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253)

 相约归渡头 2012-11-19
9月10日 岁(suì)
  

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出自陈善《扪虱新话》。意谓读书讲究精读,尽管每天算起来读得不多,但由于牢记在心一年累计起来就收获不少。
  这里的“岁”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把装有柄的斧钺,于省吾说其中两点表示斧刃上下尾端迴曲中之透空处,斧钺可杀牲。在卜辞中作祭名,歲又作(歲刂)。金文形体主要选用甲文中“戈”和“止”组合的构形,并已开始讹变,将两足移到戈柄左方。小篆形体基本与金文形体相同。到了楷书时,简化为“岁”,这个宋元时的民间俗字一直使用到今天。
  “岁”字的本义是天上的岁星。因商代把一年中所有的祭祀进行一遍称为一岁,故为祭祀的名称,并借为“年”的意思。如《汉书?晁错传》:“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意思是说:然而让远方的士卒防止守边塞,一年后更换。
  也可以引申为“年龄”。如《庄子?渔父》:“六十九岁矣”。意思就是:六十九岁了。这个意思我们今天仍然沿用。
  
  岁寒三友
  
  曾有“金陵三画家”之誉的著名画家柳子谷,1928年后,定居南京,开始职业画家的生活。不久,他先后结识了徐悲鸿、张书旗。三人志同道合,结为知己,经常在一起合作。有一次,徐悲鸿画松,张书旗画梅,柳子谷画竹,最后由徐悲鸿题诗:
  竹翠梅香松傲雪,
  岁寒三友各千秋。
  这画一共画了三幅,三人名留一幅作为纪念。(“岁寒三友”之称古已有之,指松、梅、竹。)
  1936年元旦,柳子谷已35岁,才与韦秀菁女士在南京结婚。证婚人是经亨颐、邵力子两位先生。他们举行婚礼的礼堂里,挂满了名人贺喜的字和画,其中有:经亨颐送的“水仙与竹”,徐悲鸿送的“双骏图”,张书旗送的“樱花白头”。陈树人送的“兰石”,刘海粟送的“荷花”,汪亚尘送的“金鱼”,吴青霞送的“双雁”,胡藻斌送的“鸳鸯”,柳亚子、叶楚伧、蔡元培等友人送的贺诗,共有40余幅,成为别具一格的“贺礼书画展”,一时传为美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