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自主研发的理想和OEM贴牌的现实

 看见就非常 2012-11-19

自主研发的理想和OEM贴牌的现实

  多年前的一次存储产品研发会议

  记得是在2004年,王先生当时所在的公司(某国内PC厂商)曾经召开过一次服务器内部研发会议,参会的领导和同事中有几位曾经在联想浪潮等工作,当然也有“走野路”出身的。会议的主题是“存储产品应该如何做?”

  此时这家公司刚开始建立企业存储产品线,有几款SCSI盘阵,应该也有IDE/SATA(驱动器)转SCSI(主机连接)的型号。一位精通于单片机和软件编程的同事提议,简化引入产品的测试流程,在短时间内推出包括光纤(FC SAN)在内的全线产品。由于RAID控制器主要来自Infortrend(普安)或者Accusys(世仰),相关的功能测试及用户手册的编写基本上围绕着它展开,再加上(SCSI等)热插拔背板、机箱/电源,插上硬盘就组成完整的系统了。

  接下来几位同事陆续发言,提出自己曾经历过的“研发事故”,从背板、SCSI终结器到电源之间的搭配。当初每个80pin SCSI连接器中的线缆数量明显超过后来的SAS(串行SCSI),其中差分数据信号也高达16对,因此质量不好的背板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以这样的方式拿相对通用的硬件“攒”出来的产品,显然没有量身定制设计出的产品完善。最终那位热心同事的提议被否了,而在随后的一、两年中,王先生更多的意识到,在销售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还不如直接贴牌来自那几个供应商的阵列整机。

  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能力:规模决定成本

  刘先生曾经于2008年8~9月间去蒙古国出差,负责的工作中包括安装调试一台惠普MSA1500光纤通道阵列,像HP RAID卡那样直接在服务器上使用随机光盘引导进入ACU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完成相关配置,给刘先生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其实这个建立在MSA系列(1500及之前的型号)的RAID控制器技术源于被惠普收购的康柏服务器Smart Array阵列卡的基础上,因此能够在管理上实现通用性。

  不过后来刘先生又在一台MSA2000上尝试过同样的方法,结果失败了。当时他还不知道,MSA2000、包括后来的P2000系列这些低端存储系统都不再是惠普自己研发了,而是转销Dot Hill的产品。

  这种情况在业界屡见不鲜——存储行业有太多的起起伏伏,新晋厂商和并购也是层出不穷。例如,IBM的DS3000系列低端、DS4000/5000系列中端阵列都OEM自LSI Engenio部门(被NetApp收购后的E系列),这在业内早已广为人知。戴尔PowerVault MD3000家族也是同样的来源,因此在DS3500系列和MD3200/3600之间出现了高度的同质化。

  一台LSI送测的Engenio 2600阵列,后来由于该业务被出售而归还。据了解,目前同有、众志和达等国内厂商都在销售这款成熟的入门级SAN存储系统。

  IBM Storwize V7000的控制器机箱硬件部分,则来自曾经由IBM拆分出来的英国公司Xyratex。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一家较大的全线系统厂商而言,部分中低端的硬件甚至包括上面的软件交给第三方设计制造是比较正常的事情。那么国内存储厂商是否也可以从这些来源直接OEM相对成熟的产品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联想在其(相对)中高端的存储产品线上转销HDS的AMS系列,而低端目前选择与Dot Hill合作。在联想服务器与LSI之间有长期合作的背景下,为什么没有OEM Engenio呢?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以联想存储的出货量,无法在LSI(如今是NetApp)那里获得像IBM、Dell可以享受到的价格等资源。而相比之下Dot Hill还算重视联想这个OEM客户。

  “技工贸”,还是“贸工技”?

  “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是当年联想在发展壮大过程当中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路线。现在看来,联想是选择“贸工技”,获得了成功;当然,选择“技工贸”路线的在国内也有成功模板,那就是华为

  与PC业务相比,服务器在联想不过是九牛一毛,就更别提存储了。因此存储业务在该公司主要应该是配合服务器等出货,几乎不会有什么研发投入。相反的一个例子就是华为,他们的网络、存储和安全等产品能够自研的几乎全部自主研发。

  一位曾过参与过ISO 9000(具体是9001研发体系)认证的内审和外审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曾经有一位认证机构的老师富有感慨地说:“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这样的企业才能有长久的竞争力。”这话固然没有错,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有时却是残酷的。自主研发和OEM转销,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特别是在业务发展初期和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转销的经济效益通常会更好,而自主研发更多的是为了长远考虑。

  拿华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3月8日在Intel Xeon E5服务器平台的发布会上,内行人一眼就看出华为的刀片服务器主板是自己设计的,而其他的国内老牌厂商则大多OEM SuperMicro等的产品。一位在Intel工作的朋友曾经说:华为这样做在短期内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特别是进入一个领域从头开始做产品;但另一方面,如果总是OEM的话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还好现在x86服务器的标准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制定游规则的主要是Intel了。

  存储也是同样的道理。华为有些阵列的控制器是自主设计,而也有的采用工业标准x86服务器硬件。另一位朋友对笔者说:他们(华为)似乎也是基于服务器的产品卖得更好?毕竟按照服务器主板每个型号的出货量和阵列控制器没法相比。我也曾在EMC World 2012的评论中写道:“每一代产品销售的套数,决定着研发成本的分摊,控制平均成本/生产数量曲线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现在国内自主的存储产品,比起EMC、IBM和NetApp等普遍缺乏高级软件功能等方面的附加值。因此,更多时候只能相对廉价地“卖盒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