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少(shào)![]()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出自刘向《说苑?建平》。意谓以初升旭日形容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大好时光。抓紧学习,则前途无量。 这里的“少”字是形声字,王筠《文字蒙求》说:“从小丿声”。甲骨文的字形是四个小坚点,表示不多的意思。其实它是“沙”的本字。表示“不多”之义后,又加“水”旁另造沙字。到了金文形体时,在“小”的左下侧又加了一撇,仍表示“不多”的意思,这一撇向右,因为甲、金文中左右反正往往无别。至于说小篆和楷书形体,几乎一模一样,不过曲笔和直笔的差别。 “少”字本义是“不多”。它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当“不多”义讲时读shǎo,如《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意思是说:邻国的人民不减少,我的人民不增多。 读shào时,意思与“老”相对,当“少年”讲。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意思就是:张衡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 少年英雄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纪念堂里,陈列着许许多多革命先烈生前的图片和实物,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祭奠瞻仰者。其中有一首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写成的遗诗,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遗诗是这样写的: 严刑利诱奈我何, 颔首流泪非大夫! 这位烈士名叫金方昌,山东聊城人,回族,1937年从济南随民先队到山西临汾参加抗日斗争,当年只有15岁,第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代县历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委员,1940年11月23日不幸被捕。 敌伪代县警备队大队副出面“劝降”,他写好了“自首书”劝金方昌签字,被他一把撕得粉碎,敌人又对他严刑烤打,她始终坚贞不屈。12月2日,金方昌从容就义,在赴刑场的途中,他昂首阔步,高呼革命口号,牺牲时,他年方19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