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265)

 相约归渡头 2012-11-19
9月24日 未(wèi)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意谓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以后,不一定都聪明。因为其中有锻炼与否的问题。
   这里的“未”字按照王筠《文学蒙求》的解释是指事字。“象木之重枝叶也”。从甲骨文的字形看,就是一棵树长出许多枝叶来。据说,枝叶带咸味,所以“未”是“味”的本字。然而,郭沫若认为“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穗的形状,“未”是“穗”的本字,这也可以自成一说。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字形略有不同,但都能看出本义来。
   “未”字的常用义是“没有”、“不曾”,作副词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意思是说:先帝创立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未”字还是地支的第八位。如姚鼐《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意思是:这个月的二十八日。
  
  亘古未见
  
   梁启超写作之效率,有时确也高得出了头,以致闹出一些笑话。
   1918年,他同蒋百里同游欧州,回来后,蒋百里写了一本名叫《欧州文艺复兴时代史》的小书,想请梁启超为这本书作个序,梁启超一口答应,便下笔写起来,但觉得泛泛为一序,无以盖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于是就“既下笔而不能收,越写越多,序即写成。蒋一看实在长得没法用,只好由梁自己题了书名《清代学术概论》单独出版。
   不仅如此,梁启超还倒打一耙,反回来请蒋百里为他的书写个序,蒋百里只得写。他在一开头写道:“方震(蒋百里自称)编欧州文艺复兴史,既竣,乃征序于新会(即梁启超),而新会之序,量与原书埒(相等),乃别为《清学概论》而复征序于震……”后来,梁启超又进而把这本书扩充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书共二十五万字。可称是一篇亘古未见的长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