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最牛的“草根”
◎陈创

堂堂的蜀汉皇帝刘玄德,少年之时却是一位草根。可是因为他的一些性格、遭遇。这位草根就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贵人”。
◎少年行止
刘备很小就成了孤儿,只能依靠与他母亲贩履织席来维持生活,所以他没能受到好的教育。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使刘备在小时候就很少受到古代礼法的束缚,养成了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且他在个性上也与普通人不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有点“标新立异”,平时行为放荡不羁,好结交游侠。和他不错的朋友,像公孙瓒这些人,大多也同他有大同小异的性格,下面的几则故事,颇能说明刘备的为人处事。
一则说,刘备小的时候,与他家族里的小朋友在他家篱笆旁边的桑树下玩,说:“我一定要乘这样盖子的车。”他的叔叔子敬听了这样的话说:“你不要胡说,想要灭了我刘姓一门么!”(要知道这样的车只有当时的皇帝诸侯才可以乘坐,刘备小时候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有英雄之志。((与项羽似)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
一则说,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读书,按当时的习惯,已经算是比较晚的了。他当时与刘德然、公孙瓒一起拜师于原九江太守卢植(卢植,字子干,涿郡人。身长八尺二寸。时人谓:“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与蔡邕齐名。)而刘备表现却异于常人,不好好读书,整天只想着做穿名牌衣服、听流行音乐、养名犬骑好马这类的事情,一副吊儿郎当、放荡不羁的样子,颇异于常人,刘德然的父亲元起却经常资助刘备和德然的待遇一样,元起的老婆于是发起了牢骚说:“我们早已经分家了,怎么还经常资助刘备呢?”元起回答:“刘备是不一般的人,我们家族能有他这样的人,是我们的荣幸。”于是仍然资助刘备。(刘备放荡不羁、“不务正业”,刘元起却仍然资助刘备,可见刘备有英雄之气。((与陈平似)《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绛候、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但是刘邦认为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仍然重用陈平。)
一则说,刘备平素不拘小节,为人温和,于是当地的少年喜欢与刘备结伍,中山国的商人张世平和苏双带着数千黄金,贩马的时候路过涿郡,看到刘备甚是惊奇,于是把自己的黄金分了许多给刘备。由此可大胆做一假设,张飞、关羽定听闻刘备仁义诸类,与张世平、苏双同,于是投奔刘备。总之刘备后来靠这些钱财带起了自己的队伍。(由此时人多异于刘备,亦可见刘备有英雄之气。)
一则说,刘备担任平原相的时候,他的治下有个叫刘平的人却很看不起他,派了个刺客去刺杀刘备,刘备不知道,按五星级大酒店的服务态度去招待那个刺客,刺客见刘备如此,不忍刺杀刘备,于是告诉了刘备真相便离去了。可见刘备得人心到了什么样的地步。(由此刘备待人之法,可见刘备有英雄之义。)
总之,刘备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示了他仁义、不拘小节的性格,同时也显示了他日后以性情交于他人的方针。刘备具有英雄的气节、志向、仁义,为他日后有大作为奠定了道路。
◎初为人评
刘备的不拘小节、“标新立异”,使得他在当时为诸多人惊奇,因此,刘备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看重,可以说他成了三国最年轻就被别人评价的人。
按刘备在很小的时候,由于他家的门旁的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便有了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出自《汉晋春秋》。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出自《三国志》。可以说刘备在很小的时候在他的家乡就很有名,也有很多人看重他。
汝南袁绍,字本初,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十分看重刘备,闻得刘备统领徐州的时候,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沛国曹操,字孟德,一直做到了东汉的魏王(实际上就是东汉的皇帝),十分欣赏刘备的才能,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曹操后,曹操在与刘备的聚会上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可见刘备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汉朝取士用人,主要靠的就是公府征辟和地方察举,其所采用的标准,主要是依靠清议,实际就是舆论鉴定。在舆论中得到称赞的人,才可能作为征辟察举的对象。刘备初出的时候,却与曹操走相反的道路,(曹操起家主要靠广交朋友,从他们那里得到赞誉,特别注意结交士人,竭力争取名士的支持。)不靠这些名士来赞扬他,而是靠自己的仁义来博得最基层老百姓的民心,即使得到的赞誉也大多是诸侯给予他的赞扬。
刘备的这种的不靠士人左右舆论来起家的方式,与当时的大多人确实不相同,也为了他的治国之道制定了目标,刘备的这种理念,为他日后三国争霸奠定的基础。
无论是皇亲贵族,或者乡下小民。三国时代涌现出大量的草根,但是最大的“草根”却是兴复汉室的刘玄德。他之所以能成功,在于他的性格,或者是他的机遇。他已经作古一年多年了,剩下的便是留给后人的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