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吉思汗兵法浅谈

 杂货店伙计 2012-11-18

 

 

 

 

成吉思汗兵法浅谈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统治欧亚达一个世纪,“金帐”汗们统治俄罗斯达两个世纪,而这些则要归功于成吉思汗的制胜之道――兵法。

 

古今中外研究成吉思汗兵法的史学家,众说不一。

 

   《元史》载:“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而到底如何“用兵如神”却失于记载;伯力于《罗马帝国之衰亡史》中称:“蒙古远征军之所以成功,并非靠其优势兵力,而是靠其独特之战略.”究竟“独特之战略”表现在何处,却没有明确解释;清《读史方舆纪要》中亦云:“元代军备之良,谓其用兵奇变恍惚,不可端倪,所出之道,皆师心独往,所向无敌”.还是奇变恍惚不可思议;日本很重视研究成吉思汗,可最后地出的结论是:成吉思汗太伟大了,为什么回这么伟大,其故何在呢?还是一个“谜”.有人说成吉思汗主要靠“骑兵之力取天下”,这是唯武器论.十三世纪的欧洲联军、花刺子模、俄罗斯联军、阿兰部和钦察部的联军,与蒙古军作战时也大都用骑兵,还有金朝,他们的骑兵不次于蒙军,可还是败给了蒙古军!还有人说,成吉思汗靠的是兵多将广.事实胜于雄辩.公元1219年蒙古军队进攻花刺子模时,花刺子模有六七十万军队,而蒙古最多不超过十五万,结果蒙古大胜.1223,蒙古军进攻俄罗斯联军时,对方有十万多人,速不台只率蒙古军两万人,还是大胜.成吉思汗用他一生的战争实践证明:“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成吉思汗到底制胜在何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强大的经济实力,多兵种的建立及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更为重要的是智勇双全的军事领导集团和成吉思汗光辉的战略战术思想。

 

 

强大的经济实力

 

马、骆驼、牛、羊的大量饲养和发展,渔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让蒙古帝国拥有比其它敌国较强的经济实力,从而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从而统一草原,横跨欧亚,另外,实行了“羊马随行,以备军食”的后勤供给制,保障了主力部队的快速行动。

 

 

    多兵种的建立及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

 

    1、蒙古帝国拥有终日战而不疲、弓马娴熟、勇敢顽强的骑兵。蒙古军队的战马世界驰名,史书传有“追风马”、“流云马”皆产于蒙古,而这些战马都要经过严格训练,要达到“千马为群,寂无斯鸣,下马不用控系,亦不走逸”的程度,使其熟悉战阵,在战场上冲锋、退却、躲闪,主人都能运用自如.这些经过驯养的战马,对主人非常忠诚,这样的士兵和战马组成的军队,本身就是一只无敌的力量。

 

    2、千万户制的建立不仅让成吉思汗拥有了一只相当数量的“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亦兵亦民绝对服从其指挥的军队,也形成了政治上的内聚力,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并为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提供了可靠的后方。 

 

3、多兵种的组建。成吉思汗组建了号称“箭速传骑”、日行二百里、世界上最好最快的通信兵及时将大汗的命令传达所有部队。《成吉思汗战史》的作者日本人仲小路说,当时“由里海前线到蒙古的克鲁伦河,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组建了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工程兵。这个工程兵于1220年征服花刺子模时,察合台军团在锡尔河上渡过时,假设了十八座桥。1241年在匈牙利一夜之间,架通了约塞河大桥,保障了主力部队歼灭欧洲联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炮兵团,《成吉思汗战略战术》的作者美国人布劳丁说:“这个炮兵团,比欧洲人别尔多所发明的火炮还要早十年至百年”;组建了遇有战争情况,“跃马弯弓,投入战斗”,“上马则战斗,下马则屯聚牧羊”的世界上第一个义务兵役制,据人称“此即近代义务兵役制之渊源也”;组建了遇有紧急情况时,执行特殊任务的“快速纵队”,古人讲“穷寇勿追”,但成吉思汗则穷追不舍。例如,他命令速不台、哲别二将,从尼沙不儿追击穷寇摩诃德沙至里海困死。此外,还建立了由成吉思汗直接统率的强大的护卫军――怯薛,它为蒙古统治者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大小指挥官,使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大规模军事征伐,有“预备的军官队”。这些技术兵均由汉、回、畏、波兰等异族匠人组成,能保持一致的行动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对一定的敌人发挥整体的威力,犹如今天的机械化部队。

