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灭祸”与“招过”

 指间飞歌 2012-11-19

 

“灭祸”与“招过”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9日 14:55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史世海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生留下了600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有篇散文《敌戒》,短小警策,含意深远,闪烁着朴素的唯物论光辉,我每次拜读,都能从中获得教益。近日重读《敌戒》,又从字里行间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柳宗元用“敌存灭祸,敌去招过”的辩证思维告诫人们,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对手,就没有自警中的清醒;如果没有艰险,就没有锤炼中的强壮;如果没有挑战,就没有博奕中的发展……

  社会犹如竞技场,每个人都将在这个竞技场中,遭遇强劲的对手,经受竞争的磨难。一个人要紧跟时代的节拍有所作为,进步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竞争,来自于对手的挑战。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过“许多人的伟大往往是他的敌人促成的。智者往往将他人的恶意当作一面镜子,它比奉承的话更加真实有益,可以帮助自己减少甚至改正缺点。每个人当面对恶毒敌人时,都会变得更加谨慎小心。” 直面对手与挑战,我们也许会有不小的压力与危机感,但更多的是应知其“为益之尤,为利之大” ,深谙对手在“灭祸”与“招过”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为人处世中多一些敬畏和戒备意识。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因有其他六国与之对抗,曾小心戒惧,励精图治,因而国富兵强。一旦“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之后,秦国帝王便骄傲自满起来,“仁义不施”,繁重的劳役与严苛的刑罚,激起百姓的强烈反抗,以致失道寡助,终被灭亡。历史上这种“敌去招过”的教训堪称深刻,大自然中“敌去招过”的现象也很有趣:在北美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保护区内的植物,由于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说过:“我们的敌手对我们所做的判断,比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更接近真实。” 每个人都是在跌宕起伏的竞争中,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有人挑战我们,实在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对手总是给人以压力,但更是给人以动力,我们不妨以励志进取的心态,感谢对手,是他的挑战使自己警醒谨慎,兢兢以强,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更稳一些。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在柳宗元看来,生活中,警惕疾病的人能够益寿延年,自夸强壮的人反而会死得突然;放纵欲望而不知道自我警戒,不是愚蠢就是昏乱。一个人在竞争中遇到强劲的对手,在前进中遇到坎坷与挫折,都不必慨叹命运不济,这些看似与自己的对立,其实正是在锤炼自己的生存意志,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得自己在与对手的抗衡中,更好地成长起来,我们何不“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呢?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臧孙纥很受孟庄子讨厌,却得到季武子的喜爱。孟庄子死后,臧孙纥去吊丧,哭得很伤心。回去时,车夫问他:“孟庄子讨厌你,你却如此哀痛。如果季武子死了,哀痛的程度将会如何呢?” 臧孙纥回答说:“季武子喜爱我,如同一种使人感受不到痛苦的病毒;孟庄子讨厌我,就像一种治病的药石。现在孟庄子死了,我离死的日子也不远了。”臧孙纥没有因为孟庄子之死“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其“敌去招过”之忧,让人更多地感受到了智者的清醒。

  唐代诗人王勃曾有诗云:“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人生确实如此。一个人如果面临的处境顺遂,对手弱小,压力不大,往往会甘于平庸,不思进取;一个人如果面临的处境艰难,对手高强,竞争激烈,往往会昂扬斗志,奋发图强,在超越对手中发展自己。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曾把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画像放在书桌上,一边写作,一边看看画像,从而鞭策自己。原来,这位斯特林堡生前曾对易卜生毫不留情,严厉抨击易卜生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易卜生说:“他是我的‘死对头’,把他的画像放在书桌上,有他苛刻的目光注视着我,自己须臾不敢懈怠。”易卜生就是这样在“死对头”目光的注视下,完成了《培尔·金特》、《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世界戏剧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