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定河或将取代桑干河 山西桑干河名称将湮灭?

 黑老赵 2012-11-19
2012-03-20 10:00:20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王恩瑞 通讯员 梁述杰  

恢复河源头段。梁述杰 摄

桑干河发源地。梁述杰 摄

 

  桑干河在山西省境内河长260.6千米,河道平均纵坡3.3‰,河型为宽浅式的游荡型河道,河床土质为粉沙土,稳定性差。

  河湖普查中,按照国家规定,河流自上而下名称不同时,以下游的河流名称作为整个河流的名称,这样,山西省就“丢”了好多条河流

  众所周知,永定河在北京,桑干河在大同,无论是桑干河,还是永定河,都是历史悠久的河流,著名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更让桑干河知名中外。

  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上源,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庙儿沟,始称恢河。流经忻州市宁武县城,在阳方口镇进入朔州市,于朔城区神头镇马邑附近同源子河汇流后称为桑干河,相传系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干涸而得名。

  桑干河将被永定河所取代

  目前,全省水利普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此次水利普查中,河湖普查是重点基础工作。2011年,省水文局河湖普查工作组编制了全省河流湖泊名录,完成了水文站经纬度测量,完成全省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面积、河长、高程、比降等河湖基本特征的清查,并进行了水量、洪水等水文特征分析计算和外业实地查勘。虽然普查正在进行中,所有数据和成果没有最终确定,但记者还是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消息。其中,最为惊讶的是我省北部最大河流??桑干河今后很有可能将不会在官方文件中出现,取而代之的将是永定河。也就是说,桑干河的名称将有可能会被永定河所取代。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河湖基本情况普查中,河湖名录的合理编制是河湖普查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河流名称、干支流关系、走向、河源、河口以及流域边界确定等。这项工作使用3S技术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影像图中提取出河流水系图,初步确定河流走向,量算流域边界,判别河源、河口。河流源头以河流水系末端的综合数字来确定。为体现河流统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唯一性,采用干、支流分类逐级递推统计法,即先统计大于给定标准,即我省给定标准为大于等于50平方千米的干流,从河口到河源只统计一次,再统计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逐级统计所有大于给定标准的各级支流。

  一条河只能有一个名称

  从河口到河源只统计一次,是基本的普查原则,所以就有了“一条河流只能有一个名称”的普查规则。但在传统的叫法及历史记载中,我省很多河流有两个以上河名,为了确定唯一河名,规定了“以下游河段名称命名”河流的规则。我省北部桑干河即是如此,上游的源子河与恢河汇流后称为桑干河,出山西省界在河北省与洋河汇流后称为永定河。根据普查规则,这条河流的名称将以下游永定河的名称来代替上游桑干河的名称,倘再细分,可以将山西境内桑干河所在的山区称为“永定河山地段”,所以在普查成果中将可能不会有桑干河与源子河。我省与内蒙古、河北、河南省界流经的河流,均将以下游河流名称命名,如桃河命名为绵河、松溪河命名为冶河等。这样,在初步完成普查后,我省便丢失了许多我们认为较大的河流。省水文局河湖普查工作组同志介绍说,会在河流普查成果表中备注说明河流的区间河段名称,以确保河流名称在历史典籍中的延续。

  再一个问题就是河流的源头。依据普查原则,河流源头的确定有 “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等原则,还有根据流域面积、历史习惯、干支流排列、河谷的地质构造、河谷的形态和地势等来确定河源。但实际应用中,主要还是采用“河源唯远”和“水量唯大”的准则,即在流域中找出最长的支流或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所对应的源头,将其作为源头。在这次普查中,河流源头区的确定依据两条河流交汇处以上的河长、面积、平均高程、最高高程、标准河流数、河长起算点高程等参数并适当兼顾约定俗成的方法来确定。以桑干河为例,我省历史上都认为恢河是桑干河的源头,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北麓庙儿沟,而源子河为其支流。

  但恢河与源子河相比:源子河河长为128.3千米,恢河仅86千米;流域面积源子河为2139.1平方千米,恢河仅1263.1平方千米;标准河流条数源子河为12条,恢河为8条。所以综合确定,桑干河的源头,亦即永定河的源头是源子河,从而推翻了恢河是桑干河源头的传统的观点。

  桑干河名称将湮灭在历史典籍中

  永定河是我国北方大河,属海河流域,西汉以前称为冶水,东汉至南北朝称为漯水,隋至宋代称桑干水,金代叫卢沟河,元至明代称卢沟河、浑河,明末清初又称无定河。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赐名“永定”,即改称永定河。桑干河流出我省,到河北省怀来县夹河村与洋河汇合,称为永定河,至天津塘沽区入海。

  倘若河湖普查成果最终确定了永定河名称取代桑干河,那么,桑干河名称将湮灭在历史典籍中。桑干河位于我省北部,《水经注》称之为湿水,其他典籍中曾有治水、桑干水、恢河、漯水、索涫水、小黄河等名称。桑干河的命名,相传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干涸而得名。清嘉庆 《永定河志》载乾隆诗云:“今时名永定,古曰桑干河。历传有明征,卜涨曾无讹。桑熟必致干,多少其弗差。干少霖必少,干多霖必多。……”诗后有小注云:“永定河在桑葚熟时必干数日,其干之日少,为夏至无暴涨之征。”古有“汛时洪流万顷,旱时一苇不通”的记载。民谣:“四月晾河底,六月没屋脊。”晾河底即指天旱河干没水,没屋脊是指发生大洪水。流域桑林遍布,“雁门关外百姓家,又养蚕桑又种麻。”桑叶可养蚕,桑葚可充饥,由此成为当地百姓以蚕桑记事的习惯。当地历史上有春旱秋涝、先旱后涝、久旱必有大涝的经验,故以“桑干”作为预报汛情的原始形态,也是古代水文预报的宝贵遗存。

  桑干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庙儿沟,始称恢河,流经朔城区、山阴、应县、怀仁、大同县,在阳高尉家小堡出山西进入河北,于官厅水库上游与洋河汇合后称为永定河。

  山西境内流域面积16748.7平方千米,河长260.6千米。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涉及宁武、朔城区、平鲁、山阴、应县、怀仁、浑源、左云、大同南郊区、大同矿区、大同城区、新荣区、大同县13县(区)。山西最早的水利股份公司就出现在桑干河流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朔县六合公水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因是6位朔县人发起,故称为“六合公”,在两影寺建拦河坝1处、丁坝3处,南北干渠2条,灌溉32个村庄12670公顷土地。桑干河流域属高原寒冷地带,宋、元又是边戍疆域,直至明代尚未开发,到清代方有大面积垦种,故清末民初才有灌溉兴起。

  据记载,我们的祖先十几万年前已经开始劳动、生活和繁衍在桑干河流域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桑干河,雁北人民的母亲河,“今朝忽渡桑干水,不似身来似梦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