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 “星”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19
说 “星”
孙琴安
  孙琴安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星”是越来越多了,什么影星、舞星、歌星、笑星……甚至还有什么“脱星”,真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关此类的造星活动、比赛也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如 “星生代90后文学大奖赛”活动之类,便是意在制造90后的新星。

  其实,在中国古代,星之命名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滥用乱套。据我所知,古代的“星”,似乎多是用在文、武两个方面的。即在文韬武略上有所建树、建立显赫功勋者,方称之为“文星”或“将星”。也就是说,除寿星之外,古代大致仅有“文星”、“将星”二种。后来略事扩展,把有些文学成就特别高,影响特别大的文士,或武艺特别高强的武将也称之为“文星”或“将星”。著名诗人李商隐去世后,唐代诗人崔珏写了《哭李商隐》二律,其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诗中除了赞美李商隐有凌云壮志、万丈才华以外,又为其郁郁不得志、襟抱难以施展而鸣不平,深感惋惜,最后又以“文星”作比,喻其光芒四射,照耀夜空。唐代名将薛仁贵因武艺高强,能征善战,而有了天上白虎星下凡的传说,意即为当之无愧的“将星”。

  也就是说,古代能诗善文或武艺高强者甚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文士或武将都可称星,随意加上“文星”、“武星”之名的。正如我们今天的作家和将领很多,也并非每一个人都可视“文星”或“武星”的。如果用古人的标准来衡量今人,我以为,像彭德怀、粟裕这样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骁勇战将,巴金、老舍这样德高望重、成就卓越的文坛巨人,才配称得上“将星”、“文星”。

  当然,星之概念,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有些人为了怀念亲友、先师,赞其文才武艺方面的成就和功绩而喻之为“文星”、“将星”,也未尝不可。对有些文化名人在艺术领域中杰出才华的赞誉,而称之为“影星”、“舞星”、“歌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是能扭几下腰肢,拉几下怪调,装腔作势,哗众取宠,便能唤为“舞星”、“歌星”和“笑星”的。

  在三十年前的中国大陆,曾掀起过造神运动,想不到在三十年后的中国大陆,又卷起多种“造星”运动,居然在涉世未深,还在起步阶段的孩子们身上搞起了什么“童星”、“星生代”之类的玩意儿,这实在有点变味,也未免太荒唐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