 

先进的武器装备:蒙古军队武器装备精良,在当时达到了最先进的水平。蒙军除个人携带的弓、矢、弯刀、投镖和套绳外,还有集体使用的野战攻城器材,如火焰投掷机、地雷罐、火焰喷射器等等。

 

成吉思汗善于选用人才,当时有四杰、四先锋三朝宰相耶律楚材等,它们组成了参谋部,它的智慧超过了任何敌国的领导集团。它极大地重视研究新战法、新兵种、新军制,吸收中外先进的兵法。

 

 

战略思想:

 

一、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成吉思汗用本土和被征服国家大量的人力、物质财富和军事武器,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为统一中原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吉思汗削平蒙古草原众多的部落,“灭国四十”,出兵西夏,进攻金国.这些部落与国家居住的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民情风俗杂乱,语言、生活习惯各异,军队结构、装备武器各不一样。如果贸然进攻,必然导致失败。成吉思汗通常通过各国商人、间谍、对方使者、商队来收集各方面的情况。

 

三、贯彻军事民主制度。成吉思汗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之前,都要举行军事会议,共同 讨论行动计划。

 

四、重视动员。除了战前用祭旗、复仇动员之外,还经常用自己的人生观教育和激励将士们,并身体力行,使他的军队能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将士们绝对服从大汗的命令,把自己生的欲望,死的怀念全寄托在大汗的雄图伟略中,誓死随他同涉冰川,渡关山,甚至置身于血海之中而无惧色,风餐露宿,永往直前。

 

五、三程望哨,重视侦察。蒙古军队宿营均选择高处,“营留二马,夜不解鞍,以防不测”。“一营有警,则旁营一般备马以待追袭。在战前,除了对敌人的情况派人侦察外,在行军途中,常恐中了敌人的伏击,总先派出三程哨马进行侦察,“虽偏亦必先发精骑,四散而出,登高眺远,深哨一二百里间,掩捕居者、行者,以审左右前后之虚实,如某道可进、某城可攻、某地可战、某处可营、某方敌兵、某所粮草,皆责办哨马回报”。然后根据哨马的报告,灵活决定军事行动。

 

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如十三翼战争以及哲别计夺金朝东京、灭西辽之战。这是成吉思汗在战略战术上的最大特点。

 

七、先胜弱小,后克劲敌。成吉思汗征战一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敌人,他把这些敌人全部消灭的高明战略就是先胜弱小,后克劲敌。

 

八、先内后外,四面扩张。蒙古帝国建立后,萨满势力猖獗,干预国政,成吉思汗遂借摔跤比武为名,处死阔阔出,打击了萨满势力,巩固了他的最高权力。成吉思汗先内进攻、四面进攻的进程,是他逐步消灭敌人壮大自己力量的过程,也是他越来越取得更大胜利的过程。

 

九、远交近攻,或近交远攻。成吉思汗力量薄弱时,用此战略分别与王罕、札木合组成联盟打败了篾儿乞惕部,增强了自己的力量。

 

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成吉思汗兵法的精髓。《孙子》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蒙军骑兵不仅机动性大,而且有强大的突击力量。再加上成吉思汗正确运用该原则,因此,他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对花刺子模的战争中,成吉思汗更是把此原则用到了极点,令人不禁为其挥戈返日之功力,击节叹赏,叹为观止。

 

