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装影视剧时,我们经常能听到一句,“男人嘛,三妻四妾很正常的。”往往这个时候,也就是男人纳妾的时候。朋友几次问我,为啥说是三妻四妾啊,有什么讲究吗?均被我以就是妻妾成群的意思而搪塞过去。昨日,又见古装剧,又见这句话,女友问我,“这三妻是指哪三妻,这四妾是指哪四妾?”把我问了个目瞪口呆,没辙,赶紧查资料,恶补点历史知识。 还好,总算基本上搞清楚了三妻四妾说法的来源。说起三妻四妾,还得先说春秋战国时候齐国的三位名君,分别是姜姓齐国的齐桓公,田姓齐国和齐威王、齐宣王,齐国就是经这三位君主而成为春秋战国一霸的。但这三位君王,同时也是好色的君王,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 三妻说法来源:同于历史久远,已经考究不清是齐桓公、齐威王和齐宣王三位哪一位了。就故且用齐王代称吧。说这位齐王有三个老婆,继位当王以后,不知道该立哪一位老婆为王后,好久都拿不定主意。国不可无后啊,被大臣们逼急了,就开玩笑式的放出要同立三妻为后的话。也不管后来到底是立了一个人当后,还是君无戏言,当真同时立了三个妻子为后。总之,继这位君主之后,三妻代表妻子多的传统就立下来了。 四妾说法来源:那这个四妾怎么来的?当然也跟这位齐王有莫大关系。古人出嫁时,特别是有钱人家,是要有陪嫁丫鬟的,三个妻子,当然有三个陪嫁丫鬟了;而齐王本人,父母也赠了一个丫鬟给他,用来侍候他;你想,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长期侍候主子的丫鬟,自然姿色也不差,那当然时间长了,就侍候到床上去了;于是,理所当然纳为妾了。 妾远不如妻:为什么这样说呢?妻是娶,明门正娶来的;妾呢,纳来的,悄没声音儿的纳一个,这地位自然就不同了。再看,妻生的儿女叫嫡出,长大是经继承父统的;妾生的呢,叫庶出,能够继承点家业就不错了。你看清宫剧里,皇后是皇额娘,其他妃子是额娘,不管是谁生的孩子,是先要孝敬皇额娘,然后才是额娘的,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看来,这种三妻四妾的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和残忍的制度;因为它将“阶级”带进了家庭、带进了同床共枕的人儿、带进了手足之情中间,强行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分成了压迫和被压迫的两类。这实在是对人性莫大的嘲讽。 |
|