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242)

 相约归渡头 2012-11-19
8月30日 兽(shòu)
  


  “兽穷则啮,鸟穷则啄。”出自《韩诗外传》。意谓野兽到了窘迫的地步就咬人,鸟到了窘迫的地步就会啄人。
  这里的“兽”是会意了。甲骨文左侧是捕猎的武器,右侧是一条活蹦乱跳的猎犬。金文形体在猎具中间又增加了网形部分。由此可见,用猎犬、猎叉和网这些必要的狩猎设备以代表难以想象的狩猎场面。“獸”字的原意是兽猎,作动词,后来用这个原意时作“狩”,而被狩猎的对象则作“獸”。小篆形体与金文相仿。楷书的写法由小篆直接演变而来,简化汉字时,又去掉“犬”旁,作“兽”字。
  “兽”字的本义作动词,是“狩猎”的意思。后世多用于名词,当“野兽”讲。如《韩非子?唯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意思是说:焚烧森林使其变成田地,从眼前看是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但以后就没有野兽生存了。
  阅读古书常见“兽环”一词,旧称大门上的铜环。如赵光远《题妓莱儿壁》诗:“鱼钥兽环斜掩门”。
  
  下绝走兽
  
  黄文弼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他从事考古学和古代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数十年,为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毕业精力。
  1927年夏,他随与瑞典合组的中国西北考察团在内蒙、新疆境界考察。1929年他又率领一支小队,从库东横穿塔克玛干大沙漠到于阗。牵着骆驼行走在“上无飞鸟,下绝走兽”的所谓“真沙漠”地带。以一个月零六天的时间,从沙漠北缘的沙滩,胜利地到达了沙漠南缘。黄文弼是一位不事声张的人,在他的考古记中只用了“备受艰辛”四个字。但知情人说,他已形貌枯瘦,齿牙脱落了。他靠勇气和毅力,从死神的魔掌中搜寻到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
  黄文弼在新疆的三年考察取得丰硕成果,返回北平后,在北大举行的欢迎会上,陈大齐深有体会地说:“黄先生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成功而归,外国人在新疆考察者甚多,我国人今以黄先生为第一,而其所得材料之富,亦不亚外人。”
  陈大齐的评价是公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