成吉思汗为确保各军队之间的联系以及掌握敌情及时部署战略战术,在所占领地没三十或五十里建立许多驿站。《成吉思汗战史》的作者日本人仲小路说:驿站是当时最好最快的通信方法。这样,成吉思汗和他的将领们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能调整和改变战略战术,使蒙古军永远处于主动地位。

 

 

成吉思汗的战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火惊法(火攻法)。1041,成吉思汗征伐乃蛮部太阳汗时,曾使用过“火惊法”。又据传说,1212年春天,成吉思汗派兵攻打金朝西京,久攻不下,而攻城最怕消耗战。西京守将胡沙虎因城市被围,援军迟迟未到,惶惶不安。正在徘徊之际,信使传来了成吉思汗的印鉴,上题目:粮草成患,伸手求援;燕子一万,可饱一餐;猫儿一千,可饱一天;两日送到,三日北还。对于这种作为退兵条件的契约,胡沙虎确实感到奇妙而滑稽。他们对待来自北方的所谓“黑鞑靼”,也如同国内掠夺成性的游牧人一样,以为只要啃到一块骨头就会抱着回去。所以,把一万只燕子和一千只猫儿,只当成了戏弄“蛮人”的玩艺儿。胡沙虎以“人网”组成的捕捉队,笼罩着十万人口的西京,一夜之间,无论是大燕、小燕,还是大猫、小猫,统统征来。这样,猫入篓,燕入笼,从城楼上系绳而落,如数地交与蒙古军。然后,闭门自守,坐等蒙军退兵。成吉思汗集中了三百座毡帐,把燕子和猫儿分别装在里面。然后,在一万只燕子的翅膀上,和一千只猫儿的尾巴上,全系上了近透油脂的麻絮,一声令下,被点燃的一万只燕子和一千只猫儿,全都飞入和跑回城内,燕子归巢猫儿上房,不一会儿,全城漫入火海之中,金军乱成一片,蒙军趁机攻城,西京陷落。这就是成吉思汗有名的火攻西京。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是'火人',二是'火积',三是'火辎',四是'火库',五是'火队'”。又讲道:“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二、重兵压阵,三军齐进的“穿凿法”。成吉思汗把军队编为左、中、右三翼,又有侍卫大汗的怯薛军。同敌人作战时,四路军队压阵,象把凿子指向敌人,就称“穿凿法”。具体解释为:“进入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穿凿作战”。“进入山桃皮丛”一样,就是蒙古军的分小队低姿势联络前进。“摆如海子样阵”,就是摆大海一样的阵势,从四面八方进行包围。“攻如穿凿作战”是说:如用凿子攻术一样,长驱直入,直逼其中军。三者相互联系,浑然一体。

 

三、擒贼先擒王的“掏心法”。古战争中,首领是一个部族或军队中的灵魂,杀了首领和国王,就等于切断了这个部族和国家的主动脉,就等于消灭了这个民族或国家。如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高原的过程中,在征服了篾儿乞惕部,杀了首领哈台·答儿玛拉;打败塔塔儿部,杀其首领篾古真汗;打败王罕,追杀札木合、太阴汗等等,这都是“掏心战术”的具体运用。

 

四、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的“狗斗法”。“诱彼而行,以狗斗之法斗走”,这是成吉思汗惯用的战法。成吉思汗同克烈部王罕在合兰真沙陀之战即是“狗斗法”的一个生动战例。

 

五、诈术法。1211年底,者别袭取金的中都时,知城坚,不易攻破,则采取了“佯北而走”的战法,“以众压城,即隐退五百里,金人谓我军已还,不复设备,哲别戒军中一骑牵一马,一昼夜驰还,急攻,大掠之以归。”

 

六、围城打援法。1212年秋天,成吉思汗再次率军围攻西京.金将奥豚襄率部往援,被蒙军诱至西京以东山谷,大部被歼,奥屯襄率残部逃走。

 

