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307)

 相约归渡头 2012-11-19

11月5日 野(yě)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出自《管子·形势》。意谓即使不到野外去,也不应把马丢掉。

这里的“野”是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两侧是“木”(树)中间是“土”(土地)表示邑外是郊,郊外是野。在“野”则只有树林和土地。小篆形体以“里”(“田”加“土”)为形旁,以“予”(音“予”、“野”声母相近)为声旁。变成形声字了。楷书和小篆形体几乎相同,根本看不出有树林的痕迹了。

“野”字的本义是“郊外”,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川之野产异蛇”。意思就是:永州的郊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

也可以引申为“民间”,与“朝”相对。如《孟子·万章下》:“在野曰草民之臣”。意思就是:在民间就是草野之臣。

还可以引申为“粗野”。如《论语·子路》:“野哉由也。”意思就是:粗野啊,子路。

 

 

野外采集

 

1925年夏,秦仁昌(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大学毕业,到东南大学担任植物学助教。当时,我国植物学研究工作刚刚起步,而对蕨类植物学的研究还无人问津。

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秦仁昌首先从最基础的采集标本材料工作做起,他经常带上干粮、水壶到野外采集标本,有时要跋山涉水,出入于人迹罕至的深山野坳、原始森林进行野外考察。考察工作异常艰苦,有时甚至会遭到生命危险。

一天中午,他在行进途中下雨,于是,赶快下马,穿上一件黑漆布雨衣,并戴上雨帽。当他重新踩上马蹬上马时,马突然惊叫一声,奔跑起来,使他整个身体倒悬在空中,左脚卡在马蹬中脱不掉,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他一手勒住缰绳,一手全力抓住马鞍,使自己的腹部牢牢地伏贴在马身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亏后面的同志策马赶到,才使他脱离了险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