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轻狂如我,蹉跎流年如我怎奈如今万般惶惑……

  2012-11-19
    “作为主持人,我在10年前的节目里常常倾听别人的心事,慰藉别人的心灵。生活太富戏剧性了,现在的我,却真的需要别人的一种慰藉……”
    ■采写:记者张艳 实习生陈小聪
    ■讲述:诺雷(化名)
    ■性别:男
    ■年龄:40岁
    ■学历:本科
    ■职业:播音主持
    ■时间:11月16日、17日
    ■方式:电话与QQ
“多少天来,我一直被失眠所困扰,许多的压力需要释放,许多的情感需要倾吐。不惑之年,本应是什么都该明白的时候……”周末,诺雷(化名)打来电话,一口标准又清朗的声音,让人意识到他的与众不同。

    年少轻狂
    女友如过江之鲫

    我是一个多情的人。
    我的多情或许跟身世有关。我生长在一个破裂的家庭,父母离异后,不仅失去家庭的温暖,且在父亲的打骂声中长大。这让我从小就非常忧郁,多愁善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H市,我成为一名电台主持人。二十出头,稚嫩、青春、玩世不恭,我的多情在那时得到极致体现。
    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初恋起于何时。由于职业特殊,我在当地小有名气,被明星般的光环笼罩着,养尊处优、花天酒地。我被公认为“大众情人”、“楚留香”,每天都会收到十来封情书,几年下来积攒下三麻袋,至今还保留着。
    我对女友的要求首先是外貌,不靓的不要。所谓的女朋友不断地变换,有时一天要分别和几个女孩约会。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事便是“连环恋”:在花店认识了一个我的忠实听众小冯,不久那女孩就跟我好上了。当她将我介绍给她的同伴小周后,小周又对我有好感,于是不久我便离开了小冯而偷偷和小周好了。小冯知道后很伤心,哭了。后来,有一次在商场,当我和小周逛街时碰上了她的好友小杨,于是我们一起喝茶,没想到我的感情又转移到了小杨身上,当我们开始单独约会后,小周也哭了。今天想起这些往事,我的心很痛,很后悔也很歉疚,我的确对不起她们。
    在那个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我前后共经历了至少有100多个所谓的女友。需要说明的是,我感情丰富而浪漫,造成了我的花心。但那种花只是精神上的,纯柏拉图式的,我从来没跟谁发生过肉体关系,只是沉醉于那种美妙的精神世界里。这也一直是同学和朋友笑我痴傻的缘由。但我却坚持自己的观点,始终守身如玉,保持自己的处男童贞,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身体是肮脏的,我不想玷污自己。呵,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当时的人生观有多么奇怪。若干年后的今天,我总结了一下,我当时的那种“怪”和“花”或许都和自己的身世家庭有关,我感性、缺乏温暖。

    蹉跎流年
    幡然醒悟已近不惑

    我属于晚熟型,无论是思想还是外表,即便现在,外表也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几岁,思想上也是。我的思想真正成熟起来是在30岁后。
    2005年,我离开家乡去南方某电视台工作时,已33岁。当领导不解我为什么还没成家时,我依然觉得自己很年轻。外型端正,一米七九的身高,有较好的文化素质,令人羡慕的职业,根本就不用着急和担心。我周围有很多20多岁的女孩,在她们看来我跟她们差不多大,有共同语言,这更是麻醉了我自己。
    我一直活在懵懵懂懂的玩世不恭中,蹉跎着似水流年。真正醒悟是在我38岁时。当人生即将进入四字头的年龄,当深夜的一觉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时,思维才异常真实且清晰,猛然发现自己已不年轻。一二十年的光阴已如水般悄悄流过,心不由恐慌起来。
    我开始正视起自己的婚姻。可是,无论是别人介绍还是自己认识的,大凡年龄相当的总是性格不合,而合得来的却都是些20多岁的,年龄悬殊。或者不是我挑人家不够靓不够温柔,就是人家挑我年纪大事业不算成功。
    前不久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据调查,英国伦敦两千万人口中,只有四五个最投缘适合自己的人,我相信。我的同学好多都离婚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婚外情也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性格不合。因此我希望能找到一个真正合得来的女人。
    对于婚姻,我的观念很传统。我比较清高和自傲,推崇中国古典式的婚姻,那就是“夫唱妇随、举案其眉、相敬如宾”。我需要一个温柔美丽善解人意的女子,需要一个真正欣赏我的人,就像若干年前碰上的那么多欣赏我的女孩一样。我希望对方能欣赏我的声音;我喜欢文学,也是作协会员,希望对方能欣赏我的才气。呵呵,这似乎已太难了。这让我又想起一则寓言故事,大意是,一个人去一片麦田采麦穗,当他刚走进田头便发现了一颗较饱满的,但他想,或许有更饱满的还在后面,果然,当他进入到中间时,发现了一颗更饱满的,他不甘心继续往前走,可当他走出整个麦田后,却再也没有采到更大的麦穗。或许,我的情感经历也有点类似于此吧。
    有朋友劝我要正视现实,年纪又大又没有那么雄厚的经济基础,要忘掉以前。这话很现实也很残酷,真是“千挑万挑、挑根灯草”。也许我命中注定一个人过下去,也许我在过去伤害了太多女孩,命运让我今天来偿还。但我还是坚持“宁缺毋滥”。

    善感如我
    盼望一桩可心婚姻

    因为身世和家庭的缘故,我从小就善感,有时候令朋友们都不解。就像西游记中唐僧说“扫地恐伤蝼蚁命”,我就属于这种人。看到电视新闻中报道的贫困癌症家庭、看到一个乞讨的精神病人、看到一条被车撞死的狗……我都会流泪。
    在南方,见到住处附近立交桥下的拾荒老人,我让他在风雨来临时搬去我的住处;吃饭时得知一个同餐的50多岁的老男人还未婚时,我流泪了;夏天打死一只蚊子看到满手鲜血时,我要忏悔好半天;甚至一双旧鞋我打算将它扔掉时,却又不忍抛弃它在垃圾桶里,又将它拿了回来……我无法理解自己的这种越来越严重的多愁善感。有人建议我看看心理医生,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而恰恰是一种这个世界中难有的美德。去年我大病一场,原因是一只猫得病后,我倾尽全力却没能留住它的生命。而就在一个月前,我的爷爷刚刚离开这个世界。
    爷爷本是个健朗的人,当我从广州回湖北得知他摔倒脑出血后,他已躺在床上一个星期了。父亲及家人从医院将他弄回家,任他自己躺了整整一个星期。为此我和他们都吵翻了。我当时也在生病,每天都在输液,但我拖着病体照顾爷爷。我想,只要他还有一丝希望,我不惜倾家荡产来挽救他。我始终认为,钱没了还能挣回来,人没了就永远见不到了。我在所有人的反对甚至讥笑声中,顶住所有压力来救爷爷。我整夜地失眠、整夜地牵挂、整夜地担心,我克服了种种困难,背着他上下楼梯去医院,可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
    爷爷的过世让我重新审视人生,让我发现自己真的不再年轻。太多时候,我也无法理解自己与日俱增的慈悲之怀。我常想,为什么这么一个人竟没有好报呢?连一桩可心可意的姻缘也没有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