的政治疯狂来临时,农民用装穷的办法对抗这种疯狂已经完全没有效力了。兴办公共食堂只是1958年一系列浪漫主义狂热举动中的一项。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放开肚皮吃饭”之后,不少公共食堂只管盯着“吃饱”、“吃好”的目标办,倾其所有,倾其所能,不但吃饭不限量,就是吃菜,也强调“一个星期不重样”、“半个月不重样”,大吃大喝,穷吃海喝。


这段时间,不少公共食堂还开起了“流水席”,社员随到随吃。有些地方还给过往行人大开方便之门,仿照汉末张鲁设义舍的办法,五里设一凉亭,十里设一饭铺,行人来了就吃,吃了就走,人家不吃,还劝人家,说是反正吃饭不要钱。
“吃饭不要钱”和“放开肚皮吃饭”,实行不到两三个月,多数食堂已寅吃卯粮。
W020090616305990960501.jpg 






  当时的民谣也热情地唱道: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总之一句话:“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
  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办好公共食堂》。社论提出了办好公共食堂的具体要求,比如食堂饭菜多样化,饭要粗细搭配,有干有稀,菜要多种,有菜有汤,尽量免费供应酱油、醋、葱、蒜、辣椒等调味品。要注意改善伙食,应当争取每月吃两三次肉,每逢节日会餐。食堂要讲究卫生,要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对年老社员、儿童、病员、孕产妇应在饮食上适当照顾,要利用旧有房屋改建饭厅或尽可能地新建简易饭厅等,可谓事无巨细,都作了详细的要求。
  公共食堂及其供给制,脱离当时中国国情,超越人的觉悟,有些做法也很荒唐。
000bcdb95f170952903303.jpg 






001-2007.jpg
 

万人食堂难以为继

  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得不迫使加强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免费限量发放饭票,按劳动力大小分,谁家浪费大就少发谁家的免费饭票,算是一种简单的惩戒措施。虽然议论纷纷,说是共产主义到头了,但是这么一做起码节省了烧一锅粥的米。可惜还不是长效管理机制,没几天,免费的饭票失去了作用。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没有饭吃,问题大;有饭吃,问题也大,提早到来的共产主义被简单的吃饭不要钱代替,鱼肉荤腥吃掉了不少,白花花的大米一麻袋一麻袋地拉进万人食堂。饭吃饱了,人变得懒散了,甚至更自私了。
  为了节约粮食,烧饭要讲究出饭率。负责烧饭的大妈先用大淘箩淘米,然后把米倒进大铁锅的沸水里。每一锅子90-110斤米不等,烧开后就把米捞起来放进大木桶做成的饭桶里继续蒸,据说这样烧法,米饭蓬松,出饭率高。
  万人食堂的大锅饭吃了不到两个月,被迫改用有价饭票,定人定量,伙食费由公社承担,节余归己,可以继续使用;不足部分自己负责,饭菜票十天一卖,食堂进入有序管理阶段,但是危机也潜伏在那里。连头搭尾巴食堂开了2年,真正属于吃饭不要钱的食堂只办了两个月不到。就在这两个月里,大家都热衷在自己地段的万人食堂里用餐。
无标题.bmp 






001-2010.jpg
  

55a4207f7c7028e32222a.jpg
 

55a4207f7fb88859dbbad.jpg
 

W020090616297009828289.jpg
 

W020090616305991032415.jpg
 


55a4207f7c7028e32222a.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