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消逝

 昵称11138380 2012-11-19
长江离开人世已经整整一年了,但在我的手机电话本里依然还保存着他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我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长江曾经是我的顶头上司,而是为了记住我们之间的一段真情。

  认识长江时是在1994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那时,我是县电视台的新闻部主任。全县广播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会后,一位穿黑色皮夹克的年轻人来到我的跟前,自报家门叫长江,他说他是走马街镇的中学教师,被镇里调到镇电视差转台当台长,隔行如隔山,所以想诚心诚意地拜我为师,并且将手机号码告诉了我。说心里话,我当时并没有怎么在意,只是把这当成工作上的寒暄客套而已,在双峰新闻界喊我老师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过,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还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些印象。

  自此之后,他就开始一口一声老师地叫着我,总会时不时地在电话里和我交流着宣传管理的心得体会。若是遇上好的新闻题材,他还会连夜骑着摩托车赶来县城登门讨教。看着他的这股执著劲儿,我感叹地说:长江,难得啊!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还有你这样为一斗米事业而折腰的年轻人,真是不简单哦。他笑了,象中了奖似的。我曾经也有过这种感动,那就是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肯定的时候。然而他又把这些看得很淡:老师,其实做事累不死人。但是,该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好,那我夜里就会睡不好觉。

  2003年,长江以优异的成绩参加公选调进县委宣传部主管着全县的新闻宣传。他第一时间打电话将喜讯告诉了我,声音还是那样地谦和那样地诚恳:老师,您要多费心帮助我啊,我真的有一种肩挑重担夜难眠的感觉呢!”我笑了笑,说:现在你是我的领导了啊。他随后回答的那句话,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间:老师永远是老师,做人一定要饮水思源知本感恩。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变,但是自己的良心不能变!”每年的通讯员培训班上,我上新闻辅导课时,当主持人的他第一句话总是这么介绍:今天给你们上课的,是我的老师。话语之间,没有丝毫作秀的成分。

  长江就是以这种负重难眠的敬业精神和思源感恩的做人原则,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时年仅43岁。在他的生涯中,双峰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辛劳的足迹,2000多篇国家级省级媒体上稿率和6000多篇市级媒体上稿率记录着他满腔的心血,成百上千的老百姓熟知了他24小时都不关机的新闻热线。他临终前的10来天,我因为一个重大采访方案要报他审批,连通电话时才知道他躺在了长沙医院的病榻上。他说:老师,我现在觉得心好累。不过您放心,我会好好休养的,争取早日回家工作。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通话,竟然成为了我们之间的诀别。

  吴长江走了!”去年114日,台长告诉了我这个噩耗,泪水从我的眼眶中决堤般地流了出来,既为他的离去,更为他的人品。但我没有写文章悼念他,因为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一年过去了,电话簿里的长江再也没有拨响我的铃声。我知道,他是真的走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那句名诗。在我的心灵深处,会永远记住吴长江这个名字,会永远保存着他的手机号码。是的,他和它,永远、永远都不会消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