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开始借机大举进攻国内市场。于是国内奶粉市场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一边是高举涨价大旗的洋奶粉咄咄逼人攻城拔寨,一边是不断被曝质量问题的国产奶粉步步退让,而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通过抢购、国外代购等方式表达对洋奶粉的青睐。
然而,事实却证明,西方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近来发生的一系列洋奶粉质量安全问题提醒我们:洋奶粉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对待洋食品更应理性。 洋奶粉集体被曝质量问题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最新一批不合格食品、化妆品“黑名单”,亨氏婴儿配方奶粉榜上有名。其中,一个批次的从澳大利亚进口、重量为0.072吨的亨氏婴儿配方奶粉被指“维生素B2超标泛酸未达标准”。 据了解,维生素B2摄取过多,可能引起瘙痒、麻痹、流鼻血、灼热感、刺痛等;泛酸未达标准时,可导致儿童出现烦躁不安,消化不良,抗体产生明显减少等症状。 据记者了解,此次并非亨氏奶粉质量安全事故的首例,今年8月就有两起网友举报在亨氏奶粉中发现虫子的事件。 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拦截并销毁1236批次进口食品、化妆品,其中亨氏、总统、帕斯卡乳业等乳制品品牌赫然在列。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仅今年以来,备受中国家长推崇的多款洋奶粉就屡次被曝质量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来自美国的吉百利迷你牛奶巧克力蛋以及来自德国的泓乐婴儿、幼儿配方奶粉,来自新西兰的可益多婴儿、幼儿配方奶粉等共计9.63吨,均因产品不合格被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销毁。 今年6月24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抽样检验情况称,“源自新西兰的‘高培’360°婴儿配方奶粉(1段)硒含量不合格以及源自美国的‘百得智’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灰分’指标不合格”。 今年7月,有报道称惠氏启赋2段奶粉冲泡后出现褐色漂浮物。今年5月惠氏奶粉曾曝出“结石门”。 8月初,有网友在微博上投诉,在美赞臣奶粉中发现有异物。 同样在8月初,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抽验14个6个月以下婴儿配方奶粉样本,发现其中6个样本的碘含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要求,包括日本明治、和光堂、森永等奶粉,法国菲思力以及荷兰美素佳等奶粉品牌也“榜上有名”。 此外,洋奶粉的“质量门”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美赞臣、雀巢等一线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属污染、碘超标等事件;雅培、多美滋、美素等知名洋奶粉陷入的“虫子门”,洋奶粉在中国开始面临危机。
[1] [2] [3] 下一页 更多精彩咨询请访问:都市生活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