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 史(shǐ)![]() “史有三长:才、学、识。”出自《新唐书?刘知几传》。意谓史学家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有才能,二是有学问,三是有见识。 这里的“史”是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的上部在上古时代是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其下部是一只右手,组合到一起,象手执柄网在捕捉禽兽。所以说,古史者实际是管理狩猎或记载狩猎成果的人,很久以后才发展为记载国家大事——历史。有史官大约已经到了西周中季。小篆和金文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到了楷书,显然看不出手执网捕禽兽的意思了。 “史”字的本义是指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后来引申为记录国家大事的人叫史官,如《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良史也。”意思是说:这个人是个好史官。 也可以引申为记载历史的书籍。如《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意思是说:听到有人读史书。 以诗证史 1946年6月1日陈寅恪辞去了牛津大学的聘约,返回中国。当他在英国治疗目疾无效,双目失明,精神万分痛苦之时,他首先想到以元稹、白居易的诗笺释史事,要完成《元白诗笺证稿》一书。他说:“余生所欠为何物,后世相知别有传。归写香山新乐府,女婴学诵待他年。”可见,他对这部书的重视。最后终于写成出版。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他十分关怀,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他在晚年又用十余年的工夫,写成《柳如是别传》,这本书以笺释诗文为主,是他一生中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当 时他的眼睛已经不能看书,而《柳如是别传》引书达数十百种,他虽在早年博览群书,但著述所引旧书有不少以前没有读过,只能靠助手念给他听,他把材料收集齐备,经过构思组织,一字一句口述,由助手记录。 可以想象,他晚年经常生病,有时精神上又受到干扰,若不是有极厚的学问基础、惊人的记忆力和百折不挠的献身学术的精神,要完成这样一部宏大的著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