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我自己来说,出道在中国,少女时代,一股抵挡不住的青春活力,美丽。看我那时侯的作品和照片,眉宇间透露着的清醇幼稚和对未来的向往,让我自己都迷恋
——谁说好的演员不用靠吃“青春饭”?
做哪行的都靠吃一口“青春饭” 。
那时侯我的一张baby fat的小胖脸,美丽。
青春无限好,青春就是美丽的。这点,我想东方人和西方人审美时都不会有异意。
出国后我开始慢慢“洋化”,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环境的变迁让我改换,生活每天带给我的也让我积累、过滤、沉淀。想想,我还是年轻的,因为自己拥有一颗好奇的童心,仍旧贪婪地向我的“每天”讨索该属于我的一切。我的幸运是因为我有个可以旅行的职业,可以“出外景”到丹麦、意大利、英国、卢森堡、加拿大、法国。。。。。。我可以一边工作(过“角色”的生活)一边积攒自己的丰富人生之旅。
拍戏,我“钻”进另外一个女人的世界,在“她”的皮肤下,拥有“她”的灵魂和故事,和“她”成为一体。。。然后,两三个月后,“她”离开我,我离开“她”,永别。银幕上留下的,只是我俩千分之一的瞬间的记载。
中国、外国,我东、西之间的来来回回,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又中又西、又不中不西。
有时候,我非常肯定,自己是条“变色龙”。
看看自己的照片,看看在欧洲被拍的、在中国被拍的和在美国被拍的杂志里,我,绝对不像只是一个人。
九十年代初首期的美国“民众”PEOPLE杂志,我被评为世界50个最“俊男美女”之一(50 most beautiful people),被杂志第一个选上为美国人眼里的亚洲美女。(后来的几期中,华人演员中被选上的有陈冲和巩俐等。她们俩是真的美丽。)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把我给选做了美人,看杂志中的我,矫揉造作的,一点也不好看。
我的话:“中国人认为,心灵的美丽才是真正的美丽”,被用在我美人照的下面算是我的标题。这还好,显得我还不浮浅,也没丢中国人的脸。
那是第一次,见到我的人,都对我说:“恭喜啦,美丽人!”
我于是发现,原来自己还喜欢听被人叫“美丽”,beauty! 莫名地心情也会轻飘起来一点点。
美国人,不满你说,是很夸张的,表情夸张用词夸张,但时间长了,我习惯了美国人夸张的恭维,因为人家的赞赏其实是真心的——抑或我的“阿Q”习惯——专捡好听的话入耳——反正我已经不习惯不被外国人叫做美人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中国人的说法。但在国外,只要是喜欢你的、赞赏你的(可以是你的性格、你的脾气、甚至你的缺点),都会在某个瞬间,对你脱口而出管你叫声“美丽”的。美丽,真的不只有在外表,在于一个气场、磁场、一个个性魅力的总体分;或者,就一个瞬间。
因为你,就只有一个你,没有第二个的你。
在中国,我从来不敢认为自己是个美人。即便小时候在中国读书、演戏的时候,我很早就知道自己不能太仰仗、依靠了自己的“卖相”。在中国人眼里,我的眼睛虽然双眼皮,但实在不够大、不够圆;我的眉毛不够浓不够粗。。。。还有,我的额头太宽太大、我的下巴额太骨感。。。最要命的,是我的皮肤太黄、粒子太粗、雀斑太多;
(lucy liu刘玉玲,好莱坞认可的典型东方美女,到了中国,我的这些缺点倒都比不上她的。)
有时候皮厚,我会跟妈妈说,但我的性格还可爱,还有,虽然把我脸上所有的部分拆开看,都有缺点都不及格,但集拢放在一起,好像还经看了起来。
所以,我知道,自己的优点,是“经看”。
俺,要做个“常青树”演员。
喜欢我“卖相”的、不喜欢我“卖相”的,我和大家,一起“老”下去,一起继续臭“美”下去?
相信我,给我5分钟,我一定能找到你身上美丽的地方,我一定赞你叫“美丽”。
让我们彼此恭维,让我们彼此只看到对方的美丽,让我们都成为“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