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唤一场对虐弱现象的集体觉悟

 昵称7839503 2012-11-19

呼唤一场对虐弱现象的集体觉悟    

2012-10-26 19:47:5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呼唤一场对虐弱现象的集体觉悟
杨耕身

这不是一场可以围观起哄的闹剧,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灾难。不论是虐童者变态的心理快感,还是受虐孩子及其家人的心理感受。它或许不像一场地震那样带来瞬间的破坏,但它对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或民族的心灵伤害与行为影响,却有着持之以恒的可怕作用。这是温岭幼师虐童事件。

一位幼师在活动室里把一孩子的两只耳朵拎着往上提,并让另一老师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孩子在痛哭,而该幼师脸上居然挂着欢笑。这张虐心的图片让网友迅速开始了“人肉”,证实为来自浙江温岭的颜某,网友们还找出了大量颜某其他的虐童照片。让人愤怒的是,颜某称她这么做仅是“为了好玩”。

发生在幼儿园里的虐童案已非殊例。之前有媒体统计,最近两年,见诸公开报道的至少有11起类似事件。这本身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幼儿园特殊的环境,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一个特殊的人群,即一群未成年的孩童;一种特殊的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者。这使得幼儿园在某种情形下,就可能沦为虐童的“地下室”。像温岭这样,如果不是颜某公开的炫耀,全社会还不知道懵懂到何时。

幼儿园虐童案,的确提出了一个幼儿园管理或幼师资格管理的显性问题。但我总觉得,当一些舆论仅仅将它作为教育问题予以解读时,可能已无视另外一些事实,比如不久前浙江中医药大学发生“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事件,还有此前贵州发生6岁女童婷婷被她亲生父母用烧红的火钳烙烫并长期虐待的事件等。事件发生地虽不再局限于幼儿园,但同样一种施虐心理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才是需要我们正视的一个重大现实,那就是在对待一些根本无力保护自己,甚至也无力声辨、处于十分弱势的人群时,总有一种恶会得到最大的放纵,总有一种扭曲会得到最大的呈现。在这里,与其将这行为称之为“虐童”,倒不如直接视之为“虐弱”。不论是虐童、虐老、虐妻,还是虐猫、虐狗,乃至不断出现的黑砖窑,发生在看守所里的“躲猫猫”、刑讯逼供等,都不难找到一个共同点,即把“虐弱”当快意的畸形心理。它们不把人当完整的权利体,肆意侵害,或者根本就是一种恃强凌弱,无所忌惮。

如果说当地警方以寻衅滋事而非虐童罪刑拘温岭虐童幼师,本身表明了法律在干预虐童现象时的准备不足,无异是一种儿童权益保护的尴尬,那么针对更多人群、更广泛出现的“虐弱”现象,所表明的则是一个社会尊重人的权利的现状。我们固然需要从法律及社会组织完善的角度予以关照,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全社会践行“人人生而平等”的人类共同价值。

一张流泪的脸,不该成为中国儿童的形象之一。一种变态的“虐弱”情状,不应成为一个民族的暗伤。曾经对于全球虐童现象,联合国官员皮涅罗曾经表示:“针对儿童的暴力无一正当,皆可预防,不应该对此再找借口”。对于“虐弱”,同样如此。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的完备呵护,更需要一场来自全社会的,基于价值观与民族性的集体觉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