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220)

 相约归渡头 2012-11-19
8月8日 山(shān)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意谓通过对景物的真切描绘,展现出秋江山月特有的清朗景象。
  这里的“山”字,一望便知,是非常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三个并排的山峰,而且是等高的。为什么要三峰相接?这是因为“三”的古义经常用来表示多次或多数。用三峰并列而为“山”,便表示多个峰峦相接的意思。到金文时中峰已高耸起来,并且已渐趋瘦化。小篆则在这一形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之线条化,后来,又相沿发展楷书的“山”字。
  “山”字的本义就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如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在阅读古书中,可以看到“山君”这样的词汇。“山君”是指老虎。旧时以虎为山兽之长。如《说文》:“虎,山兽之君。” “山”有时也当“山神”讲。如《史记?孝武本纪》:“秦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意思是说:祭秦一神,皋山君,地神用牛。
  
  重于泰山
  
  1935年,在贵阳国民党特务的看守所里关押着两个共产党员: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书记林青和林雪苇同志。
  在看守所的卫兵中,有一个失去关系的党员董亮清(当时改名李玉清),他在伪保司令部参谋长的训话中,知道他们是两个共产党的顽固“要犯”,董决定营救他们。
  当时,根据监狱的情况和越狱计划,只能一人随他越狱。在这生死的关头,这两个坚强的革命战士互相推让,刘雪苇要刘青越狱,说:“你是中央决定的书记,你应当走。”林青说:“我脑部伤重,医治不能恢复,即使越狱成功,对革命的贡献也没有你大,还是你越狱好。”后来,敌人又把他们分开关押,董亮清只分管刘雪苇。
  一天深夜,林青看见董亮清“押”着刘雪苇上厕所,约半个小时未见返回。估计刘已越狱。为了掩护刘雪苇越狱,他竭尽全力弄下牢房窗子的木条,打算跳窗,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这样,刘雪苇同志越狱了,而林青同志则在后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4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