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旧时尚玩黑胶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18
怀旧时尚玩黑胶
马老田
  马老田

  前些年,我曾非常迷恋收藏CD,周末常常泡在碟市一整天,也因此,结交不少碟友。后来热情消退,只是兴之所至,偶尔再去。不料碰到老友,三句两句下来,他们齐声说道:“还在淘CD?你out啦!”原来,这班老友,早都改玩黑胶唱片了。

  说起黑胶唱片,我脑海里便会响起那曲经典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那有点扁扁尖尖的音质,加上老唱片特有的“噼啪”杂音,都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怀旧的情调。谁能想到,在怀旧成风的今天,黑胶唱片,也已成了一种颇受欢迎的怀旧时尚。

  不妨想象一下: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你泡上一杯咖啡,舒适地坐在沙发里,把玩一会儿精美的唱片封套,然后小心取出沉甸甸的唱片,放在唱机上让它缓缓旋转,再轻轻地将唱针对准纹路。一小阵杂音之后,喇叭里幽幽地响起一曲邓丽君,或是舒伯特,或是查特·贝克……是否“腔调”十足,颇有点“老克勒”的感觉?

  除了“腔调”,在发烧友耳中,黑胶唱片的声音也远胜CD。据说CD的音质偏冷偏硬,有种“机器”的味道,而黑胶则温暖丰厚,仿佛就在你耳边诉说一般,亲切贴耳。也因此,最近几年来,黑胶唱片开始“回潮”,越来越成为爱乐者和收藏者的“新宠”。

  于是乎,身边的朋友纷纷改行,玩起了黑胶唱片。每次要出境游玩,旅游攻略就必得添上黑胶唱片店一项。有个朋友去英国旅游,就把曼彻斯特的黑胶店逛了个遍,将许多心仪已久的唱片一网打尽。因为分量颇重,最后托运花的钱几乎跟买碟的钱差不多。他返沪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又邀上我们这些好友去开了个小型的“赏听会”。

  朋友中最痴迷的当属阿王,我们戏称他“浦江一霸”,因他住在浦江镇,且收藏黑胶数千,堪称“碟霸”。每到周末,他就乘坐“小火车”,千里迢迢赶到市区淘碟,风雨无阻。我初识他时,他还刚开始玩黑胶,还在我家亲手示范,如何用水清洗积灰的黑胶。如今,要是用水冲他的黑胶,他非跟你急。要看他的唱片,他必在一旁喋喋不休,诸如“手洗干净没?”“别捏这儿!”“小心封套!”“哎哎我来放!”不一而足,简直有种“舐犊情深”的感觉。

  在朋友们的感染下,我也开始有意无意地淘点黑胶,小小娱乐一下。秉承“少而精”的原则,前后收集了十多张唱片。其中颇有令我得意的收获,如有张英国乐队“爱之屋”1988年的大碟,淘来只要十元钱,而在国外网站上,得卖好几十美元。

  买了碟就该买唱机,这倒是颇令我纠结。碰到碟友,他们都不忘问上一句:“还没买机器呀?”随后就是热情地为我推荐,令我心里直痒痒。其实,要不是顾虑这玩意儿深入进去得“烧钱”,我才不愿意落伍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