七、闪电法。中外历史学家如此描述成吉思汗这一用兵特点:“蒙古旋风”、“有如急风”等。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万旭煌评论说:“成吉思汗之进兵也,如飙风迅雷,千里瞬至,鹰颤一击,往往覆敌于猝不及防.”可谓“急行如风,侵略如火”。英国利得尔·哈特著《战争论》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管希特勒本人是否意识到,他所使用的基本战法都是中古时代蒙古人成吉思汗已使用过的战法。”布尔霖著《成吉思汗》中,他自问自答道:“为什么一个不开化之马队,于攻击强盛开化人民时,均获得成功,其理由安在?概言之,即进行近代闪电战之方式也。”

 

八、运动战法。成吉思汗在西征中,哲别、速不台兵团在迦勒迦河平原同俄罗斯联军会战,是典型的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战例。成吉思汗占领花刺子模国都撒玛耳干后派哲别、速不台带三万人追击摩诃末至里海一个孤岛,摩诃末死,二将完成追击任务后从里海以西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南俄罗斯境内,于1222年六月,遇到钦察人与俄罗斯人组成的联军八万二千步兵和一万骑兵。联军渡过第聂伯河胜蒙古军前卫分队,蒙古军故意退回到后方草原,战场选择在迦勒迦东岸平原,伺机联军到来反击。骄傲狂妄的俄罗斯联军指挥加里赤王,不知蒙军诱敌之际,盲目追击,队形拉的过长,遭到蒙军突然反击分割包围。虽然俄联军全力奋战,仍未抵挡过蒙古军,战败掉头逃跑。蒙军骑兵换好战马跟踪追杀,到第聂伯河时,联军几乎全部被歼,俘虏六个公侯,骑兵多数被击毙,全军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据说在战场上单是基辅军队就遗弃了士兵尸体一万零六百,使欧洲大为震撼,莫不恐惧蒙军之威。

 

    九、围城追歼法。成吉思汗为了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往往用重兵围城,断绝粮草,用石炮猛力轰击,让给道路,使敌人逃跑,然后用骑兵追歼。这种作战法,对于没有攻城经验的骑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蒙古秘史》记载,第一次进攻中都,成吉思汗派哲别、古亦古捏二人为先锋,进攻居庸关。居庸关依恃坚固要塞顽抗,很难攻打。哲别用了诱敌出塞的战术,佯作退兵。金军看见蒙古军行军后退,即下令追击,金军全部出塞,满山遍野追来,到达宣德府山嘴,哲别军迎战,击败了来追之敌。成吉思汗的中军继续到来,追击逃敌,直至居庸关,杀得金兵尸体如山,遂占领居庸关。

   

    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偷袭法。如速不台战败篾尔乞惕部。

 

    十一、驱使其人,攻取其城法。成吉思汗在征战中,随时用招降、新建等途径,把契丹、女真、维吾尔、汉、西域人等组建各族武装,对他们大胆使用,注意团结他们,这些部队的数量逐渐超过了蒙军,担任镇守、征战任务,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对其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十二、激怒法。孙子曰“怒而挠之”。这种战法最容易激怒敌人,使其失去理智,乱阵脚,乘虚而入,围而歼之。成吉思汗同金军和克烈亦惕部王攻打塔塔儿部时,成吉思汗在塔塔儿部击退金军和王罕军之时,派出三百名骑兵小分队一溜烟从塔塔儿军右翼穿过去,塔塔儿军被激怒,不顾阵形,猛追小分队。但成吉思汗的主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被诱惑来的塔塔儿大军包围,肆意冲击、追歼、围杀,最后彻底打败塔塔儿军。

 

    十三、利用矛盾,各个击破法。如利用契丹女真之间的矛盾,智取金朝东都辽阳,断金之左臂并占据女真族根据地。借成吉思汗临终遗言嘱咐利用宋金世仇,假道于宋,攻克金南都开封。此外,还利用宗教矛盾轻易征服了哈刺契丹帝国。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不断从战争中提炼军事哲学思想,反过来又用来指导战争,这使成吉思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略战术,使他的军队无往而不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